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 人教版部编教材(2017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课 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朱德
1886年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的杰出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朱德同志故居 什么叫回忆录?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 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
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我爱我母亲。” “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 2、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1、本段写了几句话? 两句话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3、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是:
4、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
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1.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个句子,谈谈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
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
母亲是整日劳碌着的人;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
母亲是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的人;
母亲是同情贫苦人的人;
母亲是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人……思考:母亲有哪些高尚品质,文中那些段
落分别体现了这一品质?1、勤劳(第4、5、13段)天不亮就起床,整日劳碌,一生
不曾脱离劳动,老了不辍劳作。2、俭朴能干(第6段)桐子榨油来点灯,饭食有滋味。3、宽厚仁慈(第7段)任劳任怨,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4、坚强(第8段) 5、有远见、(第9段) 送子读书6、同情革命,支持革命
(第10、12段)家庭遭遇不幸时不灰心母亲的往事 母亲的品质1、养大八个孩子
2、不和任何人吵架
3、希望中国民族解放成功
4、东挪西借培养一个读书人
5、回家继续劳动,直到最后
6、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支持革命
性格和蔼
支持我读书
勤劳能干
同情穷人
坚持劳动连线 叙述贫苦的家境(2—3段)和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及坚韧顽强的性格、爱憎分明的情感。小结2—13自然段内容
课文选取了许多事例来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突出她勤劳一生,课文围绕“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按什么顺序来安排记叙的内容?
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按时间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本文采取了什么样的叙事方法?采用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作用? 叙事
方法 倒叙
顺叙 作用 使文章的脉络清楚
内容的安排极其自然 作者从哪些方面书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3、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
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1、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2、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阅读第14-15自然段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抒情和议论阅读课文16-17自然段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作者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给我们什么启示?感情升华,把爱母亲的感情升华到爱劳动人民,把报母恩的思想升华到报效中华的崇高境界。表达了朱德同志的博大胸怀与崇高思想。启示:要博爱,要有为天下人服务的意识。是说劳动人民如今仍在继续创造着中国历史,二者有时态上的差别。“创造了”:“创造着”:是说劳动人民过去创造的历史“创造了”和“创造着”能换位置么?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探究主题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孟郊)布置作业 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短文,用一个小事例来表现母亲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