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训练
第二十二章 相似形
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3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
自主预习 基础达标
要点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 ,并且夹角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单说成:两边 且夹角 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如图所示,给出下列条件:①∠B=∠ACD;②∠ADC=∠ACB;③=;④AC2=AD·AB.其中能够单独判定△ABC∽△ACD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第1题 第2题
2. 如图,已知∠1=∠2,那么添加下列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ADE的是( )
A. = B. =
C. ∠B=∠D D. ∠C=∠AED
3. 给出下面四个命题:①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②所有的矩形都相似;③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④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如图,在方格纸中,△ABC和△EPD的顶点均在格点上,要使△ABC∽△EPD,则点P所在的格点为( )
A. P1 B. P2 C. P3 D. P4
第4题 第5题
5. 如图,在钝角三角形ABC中,AB=6cm,AC=12cm,动点D从A点出发到B点止,动点E从C点出发到点A,点D运动的速度为1cm/秒,点E运动的速度为2cm/秒.如果两点同时运动,那么当以点A,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时,运动的时间是( )
A. 3秒或4.8秒 B. 3秒 C. 4.5秒 D. 4.5秒或4.8秒
6. 如图,点D为△ABC外一点,AD与BC边的交点为E,AE=3,DE=5,BE=4,要使△BDE∽△ACE,且点B,D的对应点为A,C,那么线段CE的长应是 .
第6题 第7题
7. 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36°,若BC2=CD·CA,则∠DBC= ,图中有 个等腰三角形.
8.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两点A(4,0),B(0,2),如果点C在x轴上(C与A不重合),当点C的坐标为 时,使得由点B,O,C组成的三角形与△AOB相似.(不包括全等)
第8题 第9题
9.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2,BE=CE,MN=1,线段MN的两端在CD,AD上滑动,当DM= 时,△ABE与以D,M,N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10. 如图,在△ABC中,AB=8,AC=6,点D在AC上,且AD=2,如果要在AB上找一点E,使△ADE与原三角形相似,那么AE= .
11. 已知△ABC和△A′B′C′,∠A=50°,∠A′=50°,AB=8,BC=15,A′B′=16,B′C′=30,请问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请说明你的理由.
12. 如图,在△ABC中,∠C=90°,点D,E分别是AB,CB延长线上的点,CE=9,AD=15,连接DE,若BC=6,AC=8,求证:△ABC∽△DBE.
13. 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且△PCD是等边三角形.
(1)当AC,DC,DB满足怎样的关系时,△ACP∽△PDB;
(2)当△PDB∽△ACP时,试求∠APB的度数.
14. 如图,先把一矩形ABCD纸片对折,设折痕为MN,再把B点叠在折痕线上,得到△ABE,过B点折纸片使 D点叠在直线AD上,得折痕PQ.
(1)求证:△PBE∽△QAB;
(2)你认为△PBE和△BAE相似吗?如果相似,给出证明;如果不相似,请说明理由;
(3)如果沿直线EB折叠纸片,点A是否能叠在直线EC上,为什么?
15.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M,N分别是BC,CD上的两个动点,当M点在BC上运动时,保持AM和MN垂直.
(1)证明:Rt△ABM∽Rt△MCN.
(2)设BM=x,梯形ABCN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当M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CN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
(3)当M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Rt△ABM ∽Rt△AMN,求此时x的值.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基础达标
要点 对应成比例 相等 成比例 相等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C 2. B 3. C 4. C 5. A
6.
7. 36° 3
8. (1,0)或(-1,0)
9. 或
10. 或
11. 解:△ABC与△A′B′C′不一定相似.理由如下:∵∠A=∠A′=50°,但不知道是否等于=,∴根据已知条件不能确定△ABC与△A′B′C′相似.
12. 证明:在△ACB中,∠C=90°,AC=8,BC=6,∴AB=10.∵AD=15,CE=9,∴DB=AD-AB=5,BE=CE-BC=3.在△ABC与△DBE中,==2,且∠ABC=∠DBE,∴△ABC∽△DBE.
13. 解:(1)当CD2=AC·DB时,△ACP∽△PDB相似.∵△PCD是等边三角形,∴∠PCD=∠PDC=60°.∴∠ACP=∠PDB=120°,若要△ACP∽△PDB,需=,∴AC·DB=PC·PD,又PC=PD=CD,∴CD2=AC·DB.
(2)∵△PDB∽△ACP,∴∠A=∠DPB.∵∠A+∠APC+∠ACP=180°,∴∠A+∠APC=60°.∵∠A=∠DPB,∴∠BPD+∠APC=60°.又∵∠CPD=60°,∴∠APB=∠APC+∠BPD+∠CPD=60°+60°=120°.
14. 解:(1)证明:由题意得∠EPB=∠BQA=90°.∵∠ABE=90°,∴∠ABQ+∠EBP=90°.又∵∠ABQ+∠BAQ=90°,∴∠BAQ=∠EBP,∴△PBE∽△QAB.
(2)相似.理由:由(1)中△PBE∽△QAB可得=.由题意知PB=QB,∴=.又∵∠BPE=∠ABE=90°,∴△PBE∽△BAE.
(3)能.由(2)中△PBE∽△BAE,∴∠AEB=∠BEP,∴沿直线EB折叠纸片,点A能叠在直线EC上.
15. 解:(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B=∠C=90°.∵AM⊥MN,∴∠AMN=90°,∴∠CMN+∠AMB=90°.在Rt△ABM中,∠MAB+∠AMB=90°,∴∠CMN=∠MAB,∴Rt△ABM ∽Rt△MCN.
(2)∵Rt△ABM∽Rt△MCN,.∴=,∴=,∴CN=,∴y=S梯形ABCN=×(+4)×4=-x2+2x+8=-(x-2)2+10,当x=2时,y取最大值,最大值为10.
(3)∠B=∠AMN=90°,∴要使△ABM∽△AMN,必须有=,由(1)知=,∴BM=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