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解决问题的策略(1)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解决问题的策略(1)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7-09 21:2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内容:第56—57页的例题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并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丁老师家住槐花园社区,你们知道星期一我是怎么到校的吗?请你们猜一猜。对,可以用乘客车、乘出租车、骑摩托车等不同方式,这些都是解决陈老师到校这个问题的策略。(板书:策略)
  请你们说一说,我来学校采取怎样的策略比较好?为什么?
师小结: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策略
板书:策略 谁来说说策略是什么意思?(好的办法,技巧……) 今天我们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1))
二、创设情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解决问题1
1、出示生活场景图,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看图后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些什么数学问题? 这些信息和问题,你能否用一个方法把它们又简便又清楚地整理一下? 大家试一试。交流。 桃树 ? 3行 ? 每行7棵 、杏树8行 每行6棵? ? 梨树4行 每行5棵
(1)列表的方法:桃树 ? 3行 ? 每行7棵? ? ?棵
?杏树 8行 每行6棵? ??棵
梨树 4行 每行5棵 ?棵
学生独立完成,对照答案。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列表得到的信息,你是怎么想的?
(2)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3行 ? 每行7棵? ? ?棵
(3)画线段图(图略) 比较三种方法的共同点:使我们对信息能有一个更清楚地了解。
2、解决问题1:出示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
桃树 ? 3行 ? 每行7棵? ? ?棵让学生先独立解答,再交流。 (1)根据表格来交流:可随学生的回答,在表格的上面分别增加列名:行数、每行数、总数看第一行,知道了行数、每行数,可以先求出总数;看第2行,可利用算出行数、每行数,可以先求出总数(学生可能有两种思路:一是: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要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二是:根据桃树有3行,每行7棵,可以求出桃树的棵树;根据梨树有4行,每行5棵,可以求出梨树的棵树;然后求出桃树和梨树一共的棵树。)我们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呢?3乘7=21(棵)4乘5=20(棵)
21+20=41(棵)
订正时提问:你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怎样进行检验?
指出: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互相检验,提高我们解题的水平和正确率。
(二)解决问题2
1、提问:要求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你能先列表整理吗? 学生在书上把表格整理好,然后根据自己列表整理的情况进行解答。 交流:8*6=48、 7*5=35、48-35=13.
2、比较: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校对以后,让学生观察,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请大家观察电脑中的图,箭头表示什么(表示这两个信息都是同一种树的,是对应的)?再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什么在变化,什么没变化?
  引导学生得到:箭头的左侧都是行数、每行数,右侧是总数,行数、每行数在发生变化,总数在变。.
(三)、比较,小结
刚才我们解决问题,都是先列表整理条件,在分析数量关系,最后列式解决的,你发现列的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相互说一说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然后列表整理,再解答并交流,最后说说 解题思路。
2.“想想做做”第2题
(1)请你们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先列表整理,再解答。
(2)学生交流列表整理信息和解答情况、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答案。
交流: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四、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你有那些收获呢?
2、其实,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初步学习了列表的方法和一些具体的策略。今后学习中,会形成越来越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1)
桃树:3行,每行7棵
杏树:8行,每行6棵
梨树:4行,每行5棵
教学反思:?
1、列表的策略是学生的未知领域,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在教学时,是直接呈现还是逐步引导,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关键,如果引导,该如何引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数据,在学生中出现了画图、画线段,鼓励学生多样化的方法,把学生从练习中逐步引导出列表.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初步体会列表的意识。
2、学过程中,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是自我发展的主体,要让学生在自己的领域中有一个发展,必须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发现自己的不懂地方,并能在小组讨论中、教师的讲解中主动地去学习,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表现出认真、紧张、自觉、主动、顽强的心理。
3、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自己探索,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整理,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整理。充分体现了学生多样化的算法,使教师教的“枯燥无味的东西”变为了“新奇有趣的东西”,自然“被动学”变为了“主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