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九上科学同步练习:4.3 体内物质的运输(4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版九上科学同步练习:4.3 体内物质的运输(4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10 07:58:29

文档简介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1)


1.下列有关血液分层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新鲜血液中加入的是抗凝剂
B. 上层液体为血浆
C. 淡黄色液体中有大量白细胞
D. 红细胞位于下层液体中
2.如图表示人的血液中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三者之间的关系,甲、乙、丙依次是( )
,(第2题))
A. 血小板、血细胞、血浆
B. 血细胞、血浆、血小板
C. 血浆、血小板、血细胞
D. 血细胞、血小板、血浆
3.下列关于血液中各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红细胞具有运输功能
B. 血浆中的水约占90%
C. 白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D. 血小板具有细胞核
4.某同学患了阑尾炎,在医院做血常规检査时,最突出的生理指标是( )
A. 红细胞数量明显偏低
B. 白细胞数量明显偏高
C. 血小板数量明显偏低
D. 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偏高
5.人体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
A. 易和氧结合,但不易分离
B. 氧浓度高时和氧结合,氧浓度低时和氧分离
C. 不能运输二氧化碳
D. 不易和氧结合,但易分离
6.新鲜鸡血凝集成血块后,马上将血块切开,观察其切面,切面颜色的变化是( )
A. 始终是暗红色 B. 始终是深红色
C. 由鲜红变为暗红 D. 由暗红变为鲜红
7.如图所示,制作血涂片时,需要推出薄而均匀的血膜,其正确的顺序应是( )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③①②
8.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8%。人到医院看病时,有时需要做血常规化验。医生根据病人血液成分的变化,作为对疾病作出诊断的参考。阅读下面某成年人的血常规部分化验结果,请回答: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值
RBC(红细胞)
3.29×1012/升
3.5~5.0×1012/升
WBC(白细胞)
1.3×1010/升
3.5~10×109/升
HGB(血红蛋白)
100克/升
110~150克/升
PLT(血小板)
2.1×1011/升
1~3×1011/升
(1)其中化验指标过高的项目是 ,提示该男子可能患有__ __。
(2)其中化验指标过低的项目是 ,提示该男子可能患有__ __。
          

9.比赛前,运动员们在5000米处扎营进行为期110天的高原训练。如图表示这期间,运动员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据图分析,高原训练的作用不包括( )
,(第9题))
A. 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多
B. 训练时间越长红细胞数量越多
C. 运动员的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增强
D. 该变化是机体适应高原环境的结果
10.如图所示为小刚在睡眠、散步、长跑三项活动状态中的三种生理指标,甲表示呼吸频率、乙表示心率、丙表示下肢肌肉毛细血管内氧合血红蛋白结合率(即氧气与血红蛋白没有分离的百分比含量)。能正确表示小刚长跑时三种生理指标的选项是( )
,(第10题))
A. 甲-a,乙-b,丙-c B. 甲-b,乙-a,丙-b
C. 甲-b,乙-a,丙-c D. 甲-c,乙-b,丙-a
11.图甲是人体血液分层示意图,图乙是显微镜下人血永久涂片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1题))
(1)图甲中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是因为血液中加入了 。
(2)图中①的名称是__ __,它的主要成分是__ __;若某人的体检报告单上__ __(填序号,下同)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则可能是身体内的某部位有炎症;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血细胞是图中的__ __。
(3)氧气进入血液后,主要由图中的__ __所示的血细胞来运输。
(4)人体脐带血和骨髓中含有造血干细胞,它能分化出图中的 。
12.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0只家兔分为两组,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分别每组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实验结果见表:
组别
A
B
注射溶液类别
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剂量/(毫克/千克)
10
10
血红蛋白含量/(克/升)
初始测量
60
61
第一次
53
51
第二次
49
40
第三次
38
28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 有什么影响?
(2)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设置一个对照实验:将10只质量相近的家兔用
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3)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在__ __与氧结合的。
A.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B. 肺泡
C. 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D. 组织细胞
(4)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 。
(5)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 。
参考答案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1)


