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9.2滑轮》课件(共24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9.2滑轮》课件(共24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7-10 18:47:38

文档简介

第九章 机械与功
第二节 滑轮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的作用、特点和实质
2、认识动滑轮的作用、特点和实质
3、能连接滑轮组,并对不同的连接方法进行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通过尝试,学会缠绕滑轮组,并总结滑轮组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自制教具,提出杠杆团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2、由提出问题开始,使学生亲身经历物理问题的研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培养抽象思维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培养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和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
【实验器材】(学生分组用)
滑轮(2个)、铁架台、细线、钩码、刻度尺(自制)、弹簧测力计,自制滑轮,自制可变化杠杆
【教学过程】
【活动1】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杠杆这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杠的种类以及各类杠杆的特点:
【活动2】出示一幅图画,看到杠杆的缺陷 。出示自制教具:一个杠杆,并巧妙的运用杠杆接力引出滑轮,并得出滑轮是一个变形杠杆。出示一个滑轮,让学生观察起结构,归纳:滑轮就是边缘有槽、能绕轴心转动的轮子。单独一个滑轮可以有两种不同的使用方法。
【活动3】 分别用两幅升国旗的图片引出定滑轮。
生:组装定滑轮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省力的杠杆一定费距离,费力的杠杆一定省距离,那么在定滑轮中是否也存在一样的现象呢?
生:画杠杆示意图,引出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两个问题:①使用滑轮是否省力?②使用滑轮是否省距离?
生:实验探究,记录数据
物重G 拉力F 物体上升距离h(cm) 绳端(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cm)
大小 方向









【活动4】组间交流,得出结论
学生完成实验以后,通过展示部分学生的表格和数据,并由学生本人对自己设计的表格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说明,从而得出定滑轮的特点:
定滑轮:①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F=G,即不省力,也不费力;②s=h,即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③作用:改变用力的方向.
【活动5】分别用两幅图片引出动滑轮。
生:组装动滑轮
师:用自制教具巧妙解决动滑轮的实质。
生:画杠杆示意图,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引出定滑轮是一个省力杠杆。
生:实验探究,记录数据
物重G 拉力F 物体上升距离h(cm) 绳端(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cm)
大小 方向










【活动6】组间交流,得出结论
学生完成实验以后,通过展示部分学生的表格和数据,并由学生本人对自己设计的表格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说明,从而得出动滑轮的特点:动滑轮:① F=G总/2,即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② s=2h,即动力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两倍,动滑轮是一种费距离的机械;③不改变力的方向。
【活动7】归纳小结,再提问题
师: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不同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它们有不同的用途,在什么时候我们需要使用定滑轮、什么时候需要用动滑轮呢?
生:需要改变用力方向时用定滑轮,需要省力时用动滑轮。
师:我想要设计出一种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的机械,可以做到吗?
生:可以,只要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就可以了。
师:当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滑轮组。接下来请大家尝试利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连接成一个滑轮组,并探究滑轮组的规律。,要求:①连接成功时,把连接的图画出来;②通过实验探究两个问题:是否省力?是否省距离?用数据说明问题。③有多少种连接方法?④能否归纳出缠绕滑轮组的方法?
物和动滑轮总重G / N 拉力F/ N 物体上升高度h(cm) 绳端(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 / cm 动滑轮上绳子段数 n



【活动8】组间交流,得出结论:
(1)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2)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段数有几段,所用的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活动9】 课堂小结
1.定滑轮:
(1)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
(2)力的关系:F=G
(3)距离关系:s=h
(4)实质:等臂杠杆
2.动滑轮:
(1)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要多移动一倍距离.
(2)力的关系:F=G总/2
(3)距离关系:s=2h
(4)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
3,滑轮组
(1)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2)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段数有机段,所用的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活动10】教学反馈,通过学生课堂作业反馈教学效果
【活动11】布置课后作业:完成书后作业。

(共24张PPT)
9.2 滑轮
2.杠杆平衡的条件?
温故而知新
F1L1=F2L2
3.杠杆可分为那几种?特点是什么?
省力杠杆 省力,但费距离
费力杠杆 费力,但省距离
等臂杠杆 不省力,也不费力.不费距离,也不省距离

1.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什么情况?怎么办?
滑轮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会组装定骨轮、动滑轮、滑轮组。
1、明白滑轮是一个变形,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
4 、会用滑轮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树立团队意识。
教学目标
3.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旗杆上的滑轮

国旗上
像这种物体上升时,滑轮位置固定不动,这种滑轮我们把它叫定滑轮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F

G

O
L1=L2
L1


L2


F=G



物重G(N) 拉力F(N) 物体上升距离h
(cm) 绳端(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 (cm)
大小 方向






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匀速)
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 (匀速)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1)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2)不省力、不省距离
F = G S=h
(3)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时,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叫动滑轮
请大家动手组装动滑轮




F



















支点在哪里呢?













动滑轮的实质

O




L1
L2
L1 =2L2

F1
F2
动滑轮的实质

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F1=1/2F2
=1/2G总
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 (匀速)
物总重
(N) 拉力F(N) 物体上升距离h(cm) 绳端(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 ( cm )
大小 方向



竖直向上

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1.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 ( L1=2L2)

2.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F=1/2G总),但费一倍距离 (S=2h).

3.不能改变施力的方向.






怎样才能做到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呢?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形成
滑轮组,这样既省力又方便。






1.绳子的起点
2.拉力的方向
3.拉力的大小
4.移动的距离
F
F
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
滑轮组提升物体
物和动滑轮总重G / N 拉力F/ N 物体上升高度h(cm) 绳端(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 / cm 动滑轮上绳子段数 n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滑轮组特点:
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提升物体时,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段数有几段,
所用的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
1
n

F
G总
S = nh
结论:
课堂小结
1.定滑轮:
(1)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
(2)力的关系:F=G
2.动滑轮:
(1)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要多移动一倍距离.
(2)力的关系:F=G总/2

(3)距离关系: S=h
(4)实质:等臂杠杆.
(3)距离关系:s=2h
(4)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
F

























F



















3.滑轮组:
(1)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2)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段数有几段,
所用的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1.物体重1000N,如果用一个定滑轮提起它,要用__________N的力。如果用一个动滑轮提起它,要用_________N的力。(不计摩擦及滑轮自重)
小试牛刀
1000
500
2.请判断下列各滑轮的种类


甲图中的A是 滑轮,B是 滑轮
乙图中的A是 滑轮,B是 滑轮,C 滑轮





3、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提升物体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是( )
小试牛刀
C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