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认识土壤 鄂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认识土壤 鄂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11 16:3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土壤
教学目标:
探究: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份构成的。
在探究问题土壤中有什么时,能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个人或小组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方案。
知识:1、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2、会记录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
情感:通过讨论,知道土壤对植物及人类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样保护土壤,树立爱护土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学难点:在实验中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能进行实验研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在广袤的土地上,肥沃的土壤养育了十三多亿华夏子孙,土壤是人类的根本和宝贵的财富,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土壤,土壤中有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伟大的祖国的各地土壤地貌,图片展示:黄土高原(砂土类土壤),江南红土地(黏土类土壤),东北黑土(壤土类土壤)土壤最肥沃。 问:土壤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有哪些方法可以检验土壤的成份呢?
二、实验探究新知
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检验土壤的成份呢?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用火烧土壤、把土壤放入水中、闻土壤、捏土壤、用肉眼观察等。
学生小组实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土壤
师: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土壤中有什么?
学生:有捻不碎的小石子、草根、大小不同的颗粒、小虫、动植物的残体、垃圾、蚯蚓等(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
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进行分类,让学生了解沙砾、沙、粉沙、黏土的大小
实验一:捏土壤
师:按照你们想到的方法,用手捏土壤,有什么发现?
学生: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填写实验记录表。
学生:用手捏、手是湿的,土壤很黏很软,有捻不碎的小石子,砂土;说明土壤里有水
实验二:把土壤放入水中
学生朗读实验步骤,教师指导学生注意事项
学生: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填写实验记录表。
学生汇报:有气泡冒出,水面有漂浮物,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实验三:搅拌土壤
师:均匀的搅拌土壤,将搅拌后的土壤静置五分钟,你观察到了什么?
教师指出注意事项:避免玻璃棒与玻璃杯直接接触。
学生: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填写实验记录表。
学生汇报:水中有漂浮物,水渐渐变浑浊,水有明显的分层,
土壤分成四层;土壤里有大小不同的颗粒;水中有沉淀物和悬浮物;大颗粒在下(重),小颗粒在上(轻)。
实验四:烧土壤
师:用火烧,土壤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填写实验记录表。
教师指出熄灭酒精灯的注意事项,学生进行回答。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闻到一股臭味,有白色的烟冒出,土壤颜色变浅
教师讲述:那些死去的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腐殖质。
1、整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捏土壤 手是湿的,有捻不碎的小石子,砂土
把土壤放入水中 有气泡冒出(空气)
搅拌水中的土壤 土壤分几层,大颗粒在下,小颗粒在上
烧土壤 冒白烟,有烧头发的味道(腐殖质)
根据学生对土壤成分找到的多少进行评价,让学生认识到土壤中除了这些成分外,还有别的盐分,使学生了解土壤中非生物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土壤中除了这些成分外,还有别的物质吗?
目的:(1)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土壤秘密的兴起。土壤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认识到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3)引导学生谈谈土壤中污染物的问题。
2、土壤中的这些垃圾袋、工业污染以及人为的破坏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土壤是植物的“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呢?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适当介绍“保护土壤小知识”。
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学生做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土壤的成分有 、 、 、 、 等。 2、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总结: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命之本。土壤中既有非生物(水、空气、腐殖质、小石子和黏土等),又有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我们应该保护土壤,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