1.下列有关血液分层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C)
A. 新鲜血液中加入的是抗凝剂
B. 上层液体为血浆
C. 淡黄色液体中有大量白细胞
D. 红细胞位于下层液体中
2.如图表示人的血液中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三者之间的关系,甲、乙、丙依次是(A)
,(第2题))
A. 血小板、血细胞、血浆
B. 血细胞、血浆、血小板
C. 血浆、血小板、血细胞
D. 血细胞、血小板、血浆
3.下列关于血液中各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D)
A. 红细胞具有运输功能
B. 血浆中的水约占90%
C. 白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D. 血小板具有细胞核
4.某同学患了阑尾炎,在医院做血常规检査时,最突出的生理指标是(B)
A. 红细胞数量明显偏低
B. 白细胞数量明显偏高
C. 血小板数量明显偏低
D. 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偏高
5.人体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B)
A. 易和氧结合,但不易分离
B. 氧浓度高时和氧结合,氧浓度低时和氧分离
C. 不能运输二氧化碳
D. 不易和氧结合,但易分离
6.新鲜鸡血凝集成血块后,马上将血块切开,观察其切面,切面颜色的变化是(D)
A. 始终是暗红色 B. 始终是深红色
C. 由鲜红变为暗红 D. 由暗红变为鲜红
7.如图所示,制作血涂片时,需要推出薄而均匀的血膜,其正确的顺序应是(D)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③①②
8.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8%。人到医院看病时,有时需要做血常规化验。医生根据病人血液成分的变化,作为对疾病作出诊断的参考。阅读下面某成年人的血常规部分化验结果,请回答: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值
RBC(红细胞)
3.29×1012/升
3.5~5.0×1012/升
WBC(白细胞)
1.3×1010/升
3.5~10×109/升
HGB(血红蛋白)
100克/升
110~150克/升
PLT(血小板)
2.1×1011/升
1~3×1011/升
(1)其中化验指标过高的项目是白细胞,提示该男子可能患有__炎症__。
(2)其中化验指标过低的项目是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提示该男子可能患有__贫血__。
          

9.比赛前,运动员们在5000米处扎营进行为期110天的高原训练。如图表示这期间,运动员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据图分析,高原训练的作用不包括(B)
,(第9题))
A. 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多
B. 训练时间越长红细胞数量越多
C. 运动员的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增强
D. 该变化是机体适应高原环境的结果
【解析】 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进行高原训练,目的是增加其血液的供氧能力,这说明高原训练能使运动员血液中的红细胞显著增加,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增多,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增强,该变化是机体适应高原环境的结果。一旦适应了高原环境,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趋于稳定,不会随训练时间增加而增多。
10.如图所示为小刚在睡眠、散步、长跑三项活动状态中的三种生理指标,甲表示呼吸频率、乙表示心率、丙表示下肢肌肉毛细血管内氧合血红蛋白结合率(即氧气与血红蛋白没有分离的百分比含量)。能正确表示小刚长跑时三种生理指标的选项是(C)
,(第10题))
A. 甲-a,乙-b,丙-c B. 甲-b,乙-a,丙-b
C. 甲-b,乙-a,丙-c D. 甲-c,乙-b,丙-a
【解析】 睡眠时呼吸频率最低、心率最慢、氧合血红蛋白结合率最大;散步时呼吸频率较低、心率较慢、氧合血红蛋白结合率较小;长跑时呼吸频率最高、心率最快、下肢肌肉毛细血管内氧合血红蛋白结合率最小。
11.图甲是人体血液分层示意图,图乙是显微镜下人血永久涂片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1题))
(1)图甲中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是因为血液中加入了抗凝血剂。
(2)图中①的名称是__血浆__,它的主要成分是__水__;若某人的体检报告单上__②__(填序号,下同)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则可能是身体内的某部位有炎症;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血细胞是图中的__③__。
(3)氧气进入血液后,主要由图中的__④__所示的血细胞来运输。
(4)人体脐带血和骨髓中含有造血干细胞,它能分化出图中的④②③。
【解析】 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④是红细胞。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造血干细胞能分化出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能运输氧;白细胞能吞噬病菌,防御疾病;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12.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0只家兔分为两组,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分别每组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实验结果见表:
组别
A
B
注射溶液类别
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剂量/(毫克/千克)
10
10
血红蛋白含量/(克/升)
初始测量
60
61
第一次
53
51
第二次
49
40
第三次
38
28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家兔的血红蛋白含量有什么影响?
(2)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设置一个对照实验:将10只质量相近的家兔用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3)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在__A__与氧结合的。
A.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B. 肺泡
C. 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D. 组织细胞
(4)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血铅含量(或醋酸铅浓度)越高,家兔血红蛋白含量越少(或血铅含量对血红蛋白含量有影响)。
(5)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或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或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合理均可)。
【解析】 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得出,随着注射溶液中醋酸铅的含量增加,家兔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在下降,所以含铅食品对健康有危害。血红蛋白具有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的能力,结合的部位是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2)

