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2 比的意义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2 比的意义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7-10 07:4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比的意义”这节课是开启课,比与除法以及分数都有着比较紧密的关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以后的学习有深远的影响。
说学生
本班有10名同学,男生6人,女生4人。其中1名女生和3名男生在学习上比较积极,布置的任务都能按时完成。但是其余6名同学在数学学习中比较吃力,有3名同学连低年级的简单的算数都有问题。因此在上课时都是采取分层学习,学得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共同进步。
说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考、观察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求比的方法,会求比值。
(2)通过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知道比与除法、分数间的联系与区别。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比的概念的建立
难点:比与除法、分数间关系的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
课始,以学生非常熟悉的红旗为例,引出了比的概念,接着又用生活中常见的汽车为引子,让学生列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让学生加深了对比的理解,最后通过让学生回忆、观察,总结出比的意义,使学生把比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然后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比的读写;又用自学的形势让学生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最后又用分组讨论与交流的方式对比与除法和分数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对比,促使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各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是有差异的。比得概念较抽象,中下生难理解,上课时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让学生同桌、分组讨论、阅读教材等形式,使大家都能主动学习新的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如一面红旗,长15厘米,宽10厘米。(课件出示)现在要对这面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大家可以提出一些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2、引入: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和宽进行了比较,这节课,我们要在用除法对两个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量进行比较的数学方法——比。(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思考路程与时间的比
刚刚我们比较了两个同类的量,不仅两个同类的可以用比表示,而且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如:在日常生活中,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60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60÷2=80千米)
教师讲解: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来表示,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即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和160比2。
(2)学生举例
引导学生列举用比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例子。
(3)归纳比的意义
先让学生观察以上这些例子,然后让同桌相互试着说一说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在指名学生说说什么叫比。最后让大家打开书P49页,先看后读两遍。(读完,老师板书)
(这部分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举例、归纳一气呵成,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对比的意义理解得比较深刻。)
2、教学比的读写
师:3比2读作“3比2”,可以写成“3︰2”(板书)
然后在指名读一读,提醒学生注意:虽然3︰2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仍读作3比2,不能读作二分之三。并问为什么?(因为是一个比,不是一个分数)
(比的读写是新知识点,先通过教师的讲解,再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最后又提醒学生注意比的两种不同形式,这一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自学比的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自学P49“做一做”以上的内容,然后师板书。
让学生试着写出两个比,并与同桌说一说比的各部分名称。
这部分内容简单,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小练习:p49页的“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要特别强调比的前项和后项不能颠倒。
5、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比和以前所学的哪些知识有联系?有什么联系?在意义上又有什么区别?然后分小组讨论、汇报,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名称
联系
区别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一种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种数
根据上表再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一第1题。
2、练习十一第3题。先分小组讨论,再汇报,并说出充分的理由。
3、趣味思考(可以让学生分成甲方和乙方,以辩论的形式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体育比赛中的比(如足球比赛中的0比0,乒乓球比赛中的1比0,网球比赛中的0比1等)与我们今天学的比相同吗?为什么?
布置作业
1、完成上面的思考题
2、练习十一第2题
七、说教学板书: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名称
联系
区别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一种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种数
八、说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红旗”引出课题,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背景。在学习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方法时,采用了让学生自学教材的方式,因为自学教材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根据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充分相信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