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09 16:2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百家争鸣》
教材依据:本节课内容来自于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中的第5节,在本册书中属第8课。
指导思想:本课是初中历史第一次学习文化思想,本课涉及的儒家等学派的学说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通过“献计献策”的方式,运用知识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通俗理解诸子百家及其思想。
教学准备:教师:主要参考了儒家经典作品和老子的著作准备了教学课件,同时在网络上搜集了影视剧《芈月传》中有关百家争鸣片段。
学生:预习课本,分组收集各派思想家的资料。
教学手段:
视频、多媒体课件、图片、表格、思维导图等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导入:
一、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板书)
教师播放影视剧《芈月传》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知的影视作品让同学们简单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含义,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教师:视频里出现了哪几种不同思想?
同学:道家的、兵家的...
教师:百家是指一百种思想吗?
同学:不是真的一百种,只是泛指很多。
教师:“争鸣”的意思又是什么?
同学:争相说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
提问:春秋战国时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讲述: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网罗人才;文化教育扩展出现文史阶层,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过渡:下面我们就请多名同学当小小思想家,用自己查阅到的资料讲解其生平和治国思想,其他同学阅读课本来猜一猜他们分别都代表的是哪位思想家?
二、合作探究,学生自主讲解,勾划出要点: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课下进行资料的搜集,可以提高同学们自主学习和搜集资料的能力,让他们结合课本的内容进行讲授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同学1:我是楚国人,我有一部著作叫《道德经》,我认为万物都有自然的法则,统治者只要顺应自然法则就能治理好国家,因此“无为而治”是最好的治国方法。
同学2:我来补充同学1,就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这两名同学是哪位思想家?
同学们:老子,本名李耳。
教师: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在之后的各朝代初期休养生息、稳定社会起了指导作用。《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接下来,我们请同学继续发表见解。
同学3:我叫孔丘,家在山东曲阜,今天曲阜还给我修建的有专门的庙,我的人生经历很丰富,学过礼乐,做过小官,周游列国,结果没人采纳我的思想,算了,还是当老师吧,好歹我也有三千门生可以继承我思想。
同学4:你“以德治国”的思想要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不但如此,作为教育家,你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时至今日也是老师的榜样。你就是我们伟大的孔圣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教师:两位同学说的都非常好!孔子及他的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他的言语也被弟子整理成书,就是你们最熟悉的《论语》,他晚年编订的《春秋》也成为儒家的经典。
同学5:我继承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更应该追求精神自由。
同学6:我主张“仁政”,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同学7:我主张施“礼治”,要有尊卑才有社会的安定。
同学8:我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残害生命。
同学9:我认为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必得靠法令和君主的威慑。
过渡:这几位同学各自说出了见解,想必大家心中也都有了认识,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表格将各家思想整理学习,加以巩固。
三、内容检测,教师对重要内容再强调: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表格,将主要内容强化记忆)
学派
时期
姓名
著作
主要思想
道家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经》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
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庄子
战国
《庄子》
“无为而治”
儒家
孔子
春秋
《论语》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孟子
战国
《孟子》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
轻徭薄赋;保护自然
荀子
战国
实行“礼治”,明尊卑
墨家
战国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法家
战国
韩非
《韩非子》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春秋
孙子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四、合作探究,知识拓展: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刚刚结束的月考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请同学们用各家学派献言献策对没考好的同学进行鼓励和安慰,让考好的同学再接再厉。
同学:道家老子的思想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有对立面,并可以相互转化,这次没考好不代表以后都考不好,这次的失败就是教训,说明我们应该更加认真努力。
儒家孔子说“温故而知新”,这次考得好代表过去,切忌骄傲自满
(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过渡:有人说这些思想家离我们太过遥远,他们的思想都已经不实用了,而同学们的回答却让我们感觉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总结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争芳斗艳,他们互相辩驳,吸取融合,不断丰富、深入,形成了学术文化上空前繁荣的局面,是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尤以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影响最大。
六、课堂板书:
表格见PPT
七、作业布置:
学生用思维导图画出各学派思想家及主要思想。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内容多而杂,学生如何更好的理解清楚各学派的人物和主要思想,我认为必须要联系生活实际,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给中学生以更好的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