1.下列示意图中,不能正确表示健康人的心脏收缩、舒张状态的是( )
,A) ,B) ,C) ,D)
2.瓣膜保证了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是( )
A. 动脉→心室→心房 B. 心房→动脉→心室
C. 心房→心室→动脉 D. 心室→动脉→心房
3.为了检查心脏某处是否病变,医生将一根很细的导管沿上臂肱动脉一直插入到主动脉里,然后通过导管向血液内注入造影剂,通过X射线观察主动脉中血液流动情况来判断心脏某部分结构是否正常。从操作的简便性、安全性角度来说,这项技术适合检查人体心脏中的( )
A. 左心房 B. 左心室
C. 右心房 D. 右心室
(第4题)
4.某人因车祸大腿受伤(如图所示),鲜红的血液喷射而出,请判断受伤的血管及急救时控制血流的位置分别是( )
A. 动脉 a处  B. 静脉 a处
C. 动脉 b处  D. 静脉 b处
5.如图所示分别为毛细血管、小静脉、小动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第5题))
A. 流速最快的是②
B. 管壁最薄的是③
C. 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③
D. ②内流动的一定是动脉血
(第6题)
6.如图表示人体内的三种血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是动脉
B. 丙是静脉
C. 乙是毛细血管
D. 血液流动方向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7.中医常通过“切脉”来推知体内各器官的健康状况,病人在医院打吊瓶时,针头插入的是手臂上的一条“青筋”。这里所说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 )
A. 动脉和神经 B. 静脉和动脉
C. 动脉和静脉 D. 动脉和毛细血管
8.左心室的壁最厚,其正确的解释是( )
A. 左心室接受全身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
B. 左心室接受全肺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
C. 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肺部,收缩力最强
D. 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全身,收缩力最强
9.图甲是人体内的两种血管的横切面,图乙是人体内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1)图甲中的血管①是__ __血管,理由是该血管的管壁较__ __;②是__ _血管。
(2)图乙中的血液在__ __血管内流动,与其他血管相比,该血管的特点是红细胞在血管内 ,管内的血流速度最__ __。
(3)图乙中的X气体是__ __,Y气体是 。

          
(第10题)
10.如图所示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管乙中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B. 气体c代表氧气,气体d代表二氧化碳
C. 与血管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气
D. 血管丙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右心房
11.图甲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

(1)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__ __,这样做的目的是 。
(2)通常情况下,使用__ __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3)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观察者认为2处是 ,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12.人在不同状态下,脉搏、血流速度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2题))
(1)图a表示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某器官的速度,试分析:
①骨骼肌在运动时的血流量变化情况及其生理意义: 。
②皮肤在运动时的血流量变化情况及其生理意义: 。
③冠脉循环在运动时血流量增大,心脏收缩舒张的能力增强,可以为血液循环提供充足的__ __。
(2)根据图a中运动及休息时胃、肠内的血流量变化,你认为应养成怎样的生活习惯? 。
(3)甲、乙、丙三位同学为比较谁的心脏更健康,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分别测量在运动前静坐时的脉搏频率;②分别做如下运动:甲散步,乙慢跑,丙快跑,运动3分钟后停止;③在运动3分钟时、运动停止3分钟时、运动停止6分钟时,分别测量每人的脉搏频率,测量结果如图b所示。运动停止时,__ __同学的脉搏频率变化最大。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三人中丙的心脏最健康,则他们做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 (至少答出两点)。为使实验更严谨,请为上述实验提两点改进建议: 。
参考答案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2)

