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6、玩“潜水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六课《玩“潜水艇”》一课时,旨在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潜水艇沉浮的原因。
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四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生活缺乏一定的观察,隐藏在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很难发现,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在多动脑,多动手的基础上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奥秘。
设计思路:
1.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小组分工合作,展开动手实践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和分工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
1、能研究是什么决定了“潜水艇”的沉浮。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2、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法(语言、文字、模型等)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能力:能和同学合作,制作一个“潜水艇”。能想办法改变“潜水艇”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教学重点: 能和同学合作,制作“潜水艇”。教学难点: 了解“潜水艇”沉浮的原因。教学方法: 实验研究。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出示一个做好的“潜水艇”模型,学生准备橡皮管、线绳、塑料瓶(矿泉水瓶)、盛有水的水槽、橡皮圈、轮胎上的气桩、两根短钢筋棍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玩具潜水艇模,请一个学生上台操作,演示“潜水艇”的沉浮,适时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 1、播放制作视频 学生了解制作过程及步骤。 2、讨论制作方案 小组根据准备的材料讨论并研究制作计划和方案,教师引导各小组商讨,制定尽量完善、有效的方法。
3、汇报制作方案
各小组汇报制作方案,教师将学生讨论结果归纳整理。
4、动手制作
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用准备好的材料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潜水艇模型。
5、展示作品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
6、提出猜想
学生猜想:潜水艇在水中的下沉和上浮与什么有关系呢?
7、实践验证
各小组分工合作,一边动手玩一边研究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8、汇报
各小组汇报展示实验记录表,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总结交流 1、小结
潜水艇沉浮的奥秘:潜水艇里的水增多就下沉,水减少就上浮。(即潜水艇内水增多就变重下沉,水减少就变轻上浮。) 2、认识生活中的潜水艇
师:要多动脑,多动手,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奥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