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9?南京)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
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 /
C.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 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
2.(2019?北京)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3.(2019?山西)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4.(2019?攀枝花)魔术师在某次演岀中表演了“狮吼功”:把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将红酒杯震碎。其奥秘为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魔术师表演中调节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5.(2019?贵港)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6.(2019?泰州)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 / / /
A B C D
A.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
B.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
C.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
D.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7.(2019?天水)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 /
A.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 B.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 /
C.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 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8.(2019?海南)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一种文明行为,“轻声”指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9.(2019?福建)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10.(2019?绵阳)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桌边。先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位置不动,再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 )
/
A.响度变大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高 D.音调变低
11.(2017?北京)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12.(2019?淮安)在音乐会上,我们很容易分辨出二胡和笛子的声音,判断的依据是(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13.(2019?烟台)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些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频率高
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
14.(2019?郴州)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C.宇航员在月球上无需借助其他设备可以直接对话交流信息
D.用收音机听歌,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15.(2018?济南)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格致实验学校举行了“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校园合唱比赛。合唱的“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振幅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6.(2017?曲靖)电子琴能模仿手风琴的声音,它主要是模仿手风琴的________。演奏时按下不同的琴键,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7.(2018?河南)如图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________。该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请你再设计一个显示声源振动的实验:________。
/
18.(2017?邵阳)君君同学在游览某文化长廊时拍下了一幅如图所示的古诗碑帖。诗中寒山寺的钟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客船上。
/
19.(2019?安徽)如图,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__m/s。
/
1.(2019?河池二模)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其根本原因是( )
A.手掌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B.手掌吸收了声音
C.手掌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手掌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2.(2019?姜堰区一模)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将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液体能够发声
B.将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液体传声更快
C.将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人耳听到的音叉声音越来越小,是声音的音调在不断降低
3.(2019?乌拉特中旗校级一模)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 / / /
A B C D
A.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B.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4.(2019?甘州区二模)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是340m/s
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C.利用回声测距原理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D.只要物体振动发声,我们就一定能听到
5.(2019?枣阳市一模)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
A.1次敲击声 B.2次敲击声 C.3次敲击声 D.4次敲击声
6.(2019?武冈市模拟)三国时期士兵为了能及早听到敌人夜袭的马蹄声,常常是睡在地上并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马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 B.马蹄踏在地面上,使土地振动
C.马蹄声在空气中传播比在土地中快 D.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
7.(2019?市中区二模)中国作为文明古国,音乐发展历史悠久,中国古谱以“宫、商、角,、微(读zhǐ音)、羽”五音谱成,如用西乐的七个音阶对照一下的话,相当于“哆、来、咪、索、拉”,五音反映的声音特征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8.(2019?包河区二模)如图,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液体,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瓶的同一位置,如果能分别发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玻璃瓶的序号是( )
/
A.丁丙乙甲 B.乙甲丙丁 C.丁甲丙乙 D.甲 丙 乙 丁
9.(2019?遵义模拟)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B.在铁桥的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会先后听到两次敲击声
C.发声体的振幅越小,人们听到的声音就越大
D.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0.(2019?滁州二模)在敲击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我们从示波器中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波形,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我们看到波形逐渐发生了变化,图中哪一幅是变化时出现的波形( )
/
A./ B./
C./ D./
11.(2019?衡阳县模拟)教室外传来谈话声,虽然声音很小,但小英还是听出来了,是爸爸来学校了。这体现声音特性中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12.(2019?郑州二模)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例如“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________小;“夜半钟声到客船”中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判断出钟声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3.(2018?江西一模)歌星王菲与那英曾在央视春晩演唱《相约98》,时隔20年,她们再次相约在2018春晚舞台感怀一曲《岁月》。她们的歌声是由声带的________产生的;王红没看到电视画面也能听出是谁在演唱,主要是因为她们声音的________不同。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9?南京)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
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 /
C.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 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
【答案】A
【解析】将发声的音叉接触及面颊,感觉音叉振动,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A符合题意;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C不符合题意;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时听声音的变化,由于梳齿振动频率不同,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所以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选A。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掌握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条件。