1.下列示意图中,不能正确表示健康人的心脏收缩、舒张状态的是(B)
,A) ,B) ,C) ,D)
2.瓣膜保证了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是(C)
A. 动脉→心室→心房 B. 心房→动脉→心室
C. 心房→心室→动脉 D. 心室→动脉→心房
3.为了检查心脏某处是否病变,医生将一根很细的导管沿上臂肱动脉一直插入到主动脉里,然后通过导管向血液内注入造影剂,通过X射线观察主动脉中血液流动情况来判断心脏某部分结构是否正常。从操作的简便性、安全性角度来说,这项技术适合检查人体心脏中的(B)
A. 左心房 B. 左心室
C. 右心房 D. 右心室
(第4题)
4.某人因车祸大腿受伤(如图所示),鲜红的血液喷射而出,请判断受伤的血管及急救时控制血流的位置分别是(C)
A. 动脉 a处  B. 静脉 a处
C. 动脉 b处  D. 静脉 b处
5.如图所示分别为毛细血管、小静脉、小动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
,(第5题))
A. 流速最快的是②
B. 管壁最薄的是③
C. 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③
D. ②内流动的一定是动脉血
(第6题)
6.如图表示人体内的三种血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A. 甲是动脉
B. 丙是静脉
C. 乙是毛细血管
D. 血液流动方向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7.中医常通过“切脉”来推知体内各器官的健康状况,病人在医院打吊瓶时,针头插入的是手臂上的一条“青筋”。这里所说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C)
A. 动脉和神经 B. 静脉和动脉
C. 动脉和静脉 D. 动脉和毛细血管
8.左心室的壁最厚,其正确的解释是(D)
A. 左心室接受全身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
B. 左心室接受全肺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
C. 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肺部,收缩力最强
D. 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全身,收缩力最强
9.图甲是人体内的两种血管的横切面,图乙是人体内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1)图甲中的血管①是__静脉__血管,理由是该血管的管壁较__薄__;②是__动脉__血管。
(2)图乙中的血液在__毛细__血管内流动,与其他血管相比,该血管的特点是红细胞在血管内单行通过,管内的血流速度最__慢__。
(3)图乙中的X气体是__氧气__,Y气体是二氧化碳。

          
(第10题)
10.如图所示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 血管乙中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B. 气体c代表氧气,气体d代表二氧化碳
C. 与血管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气
D. 血管丙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右心房
【解析】 血液经过肺泡时,通过扩散作用,c(二氧化碳)进入肺泡,d(氧气)进入血液,因此血管丙中血液的含氧量大于血管甲中血液的含氧量,故B、C错误;血管丙为肺静脉,与左心房相连,血液最先进入左心房,故D错误。
11.图甲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

(1)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__清水__,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
(2)通常情况下,使用__低__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3)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观察者认为2处是毛细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解析】 (1)鱼的呼吸离不开水,滴加清水,保证小鱼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2)观察血管及血液流动情况低倍镜就可看清。(3)在显微镜下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为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12.人在不同状态下,脉搏、血流速度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2题))
(1)图a表示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某器官的速度,试分析:
①骨骼肌在运动时的血流量变化情况及其生理意义:血流量增大,为骨骼肌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②皮肤在运动时的血流量变化情况及其生理意义:血流量增大,加快废物排出,调节体温。
③冠脉循环在运动时血流量增大,心脏收缩舒张的能力增强,可以为血液循环提供充足的__动力__。
(2)根据图a中运动及休息时胃、肠内的血流量变化,你认为应养成怎样的生活习惯?饭前、饭后不立即做剧烈运动。
(3)甲、乙、丙三位同学为比较谁的心脏更健康,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分别测量在运动前静坐时的脉搏频率;②分别做如下运动:甲散步,乙慢跑,丙快跑,运动3分钟后停止;③在运动3分钟时、运动停止3分钟时、运动停止6分钟时,分别测量每人的脉搏频率,测量结果如图b所示。运动停止时,__甲__同学的脉搏频率变化最大。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三人中丙的心脏最健康,则他们做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丙在静坐时脉搏频率最小,运动时脉搏频率变化最小,停止运动后脉搏频率恢复最快(至少答出两点)。为使实验更严谨,请为上述实验提两点改进建议:让三个人进行相同的运动;重复测量,求平均值。
【解析】 (1)①运动时,全身骨骼肌的活动加强,呼吸也加深加快,可以吸入更多的氧,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流经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大,为骨骼肌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②皮肤中的汗腺能分泌汗液。汗腺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加快废物的排出,有利于散热。③运动时,心跳也随着加强加快,促进血液更快地循环,为血液循环提供更多动力,输送给骨骼肌更多的养料和氧,运走更多的废物。(2)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饭后不宜立即做剧烈运动。(3)由图b可知,甲的脉搏频率最大。丙在静坐时脉搏频率最小,运动时脉搏频率变化最小,停止运动后脉搏频率恢复最快,可见丙的心脏最健康。为使实验更严谨,应控制三人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相同,并进行重复测量。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3)

