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规律试验》教学设计
课题
分离规律试验
解读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完了减数分裂,对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这层知识铺垫,学生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会相对容易一些。但本节课为高中生物最重要最难学的部分,比较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所以需要学生们认真听讲,用心的思考琢磨,才能真正悟透,学好这节课。另外,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教师应搭好台阶,循循善诱。
教材分析
内容标准
分离规律试验过程
教学目标
1.理解遗传规律的相关概念;
2.理解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试验过程;
3.了解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4.学会科学探究的试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教学重点
1.遗传规律基本概念
2.分离规律试验过程
教学难点
分离规律试验过程
方法解读
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教学准备
1.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学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2.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本。
3.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课件中八张照片观察比较显性隐形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
给学生指出每种性状的显隐性
课件中的八种性状,通过自我观察相互观察,总结自己有几种性状是显性的几种是隐性的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遗传规律的基本概念
1、交配类:自交、杂交、测交
2、形状类: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3、基因类: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
4、个体类: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
孟德尔分离规律试验过程
一、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二、提出假说,解释现象
三、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四、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理解遗传规律的相关概念,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补充
指导学生了解孟德尔的科学实验过程,理解假说演绎法的实质
为学生搭设台阶,学生自主思考探究。
指导学生观看视频,发现该模拟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生了哪些内容,适当给予提示和纠正
学生自主思考,回答各个概念,达到能准确描述的目的
学生观察孟德尔的实验过程:思考孟德尔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上台展示利用孟德尔提出的四条假说解释杂交实验发现的问题
学生演绎推理测交结果
学生总结出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
思考假说中哪一条为核心?
学生仔细观看视频,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自我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
拓展延伸
课堂检测
公布答案,讲解疑难
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检测
教师寄语
总结提升
理论联系实际:用理想的材料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课后进行调查
板书设计
分离规律试验
遗传规律基本概念
分离规律试验过程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
教学效果预测
学生理解了遗传规律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了孟德尔分离规律试验的过程,总结出了基因分离定律,理解了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明白了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过程和操作注意事项。但要充分掌握这节课,达到灵活应用的能力,还需要在课后多多进行习题训练,完善对于遗传规律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总结和提升。
课件17张PPT。分离规律试验 基本概念的理解一、有关遗传规律的基本概念
1、交配类
自交:
杂交:
测交:
2、性状类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同一个体雌雄配子的结合不同个体雌雄配子的结合显性性状个体与隐性纯合体杂交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杂合子显现出来的性状杂合子未显现出来的性状杂合子自交后代既出现显性性状又
出现隐性性状的现象3、基因类
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等位基因:
4、个体类
表现型:
基因型:
纯合子:
杂合子:
5、常见符号:
P: F1: ×: . ×: ♀: ♂: .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生物个体表现出的性状与生物个体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含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含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亲代子一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二、分离规律试验过程(假说演绎法):
1、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P 纯种的紫花植株 × 纯种的白花植株
♀(♂) ↓ ♂(♀)
F1 .
↓×
F2 .
: .
发现的问题:①子一代全为 ;②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近似 。分离规律试验过程紫花植株紫花植株白花植株紫花3:12、提出假说,解释现象
提出假说:
①遗传性状是由 控制的。
②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是 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
.遗传因子成对彼此分离随机的解释现象:
P CC(紫花)× cc(白花)
配子 C c
F1 Cc(紫花)
F2: CC :Cc :cc = 。
紫花 :白花= 。1 : 2 : 13 :1CCCcCccc紫花紫花紫花白花3、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①实验方法: 用F1测交
②根据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推理测交结果
测交: 子一代 隐形纯合子
基因型: Cc × cc
↙↘ ↓
配子: .
测交后代: .
紫花 白花
比例: : 。
③孟德尔进行测交实验,结果是85株开紫花,81株开白花,比例接近 .
④结论:根据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推理的测交结果和实际
的实验结果是 ,说明孟德尔的假说是 。Cccc正确的相同的1:1Ccc4、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孟德尔第一规律又称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体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 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的分离定律同源染色体三、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三、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思考:
1、甲、乙两桶内的D、d小球数量可以不相等吗?
2、甲、乙两桶内的小球总数量可以不相等吗?
3、视频中的做法有不妥之处吗?
不可以可以每次取完小球统计完后应放回去,确保两个小桶内的D、d配子比例为1:1分离规律试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试验遗传规律的基本概念小 结杂交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解释现象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课堂检测:
1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高鼻梁与塌鼻梁 B.卷发与直发
C.五指与多指 D.眼大与眼角上翘
2、等位基因是指( )
A.一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
B.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长链上的基因
C.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
D.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DD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
4、小麦的抗病(T)对不抗病(t)是显性。两株抗病
小麦杂交,后代中有一株不抗病,其余未知。这个
杂交组合可能的基因型是( )
A.TT×TT B.TT×Tt
C.Tt×Tt D.Tt×ttCC5、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一饲养员让
两只杂合豚鼠杂交,生下白色豚鼠的概
率是( )
A.1/2 B.1/4
C.3/4 D.1B6: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他们各自的双亲表现也都正常,但双方都有一个患白化病(隐性基因控制的疾病)的兄弟,他们婚后生育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 )
A.1/18 B.2/3 C.1/12 D.1/9A谢谢,再见! 评测练习
1、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高鼻梁与塌鼻梁 B.卷发与直发
C.五指与多指 D.眼大与眼角上翘
2、等位基因是指
A.一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
B.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长链上的基因
C.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 、
D.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
4、小麦的抗病(T)对不抗病(t)是显性。两株抗病小麦杂交,后代中有一株不抗病,其余未知。这个杂交组合可能的基因型是
A.TT×TT B.TT×Tt
C.Tt×Tt D.Tt×tt
5、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一饲养员让两只杂合豚鼠杂交,生下白色豚鼠的概率是
A.1/2 B.1/4
C.3/4 D.1
答案:DDC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