2.(2019?北京)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答案】A
【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选A。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解答。
3.(2019?山西)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答案】A
【解析】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选A。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声音传播条件。
4.(2019?攀枝花)魔术师在某次演岀中表演了“狮吼功”:把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将红酒杯震碎。其奥秘为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魔术师表演中调节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答案】A
【解析】魔术师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因为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魔术师表演中调节的是声音的音调,选A。
【点评】明白了该物理情景所反映的物理规律才能正确解决此题。
5.(2019?贵港)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答案】A
【解析】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音调,“高音声部”的音调高。选A。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6.(2019?泰州)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 / / /
A B C D
A.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
B.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
C.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
D.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答案】D
【解析】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梳齿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改变杯内水量,水量多的难振动,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时,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振幅不一样,声音的响度不一样,但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不变,故D符合题意。选D。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7.(2019?天水)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 /
A.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 B.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 /
C.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 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答案】A
【解析】A图改变水量,能改变空气柱的长度,能改变频率,改变音调,故A正确;B图探究了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C图探究了声音传递能量,故C错误;D图可探究振幅与响度的关系,故D错误;选A。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声学的知识,对于这类题目,要结合相关的声学概念进行分析处理。
8.(2019?海南)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一种文明行为,“轻声”指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答案】C
【解析】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有的同学在课间“大声”叫喊,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大。所以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选C。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
9.(2019?福建)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答案】A
【解析】我们应该避免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这里的高声喧哗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选A。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音色、音调和响度的区别,是一道基础题。
10.(2019?绵阳)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桌边。先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位置不动,再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 )
/
A.响度变大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高 D.音调变低
【答案】A
【解析】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位置不动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选A。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声音的三要素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1.(2017?北京)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答案】A
【解析】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时,音叉振幅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不同,与其他因素无关。选A。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响度定义,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解释。
12.(2019?淮安)在音乐会上,我们很容易分辨出二胡和笛子的声音,判断的依据是(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答案】B
【解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很容易分辨出二胡和笛子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选B。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音色的特点,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3.(2019?烟台)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些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频率高
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
【答案】A
【解析】不同的人说话,在音调和响度都差不多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所以“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音色不同,故A正确;“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指让人们的说话声要小些,在物理学中,我们是用响度来表示声音的大小,所以“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响度放小些,故B错误;“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即响度大,不是音调高,故C错误;“余音绕梁”是指声音遇到“梁”、“墙”等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不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句声学角度进行分析,明确各自包含的声学规律。
14.(2019?郴州)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C.宇航员在月球上无需借助其他设备可以直接对话交流信息
D.用收音机听歌,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答案】D
【解析】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因为这一声音的频率小于20Hz,属于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故A错误;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高,故B错误;当宇航员在太空中时,由于没有声音传播需要的介质,所以不能直接对话,需要借助于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波来传递信息,故C错误;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选D。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与声现象有关的多个知识点,熟知相关知识并能与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15.(2018?济南)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格致实验学校举行了“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校园合唱比赛。合唱的“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振幅
【答案】C
【解析】合唱的“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音调,“高音”声部的音调高。选C。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6.(2017?曲靖)电子琴能模仿手风琴的声音,它主要是模仿手风琴的________。演奏时按下不同的琴键,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音色;音调。
