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基督教兴起的时间、原因、创始人及传播情况;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及分裂的基本史实;西欧封建制度形成,掌握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能准确简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通过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壮大,初步认识西欧封建王权与教权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读、分析、归纳教材的文字、资料和图片信息,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炼出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欧洲早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优越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教学难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单元:
公元前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铁蹄下,灰飞烟灭,西欧的奴隶社会也随之解体,欧洲的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
欧洲的封建社会又叫做中古时期。中古史也叫中世纪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前这一时期的历史。第三单元的学习里,我们将共同走进封建社会的欧洲。
导入新课:
欧洲封建社会的发展与一个宗教紧密相连。你知道这些节日吗?(圣诞节、复活节、狂欢节)
这些节日的产生都与一个宗教有关,是哪个宗教呢?(基督教)
(结合《世界宗教分布图》)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三大宗教中它的影响是最大的。信徒有20多亿,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分布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欧洲文明又被称为“基督教文明”,可见基督教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基督教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它对中世纪的欧洲又有什么影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讲授新课:
一、基督教的兴起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课文P32第一段的内容,找出基督教产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和发展情况。(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公元前63年,巴勒斯坦成为罗马属地。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们横征暴敛、大肆搜刮,犹太人生活困苦,虽然多次举行起义,都被镇压下去。
耶稣是基督教传说中的一个救世主的形象,“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按基督教文献所说,上帝有一次在巴勒斯坦显灵,使马利亚(后称圣母)受孕生了耶稣。耶稣长大后有神力,能起死回生,驱魔逐妖,收12名门徒,影响日盛。罗马地方官追缉他,因门徒犹大出卖,在一个星期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不久升天。基督教宣称:耶稣的死是替人类受难。《耶稣受难》是一幅油画作品,形象地展现了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情景。后来确定耶稣出生的日期是12月25日,这一天就被定为“圣诞节”,现在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耶稣出生”的那一年算起的,这是基督教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之一。
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圣经》里囊括了犹太人及邻近民族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的人文历史资料。随着信徒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翻译文字种类最多的一本书,世界上共有一千八百多种语言的《圣经》译本,几乎所有民族的语言,甚至地区方言都已包罗。
耶稣死后复活拯救受苦人民的说法,吸引了罗马帝国的许多奴隶和贫民,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基督教是一个贫穷人民的团体,为穷人服务。后来,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许多富有的上层人物也纷纷加入教会。他们捐献财产,逐渐占据了教会的领导地位。这时,基督教还是为穷人服务的团体吗?(不是)它开始为富人服务。而且,基督教的教义让人今生忍受苦难,符合统治者的需求。在公元392年,狄奥多西定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从非法宗教发展到合法宗教,它吸收教徒不分种族、民族和财产状况,宣传平等、博爱的思想。后来,基督教传遍欧洲,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又发展成世界性的宗教。
基督教产生后,在11世纪分化为两派:以希腊语地区为中心的东派和拉丁语地区的西派。1054年,东西两派教会分裂,东部称正教,即东正教;西部称公教,即天主教。16世纪时,西部教会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了一些新宗派,称为新教。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成为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者,延续了近千年的统治。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二、法兰克王国
1、建立
“法兰克”一词在日耳曼语中意思是,勇敢的、自由的和大胆的人。法兰克王国是谁在什么时候创建的?(克洛维于481年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结合地图)地图上橘色的阴影部分就是克洛维统治初年的法兰克王国的领土。
2、措施
克洛维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国王,他都实行了哪些措施呢?
①宗教上: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作用:在他的推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
克洛维在马背上建国,但他深深懂得,单靠武力是很难达到自己的目标的,他需要一个强大的支持者。493年,克洛维娶了笃信基督教的公主为妻;克洛维在496年征讨莱茵河中部的阿勒曼尼人的战争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后来克洛维向上帝祷告,结果敌方内讧,国王被杀。战后,克洛维带领战争中生还的3000士兵接受基督教洗礼。皈依基督教后,克洛维既得到了基督教会的支持,又提高了他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使地位得到巩固提升,而且加强了法兰克王国对人民的思想统治。
法兰克王国和基督教会之间为什么会建立起合作的关系?
