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6课 戊戌变法 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经过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变法、迁都。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维新派的活动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图强,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影响最大的报刊:(北方)严复等主持的天津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南方)上海的《时务报》,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相 关 史 事维新运动期间全国各地学会:维新派在各地创办的报刊:《时务报》上海《国闻报》天津《湘学报》《知新报》《真报》梁启超,广东新会人。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18岁入万木草堂,跟康有为学习。公车上书后,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变法思想。25岁时,到长沙主讲时务学堂。梁启超人 物 扫 描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人 物 扫 描“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甲午战争期间,在天津《直报》上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号召救亡图存。翻译《天演论》。问 题 思 考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资本主义改良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1898.6.11—9.21(103天)二、百日维新时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变法开始。史称“戊戌变法”(维新变法)2、戊戌变法的经过:(3)高潮:百日维新内容:(3)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六君子遇害3、戊戌变法的结果:二、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4、戊戌变法的意义:二、百日维新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康有为在政变前一天,由英国人保护逃往香港。政变发生当天,梁启翅躲入日本公使馆,后由日本人掩护,化装逃到日本。谭嗣同拒绝出走,矢志为变法献身。他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相关史事中南海瀛台 京师大学堂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它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准备设立天学、地学、道学、政学、文学、武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十科。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下来,并附设有中小学,不过规模非常有限,学生总数仅200余人。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停办。1902年复校,增设预备科及速成科等。1903年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医学实业馆。1905年又设政法、文学、格致、工科四科。到1910年已设有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毕业生分别授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头衔。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知识拓展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康有为
2、公车上书
3、维新派的宣传活动
梁启超——《时务报》(上海)
严 复——《国闻报》(天津)
二、百日维新(18986.11-9.21)
1、背景: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的加深
2、内容:
3、结果:戊戌政变,六君子遇害
4、意义:
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本课小结课 后 活 动1、制作表格,整理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A、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
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
主张向西方学习;
C、戊戌变法失败了,它对中国近
代社会没有产生积极影响。 2、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戊戌变法,主要观点如下: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课 后 活 动同意观点A。因为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所以这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A、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
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观点同意观点B。因为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戊戌变法则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所以说,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B、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
主张向西方学习;观点不同意观点C。因为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因此观点C是错误的。C、戊戌变法失败了,它对中国近
代社会没有产生积极影响。 观点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