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专题二 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0专题二 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11 18:0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二 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热点追踪】
2017年7月,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片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全景式、权威性的梳理总结,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带领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故事。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历史上,不同的国家改革异彩纷呈,境遇迥然。本专题在历年中考中出现次数比较频繁,分值较重,一般联系古今中外的改革史或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一起进行考查。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2018年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这些无疑让今年中考尤其要引起重视。
【考点链接】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日本明治维新;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
【结构梳理】
主线导航
专题详解
一、中国古代的改革
1.商鞅变法(战国)
(1)商鞅变法的背景:①秦孝公的支持;②生产力(主要是生产工具)的进步;③铁器使用范围扩大、牛耕推广、都江堰的修建。
(2)变法的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徭役;建立军功的人授予爵位和田宅。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变法的作用: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北魏孝文帝改革(南北朝)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①迁都洛阳;②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③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④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⑤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⑥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⑦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作用: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各个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二、中国近现代的改革
1.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口号: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2)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曾国藩)、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②创办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③筹建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兴办新式学堂(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3)评价: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戊戌变法(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主要内容:①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②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③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④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
(3)历史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3.改革开放(1978年)
(1)对内改革
①农村改革(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②城市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对外开放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三、资本主义世界的改革
1.明治维新(1868年)
(1)背景:①内忧:日本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里;②外患:美国等国家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面临民族危机。
(2)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3)影响:①积极: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②消极: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2.罗斯福新政(1933年)
(1)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2)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此外还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批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给与补贴、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田纳西工程)等。
(3)影响: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四、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
赫鲁晓夫上台后,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来矛盾日益突出。
2.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
1985年,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未取得成果。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结果:苏联政治体制剧变,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的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认识或启示
(1)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2)改革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坚信新事物必定能战胜旧事物。
(3)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也要具备远见卓识和坚定的魄力。
(4)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根据具体国情,尊重客观规律,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题组训练】
选择题10道
1.战国后期的秦国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分封制实现之际 B.管仲改革之时
C.商鞅变法之后 D.孝文帝改革之后
2. 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文帝
3.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4.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5. 新的农业体制在1979年12月后的两年间生效了,生产责任“被分散到农户家里”。这种“新的农业体制”是指(  )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人民公社制度
C.土地私有制度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 2017年7月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该片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带领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故事,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八大
7. 20世纪80年代,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发现,泰国至少领先中国30年;30年后,中国人再次发现,泰国已至少落后中国上海20年。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B. 中、泰两国社会制度不同
C. 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科技革命的推动
8.一百二十年前的甲午战争中,成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日本,打败了仍固守封建统治
的清政府。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是( )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1861年改革 D.百日维新
9.“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罗斯福“新政”与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 )
A.都是为了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 B.都有利于本国经济恢复和发展
C.都巩固了本国资本主义制度 D.都巩固了工农联盟的国家政权
10.警示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发生在( )
A.新经济政策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非选择题2道
11. 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二:“……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三: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
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30多年过去了,深圳已经
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据统计,2016年深圳的GDP增速
9.0%,广东第一;出口总额连续24年居全国内地大中城市
首位;工业高端化发展势头良好,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
造业增加值总量及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均高居全省
首位。
——搜狐网站
材料四: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
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我
们对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始终充满信心。
——李克强总理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粤港澳共建世界级城镇群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指出当时“犯了错误”,请问苏俄后来改正这一错误实施的政策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什么效果?
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材料二反映当时的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罗斯福上台后,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采取了什么措施? 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严重打击。调整工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
(3)材料三图片中的哪个字母代表深圳?结合材料三分析深圳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目前深圳发展具备什么优势?
深圳。字母是C。原因:毗邻港澳地区,交通便利;被设立为经济特区。优势:GDP增速快或者工业高端化发展势头良好,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发达。
(4)材料四提到的港澳在历史上曾经分别被哪些国家殖民统治?现在港澳的稳定繁荣成功实践了邓小平的哪个政策?
英国、葡萄牙。“一国两制”。
(5)如何加强粤港澳湾区的合作发展?请写出你的意见。
发挥粤港澳地区各自的优势,资源互补,推动湾区经济的发展。
12.古今中外,世界各国有过许多改革与调整,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求变化,求发展,求进步,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脉络,也是中国探索繁荣富强道路的根本方向。
材料一:(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如果曾国藩开辟了西化之路的话,左宗棠和李鸿章则是斗志昂扬地紧握了西化的火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2017年2月19日,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同志逝世20周年纪念日。邓小平逝世20年后的今天,中国改革大业一方面不断深化、成就辉煌, 如今的中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也今非昔比。然而,重温邓小平当年那些公开发表的言论,朴实无华的字句中,仍能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种战略家运筹帷幄,深谋远虑的睿智,以及这种睿智所带来的震撼和启迪。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材料四:1929 年 10 月 24 日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黑色星期四”,那一天纽约股票市场竟有一千三百多万股股票在一天内被抛售出去,全国为之震动,从此美国的经济就像雪崩一样,开始全面滑坡。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请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材料二中的“西化”指的是晚清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哪一次运动?
洋务运动。
(3)邓小平所提出的改革开放是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决策?该会议除了提出改革开放外,还有什么内容?谈谈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形成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领导集体。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4)当时哪一位总统挽救了美国经济的衰退现象?其新政的核心是什么?
罗斯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