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课件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10 21:22:09

文档简介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流程设计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程内容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对西域的管理、丝绸之路的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东西方文明之间交流的过程。
观察图片、阅读分析史料、观看视频,提高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师生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学习张骞不畏险阻、勇于探索开拓的进取精神,认识丝绸之路对沟通中外文明的重大意义,认识新疆、南海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分为三块: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反映了汉朝时期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
秦汉时期是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朝对内加强民族之间的交往,解除了北方匈奴的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友好交往的局面。秦汉时期也是中外交流的重要时期,汉朝对外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打破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经济文化交流。
本课涉及中国的边疆问题。历史证明,新疆和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丝绸之路如今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展示自我的需要,对感性事物易于接受和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历史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分析历史素材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但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本课内容一知半解。因此,本节课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创设历史情境,开展丰富的学生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形成基本认识。
重点
难点
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年6月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6年6月版
(3)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版
(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10月版
(5)教育部组织十院校编写: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年7月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出示两幅考古发现的图片,并在地图上标出相应的地理位置,提出问题:汉朝的丝绸和钱币是怎么到达古罗马和马来半岛的呢?
观察图片,形成宏观的时空观念,并思考问题。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具体情况
(1)出示张岂之的一段话,提出问题: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的是哪一事件呢?
(2)指导学生对“骞”进行注音。
(3)简要介绍张骞,出示《史记》中的相关记载。
(4)提出问题:张骞出使的西域具体指哪一地区呢?那你能在这幅地图上找到西域的范围吗?
(5)结合地图,介绍西域狭义和广义上的概念。
(6)出示《汉书》的材料,提出问题:当时生活在西域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7)引导学生回忆秦朝对匈奴的政策。
(8)简单介绍汉初对匈奴的政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在课本上进行标注。
阅读材料
阅读课本,在课本上进行勾画。
阅读地图,在地图上找到西域的地理位置。
阅读材料,并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回忆所学,回答问题。
2.张骞两次通西域
(1)出示《史记》的材料,提出问题:汉武帝为什么要派人出使大月氏?
(2)设计学生角色扮演活动。
(3)设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自主学习活动,提供相应的答案卡片,随机发放卡片让学生填写表格。
(4)结合表格内容,提出问题:对比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哪一次更加艰险呢?
(5)对学生回答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出示《汉书》的材料,提出问题:张骞凿空西域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6)对学生回答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出示《史记》《后汉书》的材料,过渡到丝绸之路。
阅读材料,讲述《史记》中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张骞和汉武帝临别前的对话。
自主学习课本完成《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概况表》,上黑板把答案卡片贴在黑板上。
结合表格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1)提出问题:丝绸从汉朝到达古罗马沿途要经过哪些地方呢?
(2)出示地图,介绍丝绸之路对于连接世界文明的意义。
(3)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4)对学生探究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并提出问题:这条路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呢?
(5)对学生回答进行总结。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并跟随老师在课本线路图上进行勾画。
学生分组,完成老师给出的任务,并进行小组展示。
思考并回答问题。
2.海上丝绸之路
(1)追问问题:汉朝钱币是如何到达马来半岛的呢?
(2)出示地图,介绍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拓展》的内容,并出示马王堆汉墓的西汉古地图和《诸蕃志》《后汉书》中的记载,提出问题:这些历史都印证了知识拓展中的哪句话?
阅读课本,观察地图,回答问题。
在课本进行圈划。
自主阅读课本内容。观察图片和阅读材料,了解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丝绸之路的作用
对本子目进行小结概括,提出问题:这条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明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结合课本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并在课本进行勾画。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汉:西域都护的设置
(1)出示驿站、烽燧遗址以及《史记》《汉书》的材料,指出天山南北的西域全部归属汉朝。
(2)出示《西汉形势》图,提出问题:西汉政府会如何管理这一地区呢?
(3)提出问题:西域都护府的最高长官是谁呢?
(4)设计自主学习和关于“西域都护”的知识抢答游戏。
(5)进行总结,并突出强调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观察地图,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观察地图,回答问题。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自主学习,并进行抢答游戏,在课本上进行勾画。
2.东汉:班超经营西域
(1)介绍丝绸之路从西汉到东汉的兴衰过程,提出问题:是谁重新恢复了西域与汉朝的联系呢?
(2)播放视频《班超经营西域》,指导学生找到视频中与班超有关的两个成语故事。
(3)对视频和学生回答进行总结,提出问题:班超在西域期间,还希望与西方的大秦直接沟通,所以他派了谁出使大秦?
(4)简单介绍甘英和班超在西域的历史。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并找到与班超有关的两个成语故事。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小结提升
(1)介绍此后各朝各代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著名人物,请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2)对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并指出丝绸之路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有物质成果,还有精神财富。追问问题:你认为这些丝路人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精神财富?这些精神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呢?
(3)对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并出示“一带一路”图片,联系古今。
结合所学,概括丝绸之路。
结合所学思考,并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
?
?
?
?
课件18张PPT。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古罗马马来半岛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没有张骞(qiān)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
——清华大学教授张岂之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张骞出使西域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为人强力,宽大信人。
——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张骞西域
一、张骞通西域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
西域……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西域诸国大率土著(定居),有城郭田畜……故皆役属匈奴。
——班固《汉书·西域传》葱岭玉门关阳关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yuèzhī)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共击之汉节…………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概况表公元前119年公元前138年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走访西域各国,促进汉朝与西域
各国之间的往来了解西域具体情况和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留骞十余岁……然骞持汉节不失。
——班固《汉书?张骞传》 然骞凿空(古代对未知领域的探险),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张骞的封爵),以为质(获得信任)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班固《汉书·张骞传》 诸使外国一辈大着数百,少着百余人……汉率一岁中使多着十余,少者五六辈。
——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一、张骞通西域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范晔《后汉书·西域传》中原西域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西域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二、丝绸之路西亚中亚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葱岭长安古罗马欧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二、丝绸之路古代印度文明古代波斯文明西汉古罗马古代中国文明古代罗马文明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二、丝绸之路葡萄 凿井 胡萝卜大蒜良种马核桃丝绸冶铁造纸术漆器玻璃乐舞佛教造纸术葡萄 良种马佛教玻璃漆器乐舞核桃胡萝卜大蒜凿井 冶铁丝绸马来半岛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二、丝绸之路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孟加拉湾斯里兰卡东南沿海马六甲海峡马来半岛西汉初期长沙国南部地形图 武帝平南粤,遣使自徐闻渡海,略地置朱崖、儋(dān)耳二郡。
——赵汝适《诸蕃志》 交趾别驾陈茂随交趾刺史巡部,涉涨海(南海的古称)遇风。
——谢承《后汉书》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二、丝绸之路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二、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于是……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班固《汉书·西域传》新疆烽燧 外国……禁其食物以苦汉使。……而楼兰、姑师小国耳,当空道(处于交通要道之上),攻劫汉使……。
——司马迁《史记·大宛传》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三、对西域的管理 神爵二年,日逐王畔(同叛)单于,将众来降,护鄯善以西使者郑吉迎之。
——班固《汉书·西域传》汉朝驿站:悬泉置遗址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三、对西域的管理设置时间:管辖范围:主要职责:公元前60年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历史意义:汉宣帝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三、对西域的管理与班超有关的两个成语故事是 、 。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马可·波罗玄奘郑和
丝绸之路是一条 ? 的路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