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09 19:0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年级 七年级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1.识记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史实。 2.举例说出清朝前期兴盛的表现,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重点)
【课堂教学流程】
【学案自学 梳理知识】 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基本史实。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任务单,任务一,《明朝的对外关系》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十分重视 ,大力推行 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清朝前期, 面积不断扩大。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水利兴修方面,对 、 及 等进行治理;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 、 等髙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 和城镇 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 ,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2.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形成了由 集市、 市场、区域性市场和 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著名的有 和 。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 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表现:到 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 末年,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3.影响:人口密度加大, 逐渐突出。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严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 的持续发展。 【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 任务二:【合作探究】 结合教材地图,找出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材料 (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 ——以上资料摘自《简明中国经济史》 结合所学,指出明清商业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3.学习与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在地图上找到“舟楫塞港,街道肩摩”、“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分别对应的地点。? 任务三:【合作探究】 电视剧《闯关东》和《走西口》再现了当年人们背井离乡、历经磨难的移民生活。那么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精讲点拨 总结归纳】 任务四:【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检测提升 巩固新知】 一、单项选择题 1、明末以来,造成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 B、连年混战 C、国力强盛 D、社会安定 2、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3.下列关于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康熙年间清政府奖励垦荒,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③高产作物甘薯、玉米得到推广 ④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下图所示是清朝开荒执照,反映了清朝前期推行( ) A.垦荒政策B.轻徭薄赋政策 C.休养生息政策D.重农抑商政策 形成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D.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手工业发展尤为快速 5.“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表明徽商( ) A.注重扩大对外贸易B.注重扩大商业资本 C.注重谋取政治地位D.注重扩大经营范围 6.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 A.国力强盛,社会稳定B.耕地面积扩大,高产农作物的种植 C.政府推行有利于人口增长的政策D.战乱频繁 7.“兵兴以来,地荒民逃……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徕……各州县以劝民耕之多寡……岁终抚按考核以闻。”材料反映清朝初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是( ) A.鼓励垦荒,扩大可耕地面积B.清政府不再向人们征收赋税 C.重农抑商D.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8、清朝前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市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这些机户生活在( ) A、北京 B、江宁 C、长安 D、洛阳 9、“走西口”所描绘的商帮在清朝与徽商齐名,它是( ) A、浙商 B、闽商 C、冀商 D、晋商 10.下列明清时期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 ①安徽、山西等地商人形成商帮②某些农村地区变成专门的工商业市镇 ③全世界十个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占六个 A.中国手工业发达B.中国经济在世界上落伍了 C.中国商业很发达D.中国人口众多 11.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下列关于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B.品种繁多,产品精良C.规模较小,还没有 12、下列不属于晋商主要贩卖的是( ) A、粮食 B、食盐 C、钢铁 D、绸缎 13、清朝时期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是在( ) A、康熙时 B、雍正时 C、乾隆时 D、咸丰时 14.清朝前期,人口显著增长,这是社会繁荣的产物,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的隐患。下列关于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扩大,人多地多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C.自然环境遭到破坏D.给社会带来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15.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统治者鼓励垦荒B.改良新品种C.人口的迅速增长D.治理黄河,修建堤坝 16、回答问题: (1)清朝社会经济繁荣,农业上推广的农作物有哪些? (2)清朝著名的商业都市有哪些? (3)清朝典型的由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的有哪些地方?
【课后思】
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我学到的知识我学到的方法我还要努力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