【解析】不同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电子琴能模仿手风琴的声音,它主要是模仿手风琴的音色;演奏时,不断地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使弦振动的频率不同,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声音的三要素的辨别,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三个要素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来分析解答。
17.(2018?河南)如图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________。该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请你再设计一个显示声源振动的实验:________。
/
【答案】被弹开;使劲敲桌子,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可显示桌面的振动。
【解析】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这用到了转换法;再如:使劲敲桌子,由于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将桌子的振动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声音的产生以及用转换法来设计显示声源振动,其中设计显示声源振动的实验有一定的难度。
18.(2017?邵阳)君君同学在游览某文化长廊时拍下了一幅如图所示的古诗碑帖。诗中寒山寺的钟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客船上。
/
【答案】空气(气体)。
【解析】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抓住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的含义可解答此题。
19.(2019?安徽)如图,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__m/s。
/
【答案】1500。
【解析】由题意可知,看到火药发光,经过10s听到钟声,可近似认为声音在水中传播15km用的时间为t=10s,声则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v=/=/=1500m/s。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速度公式的计算,在解答过程中应注意单位的统一。
1.(2019?河池二模)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其根本原因是( )
A.手掌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B.手掌吸收了声音
C.手掌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手掌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答案】A
【解析】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故A正确、BCD错误。选A。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是声学的基础知识,属于识记性内容。
2.(2019?姜堰区一模)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将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液体能够发声
B.将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液体传声更快
C.将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人耳听到的音叉声音越来越小,是声音的音调在不断降低
【答案】C
【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目的是为了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故AB错误,C正确;
声音的大小指的是声音的响度,人耳听到的音叉声音越来越小,由于声音的响度在不断减小,故D错误。选C。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二是转换法在物理学研究当中的有效运用。
3.(2019?乌拉特中旗校级一模)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 / / /
A B C D
A.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B.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答案】D
【解析】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故A错误;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故C错误;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D正确。选。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基本性质。在平时要注意积累,不光是理论知识的积累,还要注意对一些实验知识的积累。
4.(2019?甘州区二模)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是340m/s
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C.利用回声测距原理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D.只要物体振动发声,我们就一定能听到
【答案】C
【解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传播速度大,故A错误;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故B错误;月球和地球之间没有空气,因此不能用回声测距测距离,故C正确;只有振动在20Hz~20000Hz之内的才能够听到,故D错误。选C。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声音的产生及传播、以及人的听觉范围,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5.(2019?枣阳市一模)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
A.1次敲击声 B.2次敲击声 C.3次敲击声 D.4次敲击声
【答案】A
【解析】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传播最快,而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当乙同学在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另一端时,声音会传播两次,即第一次是通过铁管这一固体传播过来的,另一次是通过铁管周围的空气传播过来的;由于铁管长20m,故其通过铁管传播的时间是,据v=/可知,t=/=/≈0.00385s;同理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是:t=/=/≈0.0588s;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声音通过空气和铁管的传播时间之差小于0.1s,所以此时人耳朵是不能区分开这两次声音的,故只能听到一次声音。选A。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人耳朵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是0.1s,这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6.(2019?武冈市模拟)三国时期士兵为了能及早听到敌人夜袭的马蹄声,常常是睡在地上并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马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 B.马蹄踏在地面上,使土地振动
C.马蹄声在空气中传播比在土地中快 D.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
【答案】C
【解析】士兵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声音可以沿地面传播,所以A正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马蹄踏在地面上,使土地振动,所以B正确;士兵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声音是通过土地固体传过来的,其原因是固体能传声,且比空气传声速度快,所以C错误;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所以D正确。选C。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的掌握情况。
7.(2019?市中区二模)中国作为文明古国,音乐发展历史悠久,中国古谱以“宫、商、角,、微(读zhǐ音)、羽”五音谱成,如用西乐的七个音阶对照一下的话,相当于“哆、来、咪、索、拉”,五音反映的声音特征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答案】A
【解析】“哆、来、咪、索、拉”是声音的高低不同,即物体的振动频率不同,故五音反映的声音特征是音调。选A。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声音的特性,是一道基础题。
8.(2019?包河区二模)如图,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液体,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瓶的同一位置,如果能分别发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玻璃瓶的序号是( )
/
A.丁丙乙甲 B.乙甲丙丁 C.丁甲丙乙 D.甲 丙 乙 丁
【答案】B
【解析】当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在振动发声,随着瓶子内水位的升高,瓶子与水柱越难振动,振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低,故“1,2,3,4”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序号是乙、甲、丙、丁。选B。
【点评】答好本题的难点和易混点是弄清究竟是哪一部分在振动发声。可联系装水的烧杯进行实验探究,经过对比可增强记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9.(2019?遵义模拟)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B.在铁桥的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会先后听到两次敲击声
C.发声体的振幅越小,人们听到的声音就越大
D.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答案】C
【解析】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A不符题意;在铁桥的一端敲一下,声音会通过固体(桥)和空气传播;在另一端会先后听到两次敲击声,第一声是由固体(桥)传来,第二声是由空气传来;故B不符题意;发声体的振幅越小,响度就越小,人们听到的声音就越小;故C符合题意;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D不符题意;选C。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此题考查声音的多个知识点;深入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声音的三个特征可做出正确选择。
