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课件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课件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11 07:29:43

文档简介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秦灭六国的起止时间、先后顺序及结果;知道秦朝的统一,理解秦朝统一的意义;分析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原因;知道秦朝的疆域四至。
  2.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军事等不同方面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概括能力;识读历史地图、研读文字图片,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3.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三、教学策略
  采用“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整体感知,确定目标──自主学习,交流共享――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拓展延伸,深化提升”五步教学法。
  教学思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图片、文字材料,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做好课前预习,详细搜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教师:(出示李白在《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学生一起读诗句,领略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恢宏气势。
  教师: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的分裂与战乱,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与伤害,但也坚定了一个人结束战乱、统一中国的伟大理想,这个人就是秦始皇,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秦朝,认识秦始皇帝为实现并巩固中国统一所做出的努力。
  设计意图:诗歌导入,开门见山,直插主题,简洁明了。
  (二)整体感知,确定目标
  教师:同学们,你们通过课前预习,了解了这一课的哪些信息点?
  学生1:我知道了秦灭六国的简单经过。
  学生2:我知道了秦统一的意义。
  学生3:我知道了秦朝统一后,统一了文字,制定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学生4:……
  教师点拨:本课一共有三个主题:完成统一,巩固统—,统一疆域。具体来说,就是下面三个问题:
  1.秦灭六国的起止时间、先后顺序、结果及意义是什么?
  2.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从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军事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3.秦朝统一之后的疆域东西南北都到达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简单互动,了解学生预习效果,通过学生反馈的不同信息,串联归类,从而得出本课三大主题,以更好地凸显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交流共享
  根据师生共同确定的学习目标,再次阅读教材全文,标画有效信息,以弥补完善课前预习中存在的知识遗漏点、混淆点。阅读完后,教师要求同学们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共享自己的收获,同时交流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疑点、难点,看能否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
  设计意图:这是体现学生自学、质疑、互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共享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质疑问难,可使一部分学生内在的潜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达到兵问兵、兵教兵的目的。
  (四)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教师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可能遇到的疑点、难点进行筛选,确定以下几个问题作为重点探究的突破点:
  1.秦之所以灭掉六国,统一全国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军事、历史发展趋势、秦王嬴政个人素质上考虑。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作答。
  师生归纳:
  (1)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最强,具备了统一的实力。
  (2)秦国计谋正确,远交近攻,六国不团结,容易被各个击破。
  (3)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4)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重用人才。
  教师点拨:引领学生回忆商鞅变法的意义,明确商鞅变法成为秦统一全国的根本原因,再次认识改革的重要性。教师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秦灭六国的过程及结果,让学生在观看中掌握以下知识:
  秦灭六国起止时间:前230年—前221年;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结果: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 你是如何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的?
  学生: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教师点拨:(1)秦统一前,国家处于混乱割据状态,战争频繁,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此后,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虽然出现过分裂割据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2)秦统一后,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师:秦国与秦朝有何区别?它们之间又有何联系?
  多名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明确: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后来秦国最终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统一后的中国称为秦朝。
  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你是如何理解秦始皇创建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
  (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由学生完成以下填空,从整体上把握几方面措施:
  ①政治:创立了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②文化: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③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圆形方孔半两钱)
  ④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⑤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统一南方,开凿灵渠。
  教师出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相关图片和文字材料,让学生判断对应措施及其起到的作用,让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文字材料中搜取有效信息,从而巩固新知。因学生课前搜集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的可能会说出焚书坑儒等反映秦始皇暴政的相关措施,教师可点明这些反映暴政的措施会在下一课学习,本课主要学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历史功绩。
  认识:秦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的修筑对抵御匈奴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秦暴政的表现之一。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有哪些?你是如何理解这一制度的?
  多名学生回答。
  师生归纳:①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②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③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
  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秦朝政治建制结构图:
/
  教师讲解:秦朝从中央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在这套封建官僚体系中,皇帝是权力的中心。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出示材料:
  秦朝“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
  让学生说出这段材料的意思。
  教师点拨:分封制是造成诸侯混战,天下大乱的根源;郡县制既是对秦国商鞅变法时所实施的县制的发展,又是对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否定。它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认识:秦朝实行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4.读43页《秦朝形势图》,该图能反映出哪些有效信息?
  学生间互相交流。
  师生明确:秦朝的都城、秦朝的疆域四至、秦朝修建的水利工程灵渠、秦长城的起止点、秦朝设立的郡县制、北方强大少数民族匈奴族等。
  区别:都江堰与灵渠。
  师生明确: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修建,主要作用是防洪灌溉;灵渠是秦朝时修建,主要作用是水运。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突破重难点的关键环节。教师要通过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地图、直观图片、文字材料等,运用归纳总结、分析探究、构建结构图等方法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解决重难点。
  (五)拓展延伸,深化提升
  教师:学完本课,结合课前搜集的材料,你对秦始皇有怎样的认识或者说如何评价秦始皇?
  提示:评价历史人物一要总结他的主要事迹有哪些,二要看他的这些事迹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影响,三用总结性语言对该人物进行公正客观地评价。
  学术动态反馈:对秦始皇的评价迄今为止,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二是过大于功;三是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历史人物。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史学家都持第三种看法。
  六、板书设计
  /?
  