(基督教会宣传“君权神授”的观念可以论证国王地位的合法性,而国王可以通过物资、军事等力量来维护教会的权威。他们之间相互利用,借助对方的力量巩固自己的统治。)
②经济上:克洛维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作用: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
随着法兰克王国领土的扩大,克洛维把原来罗马帝国国有的土地、森林、荒地和奴隶主的庄园,大量赏赐给他的亲兵、贵族和教会,罗马大地主和获得土地的人,共同组成了法兰克王国的封建主阶级,实现了政治上的联合。
③军事上:克洛维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作用:版图扩大,实力强大。
克洛维接受洗礼后,教会就以“上帝”的名义为克洛维的扩张作辩护。在教会的支持下,克洛维加快了侵略扩张的步伐,并不断清除他的敌对势力。511年,克洛维在巴黎去世,他为后代留下了一个强大的王国。(指导学生认识克洛维去世前的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也开启了欧洲封建社会的大幕。
三、封君与封臣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4“封君与封臣”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西欧封建制度是在何时以什么为纽带而形成的?(8世纪前期,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在法兰克王国扩张的过程中,国王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由于法兰克军队是自由农民组成的,需自备马匹、武器和半年粮食,但是以农民的经济条件是很难负担各种骑士装备的,而国库又没有充足的经费装备军队,这就造成了兵源枯竭。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改革内容是什么?(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赏赐土地的人就是“封君”,而接受土地的人成了“封臣”。通过缔结仪式,封君和封臣形成了契约关系。拥有土地的人成为封建主阶级,而之前的奴隶和贫穷的自由民则成为农奴阶级,这种生产关系的变化,说明法兰克王国由奴隶性质转变为封建性质。
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仔细观察《西欧封建等级制度》,说说封臣与封君有何关系?(①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②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③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通过《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可以看出,逐层分封就形成了以国王或皇帝为首,贵族依照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的次序互为主从的封建等级制度,等级越低,人数越多,各级封建主形成“封建金字塔”,压在广大农奴身上。
根据图示和封臣与封君的关系,说说两者间关系有何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课后活动:在西欧封建社会,流行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一条谚语。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分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引导学生看等级图),帝王可以管辖大封建主,但是不能管辖小封建主甚至是农民。各级封建主拥有大小不同的封地和数量不等的庄园、农奴、武装。
西欧的等级制潜藏着离心的倾向,各级封建主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这就造成了后来的贵族割据、王权衰微,使西欧社会陷入了长期动乱的局面。
(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国王分封土地给属臣,接受分封者尽服兵役等义务;有条件的封建主也层层分封土地。这个制度就是以土地为纽带,形成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国王居于最上层,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君,与其他封君没有臣属依附关系。而且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国王仅仅只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利有限,只能控制直接附属于自己的部分贵族。封建等级制度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个制度表面看来层次分明,实则一盘散沙,导致西欧实际上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对比西周分封制和西欧封建按等级制度,两者有何异同之处?
(同:有条件的分封制,封臣或诸侯都要对上级封主或国王效忠,并履行一定的义务;异:西周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封地可以世袭;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以土地为纽带;不可越级统领,封地不能世袭,造成政治分裂,权力分散。)
从图示上看,中国的皇帝是高度集权,而西欧封建按等级制度则是权利向贵族倾斜,这种情况容易导致王权受到威胁。
四、查理曼帝国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用这句话形容查理曼大帝最恰当不过了。作为扑克牌上红桃K的人物原型,这位享有“欧洲之父”之名的中世纪统治者尽管已经去世1200多年,却依然在另一个战场——牌场——继续厮杀。
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的国王。画面上,查理一手拿着宝剑,一手拿着十字架,宝剑代表世俗权力,也就是政治军事权利,十字架代表宗教权利,表明君权神授。这实际上也反映出查理统治期间的内外政策。
查理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四处征伐,对外扩张)
(结合地图)在查理的扩张下,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国家,几乎囊括了原来西罗马帝国欧洲部分的领土。
查理对内如何进行统治?(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教会因此变得富有起来,势力也越来越大。)
他把帝国分成250个辖区,分别派伯爵管辖。伯爵们又把领地逐层分封给他们的附庸,这样,封建制度在整个西欧建立起来。
什一税相当于一种农产品附加税,最开始是由教会征收的,尽管从开始征收就遭到激烈的反对,但是随着法兰克王国的扩张,基督教传遍欧洲,从查理开始,缴纳什一税得到了法律的支持,成了一种硬性的规定。
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查理的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①教会因此变得富有起来,势力也越来越大。②为王权与教权之间的矛盾埋下了隐患。)
统治者拨赠教会大量土地,信徒也不断捐赠土地。教会还“以天堂作为约许,以地狱进行恫吓,诱使农民放弃他们的财产”。教会成为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教会的修道院经营农业、手工业、商业,甚至办抵押和贷款。
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史称“查理曼大帝”,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被称为“查理曼帝国”。教皇为什么要给查理大帝加冕?查理大帝又为什么要接受教皇对他的加冕?
国王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争取基督教会的支持;基督教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需要借助国王的势力;意味着查理负有传播和捍卫基督教的义务,标志着教权与皇权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及其联盟的建立。(图示说明)
除此之外,查理还为西欧文化的复兴做出了贡献。(引导学生阅读P37“知识拓展”)
中世纪西欧的人民几乎都是文盲,目不识丁,可以说这个时期是西欧文化的衰退时期。当时只有主教、神甫等神职人员是“知识分子”。查理曼大帝本人热爱学习,也为了加强统治的需要,他实行了什么措施?(开设宫廷学校,指导抄写希腊、罗马经典作品,订正错误。出现“加洛林手写字体”,成为“罗马印刷体”的基础。)
查理曼大帝在文化方面的举措起到什么作用?(为保存和传播古典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时的文化得到一定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加洛林文艺复兴”)
查理曼大帝在文化方面的举措,使中世纪的欧洲出现了第一次觉醒。
814年,查理曼去世,帝国陷入混战。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课后活动:制作法兰克王国线索图:
法兰克王国建立(481年)→查理上台(8世纪)→查理加冕(800年)→查理去世(814年)→帝国三分(843年)
板书设计:
基督教 创立
的兴起 发展
建立
法兰克王国 克洛维的统治措施
扩张
出现
封君和 封建制度的形成
封臣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
查理上台
查理曼 查理的内外政策
帝国 帝国形成
帝国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