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古人谈读书(2课时,19+21张PPT )+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5 古人谈读书(2课时,19+21张PPT )+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16 13:13:27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二十四课 古 人 谈 读 书第一课时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冰心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窥kuī1.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2.暗中察看管中窥豹窥视耻chǐ1.羞愧;羞愧的事。
2.认为羞辱不耻下问羞耻缺quē1.缺乏;短少。
2.残破;残缺。
3.该到而未到。残缺不全缺少诲学习生字诵谓教诲
诲人不倦岂称谓
谓语背诵
传诵一时岂止
岂敢恒学习生字皆永恒
持之以恒比比皆是
尽人皆知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
二是停顿要得当。精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简介论语及孔子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录孔子思想言行的书籍,是研究孔子的重要资料。简介论语及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简介论语及孔子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注释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以…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⑤〔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这里读zhì。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出 处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讲的是学习态度,说明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极其诚实的态度,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切不可不懂装懂。孔子这段话是对弟子子路讲的,一开始采用呼告、感叹的句式,以求听者的注意和重视,也说明了孔子对这一学习态度的极端重视。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课件21张PPT。第二十四课 古 人 谈 读 书第二课时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回顾课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介绍资料 朱熹(农历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介绍资料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文选自朱熹《训学斋规》。介绍资料 曾国藩(1811-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旧属湘乡县)。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第一部分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注 释1.急:紧迫,要紧
2.岂:难道
3.亦:也
4.矣:了
5.乎:语气词,意为"吗"译 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不集中,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集中了,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吗?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注 释1.如:就像
2.皆:都
3.无识者:没有见识的人译文 世上的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胆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的人一定不甘心处于社会下层;有胆识的人则知道学无止境,不会因为有一点收获而满足;就像河伯看海,就像井底的青蛙看天,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那么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了。复述内容,背诵课文联系生活,深化认识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2、在班上交流自己的读书方法及 自己积累的关于读书的名言。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2.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6.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7.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9.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总 结 作者在读书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吗?布 置 作 业1.背诵课文,说说课文的意思。
2.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