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三首》课件(3课时,15+19+17张PPT 含视频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1《古诗三首》课件(3课时,15+19+17张PPT 含视频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1 04:26:48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21 古 诗 三 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凉州词作者简介:王翰(687-726),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作者简介初读感知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唐】王翰引入新课有节奏朗诵诗歌pí pá琵琶cuī催醉认读生字zuì诗句理解指导葡萄美酒夜光杯,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了白玉制成的酒杯。知识链接:诗句理解指导 夜光杯:传说中周穆王时西域胡人用晶莹的白玉精制而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这里泛指西域用白玉制成的酒杯。诗句理解指导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诗句理解指导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知识链接:诗句理解指导醉卧沙场君莫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惹人嘲笑又何妨。诗句理解指导古来征战几人回。为国出征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思考:这首诗表现出什么?诗句理解指导这首诗表现了边塞将士生活悲而壮;也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宽阔胸怀。诗句理解指导主题思想 《凉州词》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唐) 王翰诵读诗歌感悟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 , 欲饮琵琶 。
君莫笑, 几人回?诗歌背诵指导拓展作业1、请同学们回家在父母那里背诵诗歌。
2、说出诗意,交流诗歌的主题思想、意境。谢谢观看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课件19张PPT。古 诗 三 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出塞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绝,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多写边塞生活,风格雄浑,音调高昂,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其代表作《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等。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种军歌,主要用来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引入新课自读要求:
1.自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想想每句诗用现在的话我们怎么来翻译它。先自己想想,然后小组交流。读准音,理解意人未还(huán 回、 归 )
(hái 仍旧、依然)
飞 将 (jiāng 带领、辅助)
(jiàng 军 衔 名 )
不 教 (jiào 令、 使 )
(jiāo 传授 )出 塞 (唐 )王昌龄朗诵诗歌比赛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句意指导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龙城”:地名,是古代匈奴圣地,汉朝大将军卫青曾奇袭龙城,最后与匈奴作战七战七胜。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汉之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指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胡马:指胡人的战马。胡,古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阴山: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汉时匈奴时常从这里开始南下骚扰侵占中原地区。
不教:不叫,不让。教,让。
度:越过。知识链接:
李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西汉名将。射得一手好箭,以打硬仗而闻名。他一生皆在边关御敌,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他曾经与匈奴交战七十多次,每次制敌先机,匈奴称他为“飞将军”。武帝在位时派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来了,都畏惧得争相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内。诗句指导出 塞
【唐】王昌龄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诗句指导 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汉时一直如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而边患依旧没有消除。远离家乡的士兵不能回归故乡和家人团聚。 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戍守边关,匈奴的军队就不敢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古关上,寂静无声,征人们望着明月思念家乡、亲人.
长亭外,寒风呼啸,白发苍苍的父母望着明月挂念儿子.
楼台上,风吹鸦叫,孤苦无助的妻子望着明月担心丈夫.
古树旁,风吹叶落,无依无靠的孩子望着明月想念父亲.想象练笔领悟诗歌 “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这是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领悟诗歌 “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三、四两句就是诗人的回答。 领悟诗歌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这两句写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说: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领悟诗歌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军人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领悟诗歌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抗匈名将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卫边疆。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明月色、关塞依旧,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的边防战争给人民和将士带来无限的灾难与痛苦。后两句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名将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语意含蓄,情感深沉。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 领悟诗歌 这是一首描写( ) 生活的诗。这首诗反映出对( )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 )之情, 表达了希望( )起任良将,早日平息( )战争,使( )得到安宁,人民过上( )生活的美好心愿。领悟诗歌军 旅驻守边疆无比哀叹 朝 廷边 塞国 家幸 福 从军行 (其一)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拓展诗歌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拓展诗歌拓展作业1、请同学们回家在爸妈那里背诵诗歌并说诗意。
2、背诵边塞诗歌最少两首,到校后比赛背诵情况。谢谢观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课件15张PPT。21 古 诗 三 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夏日绝句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她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居住在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引入新课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诗歌指导这首诗中李清照用了两个词语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找到了吗?人杰:人中的豪杰、人中俊杰、了不起的人物、杰出的人、出色的人。
鬼雄:鬼中的英雄。 诗歌指导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活着应该做人中的豪杰,死后应该做鬼中的英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人们为什么至今还思念项羽,就因为他不苟且偷生回江东。诗歌指导思考:能不能把“不肯”换成“不愿”、“不想”、“不能”?“不肯”一词,写出了项羽以死相报,无愧于八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之托,无愧于“人杰鬼雄”之名。诗歌指导同学们,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至今思项羽”,宋朝的李清照为什么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失败的英雄呢?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肯逃回江东。诗歌指导你知道成语词典中有哪两个成语给我们展示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吗?拔山盖世:项羽说自己的力量足以拔起一座大山,自己的气概足以超越天下人。形容力大勇猛,无人能比。【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破釜沉舟: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就命令士兵把锅都打破,把船都弄沉,激励士兵拼死作战,不打胜仗决不生还。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诗歌指导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弟子转战中原,消灭了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离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10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背景链接主题思想 《夏日绝句》的作者是( )的( ),采用了( )表现手法,诗人用了( )个典故。赞( ),讽刺了( ), 表达了宋朝女诗人李清照( )。李清照三项羽的宁死不屈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情怀借古讽今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想说些什么?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屈的品质。 诗歌指导 李清照生活在动乱的年代。她亲眼看到宋朝统治者仓皇渡江南逃,北方的大好河山沦落敌手。这首诗一开始就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诗的后两句,用一个“思”字转写项羽,特别赞扬他“不肯过江东”的败而不屈的气概,这与南宋王朝的渡江南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正是借“思项羽”来批判南宋统治者的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径;寄寓自己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情怀。诗歌意境指导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它诗词背诵。 课后作业谢谢观看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