1.一滴血打算去旅行,它从左心室出发,最后又回到左心室。用箭头表示血滴的旅行方向,在这段旅途中,不可能出现的两个相邻站点是( )
A. 小肠动脉→毛细血管 B. 左心室→左心房
C. 毛细血管→肺静脉 D. 右心室→肺动脉
2.动脉血与静脉血最主要的差异是( )
A. 含营养物质的多少 B. 含氧量的高低
C. 含废物的多少 D. 是否处于静脉中
3.心室收缩时,其内血液的去向是( )
A. 流向心脏 B. 流向肺部
C. 流向心房 D. 流向全身和肺部
(第4题)
4.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医生给某人右手臂静脉注射一种药物治疗头痛,药物通过心脏的先后途径是( )
A. Ⅳ→Ⅱ→Ⅰ→Ⅲ
B. Ⅳ→Ⅱ→Ⅲ→Ⅰ
C. Ⅰ→Ⅲ→Ⅳ→Ⅱ
D. Ⅰ→Ⅲ→Ⅱ→Ⅳ
5.某人患有下肢静脉曲张,若其内的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动,最有可能滞留的部位是( )
A. 下肢静脉  B. 右心房
C. 肺部毛细血管  D. 肺静脉
6.下列有关人体血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静脉血压
B. 病人到医院打点滴时,针头插入的是静脉
C. 将药物注入臀部肌肉,药物会进入毛细血管
D. 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是感受手腕部动脉的搏动
7.下列有关输血和献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O型血的人能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B.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C. 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一般不影响健康
D. 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8.某科学小组研究运动对于脉搏的影响。先分组做不同数量的跳绳运动,第1组跳跃1分钟,第2组跳跃2分钟,第3组跳跃3分钟,第4组不运动,然后计算和比较每分钟( )
A. 每个学生心跳数 B. 每个学生跳跃数
C. 每组学生跳跃数 D. 所有学生运动量
(第9题)
9.如图所示为小腿受伤,伤口不断流出暗红色的血,正确的指压止血部位应是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如图所示为某人用标准血清进行血型鉴定时在显微镜下的图像。左侧是A型血清与此人血液的反应,右侧是B型血清与此人血液的反应。则此人的血型是( )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第10题)) ,(第11题))
11.如图中A~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E、F表示某器官内的毛细血管网,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据图分析:
(1)静脉血由C流出,到达[ ]__ __部毛细血管网,红细胞中的 与氧结合,血液变成动脉血,流回心脏的[ ] 。
(2)血液由D流出到达F ,若F表示臀部肌肉的毛细血管网,在臀部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__ __(填字母),完成了血液循环途径中的__ __循环。
(3)心脏主要由__ __构成,心脏壁最厚的腔是__ __(填字母),它将血液泵向全身,心脏内有瓣膜,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__ __→动脉,而不会倒流。

