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11 13:2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朱元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明朝建立的史实
2、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3、了解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
4、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
情境导入:认识 朱元璋
自主学习
1、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 ,定都应天府。
2、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 ”。在中央,废除 和中书省,设立特务机构 ,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 。
3、明朝科举对考试答案的问题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 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 ”。
4、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
花生和向日葵等。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全国的制瓷中心。
八股文
明朝
三司
丞相制度
东厂
锦衣卫
马铃薯
苏州
景德镇
学习要求:对照课文,完成《同》P38自主学习的填空,并且勾 画要点
原因: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过程:
看图结合教材,归纳元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原因和过程
时间:
都城:
灭元朝标志:
1368年
应天府(南京)
攻占大都
合作探究:
一、明朝建立
皇帝
中央
中书省(丞相)
地方
行中书省
布政使司—民政
按察使司—刑狱
都指挥使司—军政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六部
三司
削弱地方,强化中央
废除相权,强化皇权,
2、特点
1.朱元璋在地方和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如何处理军权和监察臣民?
五军都督府
统兵
调兵
掌握军权
合作探究: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目的:
强化皇权,巩固统治
“百官未起朕先起,
百官已睡朕未睡。”
朱元璋的烦恼
据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
他曾下令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但不成功。后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
内容
3、通过改革机构,从地方到中央只听命于皇帝一个人,然而明太祖仍日夜保持警戒之心,那么他是如何日夜监视官员言行的呢?
厂卫特务机构
目的:
职责:
特点:
监视臣民
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的约束。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皇帝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
—《稗史汇编》
宋濂请客
锦衣卫:陛下,这是昨天晚上宋学士家宴请宾客的情况。(把图交给宦官递给皇帝)
朱元璋:宋爱卿,听说你昨天晚上宴请贵宾,都请了那些人呢?
宋濂(惊讶的表情):皇上是不是知道了(轻声)。谢皇上关心,臣昨天和几个朋友聚了聚,有王学士,李尚书,还有张侍郎。
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
宋濂:禀皇上,有糖醋鲤鱼、宫保鸡丁、四喜丸子、京酱肉丝、还有红烧茄子和拔丝地瓜。
朱元璋: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由你们辅佐朕,我很放心(面露笑容)。来人,把这张图给宋大人看看。
宦官:是。(将图拿给宋濂)
宋濂(接过图,伸手抹了把汗,轻声):好险,锦衣卫真是无孔不入啊。
总结: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隋文帝 、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合作探究:三、科举考试
??变
最早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进士科的
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殿试
武举
门第
才学
1.科举考试的变化,到底“变”在哪里?
②标准:
③格式:
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四书”“五经”
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①范围:
合作探究:三、科举考试
八股文
假如甲乙是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的考生。根据他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谁会高中状元?甲:我严格按着《四书集注》上的观点来答题。乙:我要别出心裁,创新观点。
扼杀了人的创新思维,加强了思想控制

规范化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明末学者)顾炎武
对比感悟
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是中国落后与世界的根源之一。
2、八股文的危害
年代 世界主要科技发明 中国 占百分比
汉代 45(件) 28 62﹪
隋唐 45(件) 32 71 ﹪
宋元 67(件) 38 57 ﹪
明清 472(件) 19 4 ﹪
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位官员或读书人,你生活的幸福指数高吗?为什么?你认为应该创设怎样的环境,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感知历史
自由
创新
玉米
A、 ④⑤
1.农业从国外引进了不少农作物品种,并不断推广种植,这些农作物品种有
⑤花生
⑥向日葵
D、 ④⑤⑥
B、 ④⑥
C、 ⑤⑥
甘薯
马铃薯
④水稻
成熟周期短,产量高,解决粮食紧张的问题
合作探究:四、经济的发展
c
南美洲
2.手工业包括哪几方面?
3.商品经济的活跃有哪些表现?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丝织业:以苏州为中心
制瓷业:以景德镇为中心(青花瓷)
①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②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③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徽商、晋商
明成祖将都城由南京迁往北京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1)这是_____朝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 ___________。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的最高长官对谁负责?
(3)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央和地方分别是怎样强化皇权的?
(4)为了监视臣民,他设立了什么机构?明成祖时期又设立了什么机构?

明太祖
吏部、户部、兵部、礼部、刑部、工部
皇帝
在中央 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锦衣卫 东厂
明朝的统治
1368 朱元璋 应天府
地方:设三司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
八股文
农业:引进新品种
手工业:棉纺织业
丝织业(苏州)
制瓷业(景德镇)
商业:北京南京、商帮
课堂小结
一、明朝的建立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四、经济的发展
1、完成《同步精炼》
2、预习15课
作业要求:
1、独立完成;
2、组内互查;
3、对改答案。
布置作业
明朝开国第一大案
最后一任丞相。
丞相为“百官之长”,辅助皇帝管理全国政务,中国古代设丞相和废丞相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明成祖 B秦始皇 明太祖
C汉武帝 隋文帝 D秦始皇 唐太宗
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明朝开国功臣,1380年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被杀的官员贵族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
B
A
1.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2、花生土豆等农作物是在哪个朝代被引进中国的(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3、明代时,盛产青花瓷并且畅销海内外的是( )
A、苏州 B、景德镇 C、长安 D、北京
C
B
当堂检测
4.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创设和废除分别是( )
A.秦朝和明朝 B.汉朝和明朝
C.秦朝和清朝 D.唐朝和清朝
6.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
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 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
D
A
学习提纲:
1、朱元璋在地方在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目的何在?
2、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有何利弊得失?
3、明朝还有哪些特殊机构呢?
它的职能和特点是什么?
4、科举考试的变化,到底“变”在哪里?
你能说说这样变是好还是不好吗?具体说说好在哪里?也说说不好的负面影响具体的体现?
合作探究
——解决重难点
皇帝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唐朝
皇帝
尚书省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秦朝
皇帝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废丞相,权分六部
门下省
中书省
明朝
中央行政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