第四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 课题3 水的组成 说课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 课题3 水的组成 说课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7-09 08:5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水的组成》说课程序
教 材 分 析
学 法 指 导
教 学 程 序
教 学 反 思
板 书 设 计
教 法 应 用
本课题先介绍水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认识的兴趣。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是对后面学习微观粒子的一个引导。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②了解氢气的性质。
③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③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是本课题的重点。
★教学难点
得出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是难点。
★教具准备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 条,酒精灯,小试管,多媒体。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
九年级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且我带的两个班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极其不均。根据实际情况,我先创设学习情景,将所有学生的目光吸引过来,然后进行实验探究,共同验证实验,使知识有说服力。最后进行讲解总结,关注差生,将重要知识直观化,系统化。
§教 法 应 用
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引导下,都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法,通过交流 讨论总结出结论,取长补短,印象更深刻。
§学 法 指 导
2.讨论交流合作法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
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1.探究学习
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
先请同学们看一些图片。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让学生体会到水离我们多么近,关系多么密切。进而问学生想不想知道水的组成啊!
(一)导入新课
§教 学 程 序
引起学生的注意,切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所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设计意图
水的组成探究
下面我们就沿着前人的足迹去追寻吧
(一)提出问题
水的组成究竟怎样呢?
18世纪末以前
水被看作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水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吗
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我们这节课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水的组成。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对水的电解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实际做实验。
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先让学生观察,并产生疑问,进而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
1.提示学生观察两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实验完毕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现象:
①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②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假设与结论
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设计并验证实验
电解水的实验
(二)实验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多媒体中正负极的气体体积之比是1:2,而实际实验中为什么正负极的气体体积之比小于1:2?先让学生带着疑问往后学。
然后让学生回忆氧气的溶解性,进而解答上面的疑问,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大于氢气的,所以实际实验中氧气与氢气的体积之比会小于1:2,并告诉学生还有其它的原因,等我们的化学知识多了,自然就会知道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得出上述现象后,紧接着问:
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并进行检验。
学生讨论共同得出以下结论:
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
简称负氢(谐音记住‘富亲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
实验现象
①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 ,
②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试管内收集的
气体体积比为 ;
③正极产生的气体能 ,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 。
(三)验证实验
氢气具有“可燃性”这个化学性质。那么该如何去检验氢气的纯度呢 你能结合下列场景进行描述吗
学生讨论并总结:
在此向学生提示,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氢气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但目前没有普及,用多媒体介绍一下原因,让学生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以后可能为这方面做出贡献,成为新一代的科学家。
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故点燃时要验纯)
介绍:氢气是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接触的一种新的气体,大家对于氢气了解多少呢 你能描述它的性质吗?
让学生看课本介绍讨论后回答.
学生描述时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引导:
①从电解水的实验可见氢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若闻它的气味,还会发现它是一种无味的气体;
②试管2内既有氢气又有水,而氢气的体积没有减少,可见氢气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
最后归纳如下: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四)讲解总结
水电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水电解属于分解反应。
(四)讲解总结
①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
②水由 两种元素组成。
实验结论
水 氢气 + 氧气
通电
H2O H2 O2
实验原理表示:
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这个过程,我采用一个动画模拟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让学生对微观粒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而回忆起绪言中的原子分子论。进一步了解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另外用多媒体出示氢气和氧气的密度、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之比。启发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水的化学符号为:H2O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水分子分解(图解)
O
H
H
O
H
H
水分子
水分子分解(图解)
O
H
H
O
H
H
O
H
H
O
H
H
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五)实验拓展
【实验装置的改进】
告诉学生,以前有很多爱学习的学生在课后对水的电解实验进行了改进。用多媒体出示几个改进后的装置。让学生比较一下各个装置的优缺点,并激发学生课后也可自己去改装实验,生活中处处留心学化学,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环保意识。
(六)物质的简单分类
以学生熟知的物质为例,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概念,学生易于接受。运用直观的图和实例使学生对物质的简单的分类有整体的认识。以习题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概念。
具体过程如下:
(六)物质的简单分类
CO2 O2 N2 空气 S SO2 P P2O5
C Fe Fe3O4 过氧化氢溶液 MnO2
KClO3 KMnO4 KCl H2O H2
1、在这些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与众不同,你能找出来吗?它有什么特点?
3、有下划线的这些物质有许多共同特点,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2、如果把剩下的物质分成两大类,你准备怎么分?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物 质
混合物:
化合物:
单质:
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
物质分类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水 的 组 成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O2)和臭氧(O3)混合物;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化合物,如:CO和CO2混合物;
【七、巩固练习】将题中列举物质按下列图示进行分类
CO
H2O2
KMnO4
CO2
KClO3
N2
空气
H2O
Fe
S
KCl
MnO2
食盐水
醋酸
物质
纯净物
单质( )
化合物
混和物( )
氧化物( )
( )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那些体会?愿意说一说么?
表达与交流
课后练习
1.下列有关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 B.能够燃烧 C.难溶于水 D.密度很小
2.在电解水实验中如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了2L气体,那么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 ( )
A、2 L B、 1L C、4 L D、无法确定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电解 B.水结冰 C.水沸腾 D.水挥发
4.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空气 B.氧气 C.冰 D.铁粉
5.水是 ( )
①单质 ②化合物 ③纯净物 ④混合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6.关于水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是水元素组成
B.水是由氢气和氧 气组成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
7.鉴别H2、O2、N2、空气四种气体最好选用( )
A.观察其颜色和状态 B.嗅其气味
C.用带火星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1.实验现象:
正极 负极
2.产物检验:
正极----氧气 负极----氢气
3.表示:
4.实验结论: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氢气(H2)的性质
三、物质的简单分类
水的组成
自然界的水
一、电解水实验
§板 书 设 计
总之,我这节课的设计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直观的实验探究得出水的组成,突出了重点,利用多媒体对大量的信息优化处理提高了课堂效率,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之处就是在教学中没把探究实验放开让学生自己去验证水电解后的产物,亲自得出水的组成,而是引导式的得出结论的。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