          
12.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O型血的模型图是( )
,(第12题))
,A) ,B) ,C) ,D)
(第13题)
13.如图所示曲线为人体血管中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血管B的名称及血管内减少的气体分别可能是( )
①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O2 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CO2 ③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O2 ④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CO2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4.如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和心脏工作示意图。结合图示,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
,(第14题))
(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E、F两个过程,其中E处是 的气体交换,H处血液为__ __血。
(2)心脏四个腔壁最厚的是[ ] 。
(3)图中心室正处于__ __状态,A与C、B与D之间的房室瓣处于__ __状态。
(4)图中G、H、J、K四条血管将分别与心脏上哪几条相应的血管相连? (填序号)。
15.如图所示,图甲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⑤表示生理过程,A、B代表系统或器官),图乙为心脏结构示意图(1~5表示与心脏相连的血管,6~9表示心脏的四个腔),a是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15题))
(1)淀粉经过①过程消化分解为物质a,a进入A系统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中,经过图乙的途径是 (用数字和箭头表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不需要经过消化直接通过图甲②过程进入A系统的是 。
(2)人体进行图甲所示的过程④时,膈顶部____(填“上升”或“下降”);氧气从肺泡进入组织细胞必须要依次经过哪些细胞? 。
(3)心脏每跳动一次,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当心房和心室舒张时,相关瓣膜的开闭情况是 。
参考答案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3)

1.一滴血打算去旅行,它从左心室出发,最后又回到左心室。用箭头表示血滴的旅行方向,在这段旅途中,不可能出现的两个相邻站点是(B)
A. 小肠动脉→毛细血管 B. 左心室→左心房
C. 毛细血管→肺静脉 D. 右心室→肺动脉
2.动脉血与静脉血最主要的差异是(B)
A. 含营养物质的多少 B. 含氧量的高低
C. 含废物的多少 D. 是否处于静脉中
3.心室收缩时,其内血液的去向是(D)
A. 流向心脏 B. 流向肺部
C. 流向心房 D. 流向全身和肺部
(第4题)
4.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医生给某人右手臂静脉注射一种药物治疗头痛,药物通过心脏的先后途径是(A)
A. Ⅳ→Ⅱ→Ⅰ→Ⅲ
B. Ⅳ→Ⅱ→Ⅲ→Ⅰ
C. Ⅰ→Ⅲ→Ⅳ→Ⅱ
D. Ⅰ→Ⅲ→Ⅱ→Ⅳ
5.某人患有下肢静脉曲张,若其内的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动,最有可能滞留的部位是(C)
A. 下肢静脉  B. 右心房
C. 肺部毛细血管  D. 肺静脉
6.下列有关人体血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 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静脉血压
B. 病人到医院打点滴时,针头插入的是静脉
C. 将药物注入臀部肌肉,药物会进入毛细血管
D. 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是感受手腕部动脉的搏动
7.下列有关输血和献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 O型血的人能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B.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C. 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一般不影响健康
D. 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8.某科学小组研究运动对于脉搏的影响。先分组做不同数量的跳绳运动,第1组跳跃1分钟,第2组跳跃2分钟,第3组跳跃3分钟,第4组不运动,然后计算和比较每分钟(A)
A. 每个学生心跳数 B. 每个学生跳跃数
C. 每组学生跳跃数 D. 所有学生运动量
(第9题)
9.如图所示为小腿受伤,伤口不断流出暗红色的血,正确的指压止血部位应是图中的(C)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如图所示为某人用标准血清进行血型鉴定时在显微镜下的图像。左侧是A型血清与此人血液的反应,右侧是B型血清与此人血液的反应。则此人的血型是(B)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第10题)) ,(第11题))
11.如图中A~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E、F表示某器官内的毛细血管网,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据图分析:
(1)静脉血由C流出,到达[E]__肺__部毛细血管网,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血液变成动脉血,流回心脏的[B]左心房。
(2)血液由D流出到达F ,若F表示臀部肌肉的毛细血管网,在臀部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__A__(填字母),完成了血液循环途径中的__体__循环。
(3)心脏主要由__心肌__构成,心脏壁最厚的腔是__D__(填字母),它将血液泵向全身,心脏内有瓣膜,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__心室__→动脉,而不会倒流。

