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世界走向整体——科技革命与整体世界的形成
【热点追踪】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横向、整体发展的历史。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不同区域间的联系大大加强,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末,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整体世界的形成。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强,地球日益变小,被称为“地球村”。
本专题历史跨度较大,一般容易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科技革命等考点联系在一起出题。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深圳市历史中考曾出过本专题的材料题,侧重考查了两次工业革命新交通与通信工具的发明,复习时应重点突破。
【考点链接】
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结构梳理】
主线导航
专题详解
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16世纪初)
1.原因:一方面,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要求扩大市场。另一方面,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
2.主要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3.航线:(1)迪亚士首航——发现好望角;(2)达·伽马——到达东方印度;(3)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4)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
4.影响:(1)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二、三次工业(科技)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的到来(18世纪60年代开始)
(1)前提:①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②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2)原因:国外市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
(3)开始的部门:棉纺织部门。
(4)进程:①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手摇纺纱机),成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②瓦特改进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③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美国的富尔顿发明轮船(汽船);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
(5)工业革命的影响:①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②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③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开始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
(1)出现原因: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2)表现:①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爱迪生发明电灯,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②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汽车、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③新的通讯工具的发展:贝尔发明电话。
(3)影响: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信息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
(1)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技术。
(2)核心: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3)特点:①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③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4)影响: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②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 三次科技革命简表
科技革命
兴起时间
策源地
主要标志
新能源
交通工具
时代标志
第一次
18世纪60年代
英国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煤炭
汽船
火车
蒸汽时代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
美国
德国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电力和石油
汽车
飞机
电气时代
第三次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美国
电子计算机、
原子能、
空间科学技术和
生物工程等
原子能
信息时代
共同影响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我们要勇于创新,保护环境等。
三、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形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2)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3)此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使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2)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进一步加大。
4.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题组训练】
选择题10道
1. 世界文明是由分散走向整体,从区域走向全球,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是从下列哪个事件开始( ) A.文艺复兴运动 B.新航路开辟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 某历史学家认为:“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该认识形成的主要依据是,哥伦布等人的探险活动( )
A.加剧了“三角贸易” B.使用了蒸汽轮船
C.传播了启蒙思想 D.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状态
3.下面是某同学根据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做的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分别代指的历史事件是( )
A. 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
B.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
C.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D.文艺复兴—第一次世界大战—工业革命
4.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把整个世界作为市场。当时世界市场联系的方式有( )
A.铁路和轮船 B.电话和电报
C.网络和电视 D.飞机和汽车
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为解决交通运输工具的动力问题而作出重大贡献的技术发明是( )
A.内燃机 B.珍妮机 C.蒸汽机 D.发电机
6.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时,出现的交通工具是( )
A.汽船、火车 B.汽船、汽车
C.汽车、飞机 D.火车、飞机
7. 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乘坐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升上太空,这艘货运飞船被称为“最牛快递小哥”。20世纪70年我国在同一领域所取得的骄人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D.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围绕“网络中国——责任与活力”的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互联网
技术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第四次科技革命
9. “一对西方夫妇曾在《CITY》杂志上抱怨,去年圣诞节他们专程钻进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以为跑到中国西南这偏僻的一角来就可以躲过满世界的圣诞老人、圣诞树,结果,还是未能逃脱,在大峡谷的小旅馆里他们又撞上了圣诞老人、圣诞树。”该材料最能说明( )
A.政治多极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趋势
C.区域集团化趋势 D.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10.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
穷人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经济全球化( )
A.推动了世界贸易日益规范化 B.促进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C.拉大了穷国与富国间的距离 D.有利于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
非选择题2道
11.科学技术的创新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改变了世界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中所示为“圣玛利亚”号船模型,是15世纪末欧洲人“发现世界”的探险活动的工具。
材料二:下图选自《全球通史》部分目录。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
材料四:科技让人们体验着不同的出行方式。中国在这方面现已走在了世界前列(非出租车共享、单车共享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哥伦布等人能够驾驶“圣玛利亚”号帆船远航,得益于什么技术?15世纪末开始的欧洲人“发现世界”探险活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
造船技术(或指南针技术)。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结合材料二,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在第十章“科学革命”一节中,介绍了“近代自然科学奠基人”所取得的成就。谁被称为“近代自然科学奠基人”?在第十一章所介绍的“工业革命”中,哪个国家取得的技术成就最突出?
牛顿。英国
(3)结合材料二,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和日本在19世纪中期均发生了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改革,分别是什么?但是,两国改革结果决然不同。哪一历史事件证明了两国改革不同的结果?
明治维新。洋务运动。甲午战争。
(4)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之前,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推动“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加入了哪一国际组织?
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贸易组织(WTO)。
(5)结合材料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汽车最早发明者是谁?我们能够共享汽车和单车主要得益于什么技术?
卡尔.本茨。信息技术。
12.科技的发展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原因。崛起后的大国在谋求各自利益和新发展的过程中又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二: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美】沃尔特·拉斐伯《美国世纪》
材料三: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它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
材料四:
美国、西欧、日本在不同时期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图
材料五:当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请列举这次革命的一项重要发明。
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火车;轮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性进展”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把美国带入了什么时代?这次技术革命中,汽车和飞机的发明者分别是谁?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卡尔.本茨、莱特兄弟。
(3)一战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召开了两次会议,通过了哪两个主要的文件建立了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请写出这一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4)材料四图示反映出西欧、日本二战后工业生产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请写出西欧、日本为实现这一变化采取的共同措施。
西欧、日本所占比重不断提升。
措施: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等。
(5)材料五反映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走向多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