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杠杆尺平衡的条件,理解杠杆的作用,并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与概括能力。
3、关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杠杆极其作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原理,解决小个子和大个子玩跷跷板的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整理实验数据,总结得出杠杆平衡的原理。
一、激趣导入。(5分钟)
师;跷跷板大家一定都玩过吧,你们都是怎样玩的?各小组之间先分享一下你玩跷跷板的经历,再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两个人一起玩
师:你和你妈妈能一起玩吗?像这样的一个大个子,一个小个子能一起玩吗?想一想,这个小个子蝴蝶能跷起大个子大象吗?
生:不能
能:能
师: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究竟小个子能不能跷跷起大个子呢?咱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师: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先一起来欣赏一首咱们恩施州的民歌《扁担歌》
师:好,歌听完了,在听歌的同时,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很多人在用扁担挑东西。
师:对了,有没有意思?你们用扁担挑过东西没有?
生:没有
师:没有不要紧,我们等一下就来学一学挑水的技巧。
二、认识杠杆尺。(5分钟)
师:因为跷跷板太大,不方便在教室里研究,所以老师准备了和它原理相似的杠杆尺来进行研究.其实,像挑水,跷跷板,杠杆尺这样的装置,我们把它叫做杠杆。
1、认识杠杆尺。
师:为了便于大家研究,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简单仪器-----杠杆尺。(师同时出示)大家用心观察一下。
学生分组观察一会儿后,师:谁能简单介绍下杠杆尺呢?
生1:中间有一个圆点,两边有很多孔。
生2:左右两边都有四个孔,而且每个孔从中间起依次标有数字1、2、3、4。
师:这个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此时教师指着讲台上的杠杆尺告诉学生:杠杆尺主要由支架和尺子两部分组成,尺子的正中间标有0,我们称这个点为支点,支点两边分别标有数字,它们代表的是到支点的距离,我们把它称为臂长,两边都有一个小挂环,可以在上面挂钩码.
2、认识平衡。
师:杆尺处于水平状态时,我们就视为杠杆尺平衡。
师边操作边口述:当我们在杠杆尺左边格子数为10的地方挂1个钩码,杠杆尺还会平衡吗?(一只手扶着杠杆尺中央,一只手挂钩码)(老师也给每组准备了一盒钩码,待会儿实验的时候组长在屉子里取出来)
生异口同声答:不平衡。
师:老师轻轻松开手,杠杆尺真的不平衡了,那么,你能想办法让它平衡吗?
生:能!
师:请学生上台来操作?
一生上台,在杠杆尺的右边格子数为10的地方也挂了1个钩码,平衡了。(此时师生合作完成,教师适时告诉学生操作注意事项:轻轻的挂钩码,一只手扶着杠杆尺中间)
三、探究杠杆尺平衡的条件。(3)
1、引导学生看懂实验报告单。
师:好,现在我们把刚才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请同学们注意看。好了,刚才这个问题没有难倒大家,现在我们增加一点难度,我在左边10格的下面再加一个钩码 ,杠杆尺还能平衡吗?
生:不能
师:那要怎样使它平衡呢?如果我要求右边还是只能挂一个钩码,有没有办法让杠杆尺平衡?
生:移动右边挂钩的标尺。
师:怎么移动?请你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的方法。(学生上台演示)
师: 现在请你分享一下你是怎样做的
生:要使杠杆尺平衡,只要将标尺向右移动就行了。
师:也就是离支点远一点就行了,我们观察一下,刚好移动到了20格的位置,现在我们把这位同学的成果记录下来,好了,谢谢你,请上位,此处是不是应该有掌声?
2、实验前的准备。
师:看来要难住大家不容易啊,同学们都太聪明了,实际上能让杠杆尺平衡的方法还有很多,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套杠杆尺和钩码,大家想不想自已试一试,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你们了,不过,在实验之前老师给大家几个建议:一是每个同学每组实验都要想出一种办法出来,注意一想、二做、三观察、四记录;二是为了防止钩码滑落,同学们可以合作完成,但是咱们做实验的时候,把声音控制一下,尽量不影响到其他组。好了,大家分组合作。
四、学生实验探究。(10)
教师巡视,注意关注下每个小组,然后介入到几个小组,安静观察学生实验。
几分钟后,有几个小组发出了兴奋的叫声,教师走过去给予鼓励,并提示继续下面的实验。
学生实验做了10分钟,基本每组完成了记录单中的数据。
五、分组交流探究成果,总结杠杆尺平衡和条件。(12)
师:好,停,咱们请做的最快的组来汇报下数据。每组一位同学汇报,一位同学板书。 生1:实验一我们想出了四种办法:第一种方法是在格子数为4的地方挂1个,第二种方法是在格子数为1的地方挂4个,第三种方法是在格子数为1的地方挂2个,在格子数为2的地方挂1个,第四种方法是在格子数为1的地方挂1个,在格子数为3的地方挂1个。
师:还有补充的吗?或者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摇了摇头。
师:关于实验二,那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刚才汇报的那个小组又举起了手,师笑着对他说:咱们把机会也给别人一些好吗?
生2:我们想出了六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钩码数为1的地方挂6个,第二种方法是在钩码数为3地方挂2,第三种方法是在钩码数为2地方挂3,第四方法是在钩码数为6地方挂1,:第五种方法是在钩码数为1的地方挂2个,格子数为4的地方挂1个;第六种方法是在钩码数为1的地方挂3个、格子数为3的地方挂1个。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有,在格子数为1、2、3的地方分别挂一个。
师:同学们真棒,这么短的时间里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
5、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师:咱们如果把这些数据分类,你觉得怎么分合适?
生:按照挂钩码的位置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分成两类,一类是挂一个地方的,一类是挂几个地方的。
师:我们就按照刚才这位同学的办法,把挂一个地方的数据找出来分析下,(师用异色粉笔把这些数据圈起来)你发现了什么?分小组讨论下,完善下记录单。
2分钟后,师问:谁和大家分享下自己得出的结论?
生1:左边的格子数×钩码数=右边的格子数×钩码数,比如左边2×2=4,右边4×1=4,1×4=4,左边3×2=6,右边1×6=6,3×2=6,
2×3=6,6×1=6
师:大家都同意吗?有没有补充的?
既然大家没有异议,那么我们同这个结论去判断下下面几组数据,看能不能让杠杆尺平衡?师投影出示几组数据(两个可以平衡,一个不行)
生:第一个和第三个可以,第二个不行。
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没有。
师:好,我们一起来验证下?那位同学愿意上来帮帮我,验证结束,看来我们的总结是科学的。那就是左边的格子数×钩码数=右边的格子数×钩码数。(教师板书)
六、拓展运用。(5)
师:我这里有一桶水,那位同学能帮我运到教室的另一边去。
生:我来,一学生提了过去。
师:真不错,力气不小啊,还有其它的方法把它运过去吗?你们会怎么做?
生:两个人抬过去,也可以挑过去。
师:好,来试试
师:好,这个同学演示了挑水的两个方法,谁帮我总结一下。
生:一个就是让桶里的水平衡,还有一个就是移动扁担的位置,让扁担平衡。
师:这位同学总结的非常好,不平衡的两桶水就像一个大个子,一个小个子,要想让小个子跷起大个子。
师生一起:只需要移动它们的位置就行了,让大个子朝支点的方向移动,小个子远离支点的方向移动,然后找到一个平衡点,他们就可以玩跷跷板了。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