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探索按比例分配的解决方法,并能用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帮忙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出示:六年级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 :4,
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 。
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三条边的长度分别占三角形周长的( ),( ), ( )。
想一想:张师傅和李师傅在同一时间内做同一种零件,张师傅做了120个,李师傅做了200个。经理分别付了他们每人190元,这种付法合理吗?
师: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分配。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请大家自学教材第54页例2的内容,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稀释瓶上的比分别表示的是谁与谁的比?
2、你能概述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吗?
3、通过例2的解题过程,你能总结按比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吗?
4、5分钟后检查自学效果。
问题:
1. 什么是稀释液?什么是浓缩液?
2. 1︰2的稀释液怎么配制呢?
2. 阅读与理解
问题:1. 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
2. 500mL是配好的稀释液的体积,1︰4表示什么?
3.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问题:1. 根据信息画出线段图;说一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
2. 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3 反馈与交流:
(1)你知道方法一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吗?
(2)你知道方法二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吗?
4. 沟通与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5. 回顾与反思
小结;已知两个量(或几个量)的比和这两个量(或几个量)的和,求这两个量(或几个量)分别是多少。
总结方法:出示课件
三、巩固应用,拓展思路
1. 某妇产科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之比是51︰50。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有多少人?
问题:(1)说一说按比例分配问题有什么特点。
(2). 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2.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3. 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 各班。一班46人,二班44人,三班50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拓展提高:
1.一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3:4,它的周长是98厘米。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2、已知甲、乙两数的比是7:5,甲比乙大16,甲和乙各是多少?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