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09 19:1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1 受季节影响2 受天灾影响3 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徙……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情况;
2.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农耕文化特征;
3.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黍的国家。
自主预习1.根据导学案上设计的三个问题认真阅读课文,用红笔勾画出问题的答案。
2.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解决,有疑惑的地方用“?”标识出来。
3.完成预习导航设计的三个问题。(8分钟)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河姆渡出土猪下颌骨距今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水稻骨耜陶器、玉器、乐器、雕刻、天然漆河姆渡1.生活年代:
距今约7000年
2.生活地区:
浙江余姚;
长江中下游
3.房屋建筑:
干栏式房屋
干栏式房子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子。
苗族的吊脚楼4.农作物:
人工栽培水稻
河姆渡出土植物之稻谷5.农业工具:
骨耜(si)水井河姆渡人的水井和草顶井架复原图 河姆渡遗址出土陶盆,其上刻有一束捆扎整齐的稻穗和猪纹,反映了养猪与农业的密切关系。
河姆渡出土狗骨河姆渡出土猪下颌骨饲养业玉器陶灶、陶釜、陶甑陶器骨哨是一种乐器,也是一种狩猎时模拟动物声音的狩猎工具。乐器雕刻双鸟朝阳纹牙雕(河姆渡文化)“朱漆碗”1977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木质、敛口,呈椭圆瓜棱形,圈足略外撇。外壁均有一层朱红色涂料(剥落较甚),微有光泽。天然漆距今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水稻骨耜制陶、玉器、乐器、雕刻、天然漆距今6000年陕西西安(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磨制石器、彩陶、乐器、纺织半坡1.生活年代:
2.生活地区:
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
黄河流域3.房屋建筑:
半地穴式房屋4.农作物:
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的朽粒粟
磨制石器、骨器、角器5.生产工具: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新时器时代。大约从1.4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距今4000年左右。磨制石器、骨器、角器5.生产工具:
骨铲角锥石球骨制箭头骨制鱼钩、鱼叉陶器彩陶鱼纹盆人面鱼纹陶盆彩陶也称陶瓷绘画,用天然的矿物质颜料在陶胚上描绘。陶器半坡彩陶纹饰乐器半坡陶埙陶纺轮纺织 比较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建筑房屋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多雨水。干栏式房屋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夏天炎热,冬天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还可以储存粮食。距今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水稻骨耜制陶、玉器、乐器、雕刻、天然漆距今6000年陕西西安(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磨制石器、彩陶、乐器、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