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月迹课件(2课时,20+20张PPT )

文档属性

名称 24月迹课件(2课时,20+20张PPT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3 20:49:45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二十三课 月 迹第一课时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文学知识回忆一下与月相关的文学作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静夜思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回忆一下与月相关的文学作品作者简介 贾平凹(wā),男,原名贾平娃。生于1952、年,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从事专业创作,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晚唱》《商州散记》等,长篇小说《商州》《妊娠》《浮躁》《废都》及直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有《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论集》等,其中《爱的踪迹》《腊月,正月》《满月儿》获全国优秀作品奖。《浮?躁》获美国飞马文学奖。 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文版及港台版本。现为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美文》杂志主编。生字生词生字生词累 lèi 劳累 乏累 lěi 积累 日积月累 léi 果实累累 硕果累累多音字整 体 感 知 仔细默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时间:中秋的夜里
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沙滩)
人物:奶奶、我和弟妹
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仔细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我们”寻月的过程。 寻月所见:中堂里,镜中看月,月儿由圆而亏,终无踪迹。——院中望月。
月光“玉玉”“银银”,月亮既大且圆,里面清清晰晰有什么东西,原来是桂树,并不知道还有人。又进一步在院内寻找,发现一切光洁之处,俱有月亮在其中。——兴之所至。
院外河中寻月,发现“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又突然在各人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寻月过程中又有着孩童怎样的心理情绪发展变化过程? 寻月过程中又有着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
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有“羡慕”而“嫉妒”,不由得“争执了起来”。——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河中寻月,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满足”。 全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
作为全文重点部分的“寻月亮”又按照“中堂里”——“院内”——“院外”的顺序来写。
在寻月亮和议月亮的过程中又有着孩童“失望”——“嫉妒”、“争执”——“越发奇了”——“都觉得满足”的心理情绪发展变化的顺序。 全文还贯穿了童心想象力发展的线索:
“月亮是长了腿的”——“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课件20张PPT。第二十三课 月 迹第二课时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字 词 回 顾品读课文 文章写孩童寻月,写孩童眼里的月亮,一切就着孩童的言行、感受和心理来写,充满童心、童真、童趣。你能举例说明吗?究竟月亮是个什么?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 “月亮是我所要的”
“月亮是个好月亮”含着喜爱,含着赞美,含着热望,童稚的语言,显得拙朴而又诚挚。 如何理解这个“好”? “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 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 在对月亮有了拙朴而又诚挚的意识的基础上,再“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又升华起一种认识来:“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你如何理解“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 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对于你们是如此,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 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奶奶”是文章中的关键人物。
中秋之夜,她给孩子们讲述美好的传说故事,她引导孩子们赏月、寻月,最终让他们得到了心理上的最大满足,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美读课文,齐读课文 本文通过寻月的过程,展现了美丽的月色,赞美了孩子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人们——美属于每一个人,人人都应该拥有美。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 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小组讨论 这篇文章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显著的不同?课文总结 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作业布置1、 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hū( )忽 jí( )妒 面面相觑( ) 争执( ) 满盈( ) 袅( )袅
依偎( ) 粗糙( )
2、本文选自 ( ) ,作者是( ) ,( )(时代)作家。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3、全文按照“( )月亮----( )月亮------( )月亮”的顺序展开。
4、搜集两句关于写月亮的诗文名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文中“月亮”象征着什么?孩子们寻月的过程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月亮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光明美好的事物,只有去努力追求才能够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