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微粒》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知道分子、原子、离子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
(3)知道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目标
通过科学史中科学家艰辛的探索过程,让学生珍惜现在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积极态度。
二、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与分析归纳相结合,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验仪器等;
四、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世博会上国家馆被誉为东方之冠,若我们单单站在馆外,没有进入馆内实地参观,是无法了解他的内部布局与结构的。同理,其他物体而言也是如此,下面一我们人体为例来开启人体内部结构的寻觅之旅。
自然界人之外,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物质,那它们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接着我们就来一起探讨物质的构成。
今天的研究我们就从这块方糖开始。
师操作,
问:看见这块方糖了吗?能把它变得更小吗
学生答……
问:能把它变得更小吧?
学生答
师操作:把方糖颗粒放入加有水的烧杯中
问:还能看见方糖颗粒吗?
学生答……
追问:方糖有消失吗?,为什么?
学生答……
师:是啊,方糖没有消失,而是分散成我们看不见的颗粒,而溶液是甜的,故方糖没有消失。
再追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答……
师小结:是呀,方糖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是由一小颗一小颗的小颗粒构成的。进入水后,小颗粒分散到水中,这些小颗粒我们肉眼看不见而已。因此我们说方糖这种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颗粒构成,我们把这微小的颗粒叫做微粒。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构成物质的微粒。
并板书: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展示分子的真实图片:说明微粒是真实存在的。
看看这杯水,说说构成水的微粒是什么呢?
图片:构成水的微粒
请学生回答
把水分子放大很多很多倍,再把它做成模型就是这样,打出水分子PPT
并板书: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师操作:从水中取出一滴水
问:这一滴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呢?
生答……
师归纳:分子的体积很小,一滴水的分子个数:1021个水分子构成,1ml水需要约20滴水组成。
问:水分子很小,那么这么小的分子还能不能再分呢?
老师模拟水电解的微观过程。
问:水电解的微观过程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生答:……
师归纳小结:在化学反应中,水分子还能再分,但分出来的微粒不再具有水的性质,变成了其他微粒,分子分出来的微粒叫原子。如水分子能分解成氧原子和氢原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板书总结: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边板书边说:原子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物质。
请说出下列分子(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的构成,打出PPT
上述分子结构都比较简单,,有的则比较复杂,不仅原子种类多,而且原子个数多,分子结构十分复杂,例如核酸分子、蛋白质分子
转引:原子除了用这种方式构成物质,还能独立构成物质,例如一些金属就直接由原子构成
板书: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修正前面板书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这是一张碘原子在电子显微镜下的显微图,那么原子的结构又是如何呢?请同学们做一个大胆猜想。
学生猜想……
不评论学生的猜想
简单介绍道尔顿的猜想、汤姆生的猜想
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历史上有个非常有名的实验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下面我们来重温历史。播放FLASH
罗列三点现象:1、绝大多数粒子沿原方向行进;2、约万分之一的粒子偏转了原来的方向
3、而有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回来。
问: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根据现象你猜想原子的结构如何?并把它画下来?
(同学们讨论)
师巡视、交流(顺便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
学生互动交流
经过一代代科学家的猜想、否定、在猜想,现在提出了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原子模型
介绍原子模型(原子电中性)
请学生小结一杯水的结构层次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了短短一节课,学习了科学家艰难探索了几百年的研究成果,但其实关于物质的微粒构成的研究,因设备的限制和思想的限制,我们的研究还没有走到尽头,需要你们下一辈人接过前人的担子,继续前进。同学们听了这堂课你有何感想、有何收获呢?
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物质微粒构成的研究
分子构成 例:水、蔗糖
构成 质子(+)
物质由 原子核(+) 由夸克构成
原子构成 中子(-)
核外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