          
12.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O型血的模型图是(A)
,(第12题))
,A) ,B) ,C) ,D)
【解析】 O型血红细胞上没有A、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及抗B凝集素,可用图A表示。
(第13题)
13.如图所示曲线为人体血管中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血管B的名称及血管内减少的气体分别可能是(C)
①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O2 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CO2 ③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O2 ④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CO2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人体血液中的气体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如果血管B是肺部毛细血管,那么血管内减少的是二氧化碳。如果血管B是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那么减少的是氧气。
14.如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和心脏工作示意图。结合图示,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
,(第14题))
(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E、F两个过程,其中E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H处血液为__动脉__血。
(2)心脏四个腔壁最厚的是[D]左心室。
(3)图中心室正处于__收缩__状态,A与C、B与D之间的房室瓣处于__关闭__状态。
(4)图中G、H、J、K四条血管将分别与心脏上哪几条相应的血管相连?2、4、1、3(填序号)。
【解析】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氧气由外界进入肺泡,又扩散进入血液,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 然后被排出体外,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3)由图中血流方向可知,血液由主动脉、肺动脉离开心脏,动力来自于心室的收缩,此时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
15.如图所示,图甲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⑤表示生理过程,A、B代表系统或器官),图乙为心脏结构示意图(1~5表示与心脏相连的血管,6~9表示心脏的四个腔),a是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15题))
(1)淀粉经过①过程消化分解为物质a,a进入A系统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中,经过图乙的途径是5→8→9→2→3→6→7→1(用数字和箭头表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不需要经过消化直接通过图甲②过程进入A系统的是水、无机盐、维生素等。
(2)人体进行图甲所示的过程④时,膈顶部__下降__(填“上升”或“下降”);氧气从肺泡进入组织细胞必须要依次经过哪些细胞?肺泡壁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红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
(3)心脏每跳动一次,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当心房和心室舒张时,相关瓣膜的开闭情况是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
【解析】 图甲中,A是循环系统,B是肺,C是皮肤,①是消化,②是吸收,③是呼气,④是吸气,⑤是排出食物残渣;图乙中,1是主动脉,2是肺动脉,3是肺静脉,4是上腔静脉,5是下腔静脉,6是左心房,7是左心室,8是右心房,9是右心室。(1)淀粉经过①过程消化分解为葡萄糖(物质a),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由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右心室,然后进入肺动脉进行肺循环,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到达左心室,再进入主动脉,经体循
环到达组织细胞,所以经过的途径是:5→8→9→2→3→6→7→1。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必须在消化道内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吸收。(2)图甲所示的④过程为吸气过程,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氧气从肺泡进入组织细胞必须穿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然后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由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最后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
分组实验:解剖牛的心脏

(第1题)
1.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泵。如图是心脏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 )
A. 左心房
B. 左心室
C. 右心房
D. 右心室
2.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结构,瓣膜的作用是( )
A. 加快血液流动 B. 减缓血液流动
C. 防止血液倒流 D. 没有太大的作用
(第3题)
3.如图是处于某一生理状态时的心脏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此时心脏所处的状态是( )
A. 心房收缩,动脉瓣关闭
B. 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
C. 心房和心室都舒张,房室瓣打开
D. 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
4.当动脉血流经心脏各腔及有关血管时,正确的流动途径是( )
A. 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B. 右心室→右心房→肺动脉
C. 左心室→右心房→主动脉
D. 左心房→左心室→肺动脉
5.某实验小组解剖观察猪的心脏后,总结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对应的关系,你不认同的是( )
(第5题)
A. ①和②、③和④不相通,使动、静脉血完全隔开
B. ④的壁最厚,为长距离输送血液提供动力
C. ①和③之间有瓣膜,使血液从①流向③
D. ③与肺静脉之间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6.取牛的心脏进行灌流实验,将下腔静脉结扎,肺静脉留一条,其余的肺静脉也被结扎,主动脉和肺动脉不结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水从上腔静脉灌入,那么一定会从 流出,这是由于__ __瓣和__ _瓣的作用,保证了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
(2)如果水从肺静脉灌入,那么一定会从 流出。
(3)如果水从肺动脉灌入,那么一定会从 流出,这是由于__ __瓣的作用,保证了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4)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输送动脉血的血管是 。
(5)在上、下肢的静脉血管的管腔内有一种特殊的结构是 。