10.(2019?滁州二模)在敲击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我们从示波器中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波形,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我们看到波形逐渐发生了变化,图中哪一幅是变化时出现的波形(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其频率和音色不会发生改变,但其振幅会发生变化,响度会发生变化;从图可以看出:A的振幅没有改变,不合题意;B的频率变小,不合题意;
D的波形改变,说明音色改变,不合题意;只有C是频率、音色不变,只是振幅变小,响度变小,符合题意。选C。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发声体在振动的过程中,其振幅会越来越小,响度变小,再结合波形图进行判断,是解答的关键。
11.(2019?衡阳县模拟)教室外传来谈话声,虽然声音很小,但小英还是听出来了,是爸爸来学校了。这体现声音特性中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答案】A
【解析】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故小英听出是爸爸来学校了,是根据音色来判断。选A。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然后去分析,尤其要注意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12.(2019?郑州二模)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例如“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________小;“夜半钟声到客船”中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判断出钟声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响度;音色。
【解析】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为响度,“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小;夜半钟声到客船,是因为钟振动发出的声音传到了客船;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声音三个特性的区分,以及声音的传播条件,属于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13.(2018?江西一模)歌星王菲与那英曾在央视春晩演唱《相约98》,时隔20年,她们再次相约在2018春晚舞台感怀一曲《岁月》。她们的歌声是由声带的________产生的;王红没看到电视画面也能听出是谁在演唱,主要是因为她们声音的________不同。
【答案】振动;音色。
【解析】人们听到的歌声是由于歌唱家声带振动产生的;不同的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一样的,区分声音就是根据不同的音色来判断。
【点评】答好本题要掌握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一样的。
课件16张PPT。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中考一轮复习3+2 全国版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 ,振动停止,发声 .
2.声音的传播需要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作为传声介质,但 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跟 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振动振动真空介质的种类介质停止3404.音调指声音的 ,音调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5.响度指声音的 ,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 ,响度越大.
6.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 ,它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
7.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从20 Hz到20 000 Hz.超声波是指 20 000 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 Hz的声音.二、声音的特性高低频率强弱振幅近特征高于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例1(2018?恩施州)如图实验中,是为了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①抽出罩内空气时,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是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②用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③人发声时,手摸喉咙发声处,感觉到喉咙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④“土电话”实验,说明了固体可以传声,不是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B变式跟进1(2019?海淀区二模)如图所示,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这个现象主要用来说明( )A.声速与频率的关系 B.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在扬声器上撒些碎纸屑,播放音乐时,纸屑会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考点二:声音的传播例3(2019?柳州模拟)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技术的飞船。宇航员在飞船内可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记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没有介质就不能传声B变式跟进2(2019?安徽二模)如图所示,在物理课上,同学们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结果发现,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了,这种现象说明( )A.闹铃在真空中无法振动 B.铃声在真空中音调变低
C.铃声在真空中音调变高 D.铃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设想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故这种现象说明铃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考点三:声音的特性例3(2019?东营)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在声音的三要素中,音调和响度都可以模仿到相同的程度,只有音色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声纹锁在门禁系统中主要依靠辨别声音的音色来辨别声音。C变式跟进2
(2019?中山市模拟)《中国达人秀》是东方卫视播出的一档真人秀节目。在该节目中,参赛选手们展示出了高超的音乐技艺,他们用冬瓜、土豆等做成吹奏乐器,吹奏出悦耳的音乐。这些音乐可能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音调??响度 B.音色??响度 C.音色??音调 D.音色?音调?响度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的音色一定是不同的,具有的相同特征可能是音调和响度。A1.(2019?聊城)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
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 D.用不同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C将小“人”放在音乐盒(或音箱)上,会发现小“人”随着音乐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改变图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振铃的声音越来越大,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不同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同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即音叉的振幅不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2.(2018?山西)如图所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
A.手不能传播声 B.手吸收了声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C当敲击鼓时,鼓面会振动发出声音,当用手按住鼓面时,手使鼓面振动停止,所以声音就消失了。3.(2018?柳州)如图所示,把持续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其中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这一现象表明( )
?
A.铃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铃声在真空中音调变低
C.铃声在真空中音调变高 D.闹铃在真空中无法振动
A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设想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故这种现象说明铃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2018?白银)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C“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就越大;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与地面的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5.(2019?攀枝花)魔术师在某次演岀中表演了“狮吼功”:把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将红酒杯震碎。其奥秘为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魔术师表演中调节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A魔术师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因为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魔术师表演中调节的是声音的音调。6.(2018?东营)东营市是吕剧发源地。吕剧常见的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等。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琴师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音色音调二胡和小提琴发声的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区分不同的乐器;调节琴弦的松紧,振动的频率不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感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