课件16张PPT。秦统一中国诗中学史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诗中的“秦王”指谁?
这首诗颂扬了“秦王”哪方面的历史功绩?完成统一巩固统一统一疆域过程结果意义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军事整体感知,确定目标秦灭六国的起止时间、先后顺序、结果及意义?
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从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军事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秦朝统一之后的疆域东西南北都到达哪里?
自主学习,交流共享合作探究,释疑解惑秦之所以灭掉六国,统一全国的原因有哪些?
(1)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最强,具备了统一的实力。
(2)秦国计谋正确,远交近攻,六国不团结,容易被各个击破。
(3)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4)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重用人才。
你是如何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的?
(1)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2)秦统一后,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你是如何理解秦始皇创建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
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政治:创立了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②文化: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③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圆形方孔半两钱)
④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⑤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统一南方,开凿灵渠。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①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②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③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合作探究,释疑解惑天降大任促统一商鞅变法材料二 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如李斯、蒙恬、尉缭等。其中,尉缭是当时的军事家,当秦王嬴政发现这位出色的军事人才时,竟然放下国王的架子,“衣服食饮与缭同”,后来任命他统领军事。材料一 结合战国时期的形势和材料一、二,你知道秦王为什么能实行“威征六国,统一天下”吗?公元前221年嬴政天降大任促统一多措并举固统一知识抢答:
政治:创立了大一统的______制度。
(1)国家最高统治者称_____,总揽一切____大权。
(2)皇帝之下设____、_____、_____,分管____、_____
和_____,最后决断权由_____掌控。
(3)在地方上废除______制,建立_____制。
文化:统一______
经济:统一______和________
交通:统一_____________,修筑______________。
军事:北击____,修筑____;统一南方,开凿____。
思想:焚书坑儒
多措并举固统一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官方文字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各地的马车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还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距离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车同轨”。为加强各地交通往来,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多措并举固统一临洮辽东北击匈奴筑长城统一南方开灵渠灵渠多措并举固统一多措并举固统一秦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地方权力集中中央权力集中皇帝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御史大夫 太尉丞相皇 帝 郡守县令多措并举固统一材料:
秦朝“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

依据材料,说出秦朝在地方上废除了什么制度?对此,秦朝在地方上建立了什么制度?分封制:诸侯混战,天下大乱
郡县制:利于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国家大一
统,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
模式。陇西南海东海长城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泽被后世疆域广拓展延伸,深化提升畅所欲言:
说一说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有哪些?你原先的印象中,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在影视剧中了解的秦始皇与历史中的秦始皇有哪些不一样呢?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