7.观察猪心并进行灌流实验。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
,(第7题))
A. ⑨是左心室,壁最厚,为血液输送至全身提供动力
B. ②③内流静脉血,⑤⑦内流动脉血
C. ⑤⑨间有动脉瓣,⑧⑨间有房室瓣
D. 若紧扎④,从①向心脏灌水,水将从⑤流出
(第8题)
8.救治一朵“心蕾”,迎接一片阳光。空军总医院“心蕾工程”自2009年10月发起以来,足迹已遍布全国,他们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无偿解除了病痛,为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幸福和希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根据心脏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数字__ __代表的 的壁最厚,里面流动着__ __血。
(2)图中序号⑩代表__ __瓣,其作用是 。
(3)在正常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内含有动脉血的是__ __和__ _两个腔。(均填序号)
(4)心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病症之一,如图所示,①与③之间出现部分缺损,导致耐力降低、多汗等症状,图中①与③分别指 和 。
(5)治疗患有心房间隔缺损的儿童的手术是在病人的大腿静脉处注射一种封堵物,这种药物通过血液循环由 (填血管名称)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参考答案
分组实验:解剖牛的心脏

(第1题)
1.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泵。如图是心脏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B)
A. 左心房
B. 左心室
C. 右心房
D. 右心室
2.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结构,瓣膜的作用是(C)
A. 加快血液流动 B. 减缓血液流动
C. 防止血液倒流 D. 没有太大的作用
(第3题)
3.如图是处于某一生理状态时的心脏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此时心脏所处的状态是(B)
A. 心房收缩,动脉瓣关闭
B. 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
C. 心房和心室都舒张,房室瓣打开
D. 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
4.当动脉血流经心脏各腔及有关血管时,正确的流动途径是(A)
A. 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B. 右心室→右心房→肺动脉
C. 左心室→右心房→主动脉
D. 左心房→左心室→肺动脉
5.某实验小组解剖观察猪的心脏后,总结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对应的关系,你不认同的是(D)
(第5题)
A. ①和②、③和④不相通,使动、静脉血完全隔开
B. ④的壁最厚,为长距离输送血液提供动力
C. ①和③之间有瓣膜,使血液从①流向③
D. ③与肺静脉之间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6.取牛的心脏进行灌流实验,将下腔静脉结扎,肺静脉留一条,其余的肺静脉也被结扎,主动脉和肺动脉不结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水从上腔静脉灌入,那么一定会从肺动脉流出,这是由于__房室__瓣和__动脉__瓣的作用,保证了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
(2)如果水从肺静脉灌入,那么一定会从主动脉流出。
(3)如果水从肺动脉灌入,那么一定会从肺动脉流出,这是由于__动脉__瓣的作用,保证了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4)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输送动脉血的血管是主动脉和肺静脉。
(5)在上、下肢的静脉血管的管腔内有一种特殊的结构是静脉瓣。

7.观察猪心并进行灌流实验。下列分析有误的是(D)
,(第7题))
A. ⑨是左心室,壁最厚,为血液输送至全身提供动力
B. ②③内流静脉血,⑤⑦内流动脉血
C. ⑤⑨间有动脉瓣,⑧⑨间有房室瓣
D. 若紧扎④,从①向心脏灌水,水将从⑤流出
【解析】 如果进行灌流实验,将血管④扎住,由血管①灌水,那么水会从血管⑥肺动脉流出,故D错误。
(第8题)
8.救治一朵“心蕾”,迎接一片阳光。空军总医院“心蕾工程”自2009年10月发起以来,足迹已遍布全国,他们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无偿解除了病痛,为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幸福和希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根据心脏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数字__②__代表的左心室的壁最厚,里面流动着__动脉__血。
(2)图中序号⑩代表__房室__瓣,其作用是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防止血液倒流。
(3)在正常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内含有动脉血的是__①__和__②__两个腔。(均填序号)
(4)心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病症之一,如图所示,①与③之间出现部分缺损,导致耐力降低、多汗等症状,图中①与③分别指左心房和右心房。
(5)治疗患有心房间隔缺损的儿童的手术是在病人的大腿静脉处注射一种封堵物,这种药物通过血液循环由下腔静脉(填血管名称)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解析】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②左心室的壁最厚,其内流动脉血。(2)图中序号⑩所示为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3)经过气体交换,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肺静脉连通左心房,所以心脏中的左心房和左心室内流动着动脉血。(4)图中①与③分别为左心房、右心房。(5)治疗患有心房间隔缺损的儿童的手术是在病人的大腿静脉处注射一种封堵物,这种药物由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