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案+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案+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10 08:26:05

文档简介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流程设计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程内容 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学习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历史发展的内在因果关系,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阅读、理解与本课相关的史料,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讲述历史小故事,从中感受文帝景帝宽厚节俭的优秀品质。 从秦汉两朝政策和结果的不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重要性。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学家所称颂。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第三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汉朝对秦朝的继承是一种发展性的继承,吸取了秦亡的教训,继承了其优势和长处,使汉朝各方面发展更加完善。 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随后又经历了四年的楚汉之争。长期的战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土地荒芜,经济凋敝,百姓流离失所。西汉建立后,面临这种严重局面,汉高祖和他的继承者们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起来,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进一步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以农为本,慎于用法,政治上宽厚,生活上克己节俭,使得经济进一步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进一步巩固了汉朝统治,史称“文景之治”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治世,为汉朝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期,学习习惯、方法、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他们的好奇心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特征,不断引导学生,尽量选取更加形象化、生动的史料和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历史课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资源,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史料、图片、故事等创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逐步形成历史概念,学会认识历史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给学生创造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机会。 我们的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困难,巧妙渗透历史意识,正如2011年版新课标提到的那样: “历史课程逐渐转向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初步理解唯物史观”、“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素养。
重难点 重点: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难点:如何理解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分析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和意义。
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年6月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七年级上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6年6月版 3.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 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5月版 4.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秦汉史》中华书局 2009年1月 5.(汉)司马迁撰写《史记》 岳麓书社 2011年7月版 6.(汉)班固撰写《汉书》岳麓书社 2008年3月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大风歌》、《大风歌广场塑像》 齐声朗诵《大风歌》,体会刘邦此时的心情。用一两个词来说一说。
进入新课学习 展示课题、介绍汉朝。 知道汉朝的历史和分期
一、西汉的建立 讲述西汉建立的情况。 展示图片,介绍“汉并天下”瓦当。 认识、了解“汉并天下”瓦当,知道是为纪念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引导阅读P52的材料研读,思考思考:西汉建立后,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境况?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引出休养生息政策。 2.介绍什么是休养生息政策。 引导学生找一找汉高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休养生息。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得出结论。 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含义。阅读整理各项措施,思考总结各项措施的作用。
三.“文景之治” 1.引出“文景之治”,介绍二位帝王谥号的含义。 2. 展示材料:文帝、景帝的诏书,引导思考文景二帝的统治政策、对农业的态度。 3.引导学习整理文景二帝的各项措施。 ▲注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重视以德化民 介绍文景时期废除了很多严刑峻法。 讲述文帝亲尝汤药的故事,展示材料,介绍文景关心鳏寡孤独这些社会的弱势群体,督促各地制定的体恤老人的具体措施。 ▲勤俭治国、以身作则 介绍文景节俭的事迹。 展示图片,补充完整学生找到的各项具体措施。 引导思考勤俭治国在当时的重要性。 4.展示图片《西汉陶仓》、《西汉经济的发展》,引导学生读图,了解“文景之治”的社会局面,农业、手工业各项发展。 再次展示汉初社会境况的材料,引导学生对比。 展示汉景帝阳陵中陪葬的陶俑图片、班固对这一时期的评价。 初步认识文景二帝。 学生齐读诏书,思考问题,认识到文景二帝对农业的重视。 ▲了解减轻赋税等具体措施。 ▲讲述缇萦救父的故事。 了解文景二帝“以德化民”的具体做法。 ▲阅读课文、整理文景二帝节俭的各项措施。思考这些做法所发挥的作用。 学生阅读课文,知道“文景之治”的社会景象。知道什么是“治世”? 了解后世对“文景之治”的评价,知道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总结 展示“汉”篆书,讲述“汉”对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的意义。 引导思考汉初统治者政策调整的重要性以及对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了解汉朝的重要历史地位。 学会思考、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板书设计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 都 城:长 安 建 立 者:刘 邦 二、休养生息政策 三、“文景之治” ▲注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重视“以德化民” ▲提倡勤俭治国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大风歌》、《大风歌广场塑像》 齐声朗诵《大风歌》,体会刘邦此时的心情。用一两个词来说一说。
进入新课学习 展示课题、介绍汉朝。 知道汉朝的历史和分期。(共20张PPT)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
都 城:长 安
建 立 者:刘 邦
汉高祖
“汉并天下”瓦当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汉朝又称两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班固《汉书·食货志第四上》
西汉建立后,西汉建立后,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班固《汉书·食货志第四上》
西汉建立后,西汉建立后,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 驷: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班固《汉书·食货志第四上》
一、西汉的建立
西汉的建立
休养生息:
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使国家经济恢复,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二、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增加农业劳动力。
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二、休养生息政策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二、休养生息政策
知识拓展
在中国古代,田赋是农民向国家缴纳的主要赋税。西汉初,汉高祖实行“什五税一”,即农民将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上交国家。与秦代相比,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这一政策,对恢复农业生产、鼓励开垦荒地等有推动作用。
三分之二
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增加农业劳动力。
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二、休养生息政策
汉文帝
汉景帝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西汉的建立
休养生息政策
“道德博闻曰文”
“由义而济曰景”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ī ché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班固《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班固《汉书·景帝纪第五》
三、“文景之治”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 注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秦朝:
三分之二
汉高祖时:
十五税一
文帝、景帝时:
三十税一
农民的负担进一步减轻
生产积极性再一次得到提高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三.“文景之治”
以德化民:
相对于用武力和镇压使百姓服从,意思是以恩惠来感化百姓,让百姓服从。
缇萦救父
废除了很多严刑峻法
如:取消造成身体残缺的肉刑;
废除诽谤朝廷有罪的法令;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注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重视“以德化民”
三、“文景之治”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班固《汉书·文帝纪第四》
汉文帝亲尝汤药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注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重视“以德化民”
德至盛也!
——司马迁《史记·孝文帝本纪》
三、“文景之治”
霸陵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阳陵
▲注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重视“以德化民”
▲提倡勤俭治国
三、“文景之治”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注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重视“以德化民”
▲提倡勤俭治国
西汉 陶仓
三、“文景之治”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三、“文景之治”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班固《汉书·食货志第四上》
“文景之治”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出现的第一个治世。
三、“文景之治”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班固《汉书·景帝纪》
三、“文景之治”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
——司马迁《史记·孝景本纪》
社会是否稳定的关键,难道不是在于有没有好的谋略吗?
“文景之治”
西汉的建立
休养生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