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条形图(1格表示1个单位),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
2.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对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学准备:
黄插片、红插片、袋子、正方体、纸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会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吗?那全班和我一起来玩一玩吧!
问:先猜一猜老师和同学们谁会赢?引导学生说出可能赢,可能输,可能会平,划拳验证。
2、师: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不能肯定它发生的结果,有些事情可以肯定它发生的结果。
老师通过上这一节课,就能知道你们是不是喜欢我,还能知道我是不是喜欢你们。大家跟我一块研究统计与可能性。就知道为什么了。
师: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例是随处可见,关键是要靠我们用明亮的双眼去寻找、去发现,用你智慧的大脑去分析、去判断。
二、开展活动,探究新知
1.摸球游戏
(1)猜测:请大家看,老师口袋里放了几个红插片?又放了几个黄插片?(3个黄片、1个红片)如果每次摸 1个插片,摸10次,摸到哪种插片的次数可能多一些?
(2)验证: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想知道自己猜测的对不对,我们就一起把这个实验做完吧。
先请大家看这两种方法,一种是每次涂一个方块做记录,也就是每摸到一次就涂一个方块来记录;另一种是每次涂一个方格做记录,也就是每摸到一次就涂一格来记录。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3)小组活动。
分配任务(一人记录一人拿袋子一人摇匀其他人摸),把实验做完,并记录好摸球结果。
(4)引导观察左边的图和右边的图有什么不同。
(5)认识条形图。谈话:,你从哪幅图更容易看出红插片和黄插片分别摸到的次数?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讲述:像这样的图叫做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很多,对照图中左边的数字很容易看出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从条形的长短上很容易看出哪种球摸到的次数多,它既直观又具体。
提问:统计的结果和你估计的一样吗?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绝大多数同学摸到黄球的次数比摸到红球的次数多,你们能说一说原因吗?
引导学生体验因为黄球放得比较多,任意摸一次,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较大,相反,红球放得比较少,任意摸一次,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摸到黄球的次数比摸到红球的次数多。
(讲述:有时实验结果与数学预测存在一定偏差,这是正常的现象。请这位同学不要怀疑自己的预测。)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提出游戏要求:有一个小正方体,四个面上是蓝色,两个面上是白色。小组合作抛30次,用条形统计图记录蓝色、白色朝上的次数。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发现。
(2)学生观察实验数据,交流活动体会。引导学生体会到蓝色的面最多,所以蓝色的面多,所以蓝色朝上的可能性大;白色的面少,所以白色朝上的可能性小。
2、打开老师送给你们的纸条,看看。你能回答出老师一上课就留下的问题吗?全班汇报小结,进一步体会可能性的大小。
3、在袋子里放4个珠子,要达到下面的要求,你觉得应该怎样做?
(1)任意摸出一颗,不可能是红珠子。(不放红珠子)
(2)任意摸出一颗,可能是红珠子。(红珠子放1个、2个或3个)
(3)每次任意摸出一颗,摸40次,摸到红珠子和黑珠子的次数差不多。(红珠子2个、黑珠子2个)
四、课堂延伸:
1、5名男生和1名女生玩击鼓传花游戏,大家猜猜花落在男生还是女生手中的可能性大些?要使花落在女生手中的可能性大些,应该怎么做?
2、星期天,我乘公共汽车到奶奶家,可坐三种路线的车。1路车2分钟一趟;2路车5分钟一趟;3路车10分钟一趟。你认为我等到几路车的可能性大些。
五、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可能性比较大或可能性比较小的事情吗?
板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
3个黄插片 1个红插片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7组
8组
9组
10组
黄插片
红插片
发现:黄插片放得多,摸到黄插片的可能性比较大
红插片放得少,摸到红插片的可能性比较小
每次涂一个方块做记录 每次涂一个方格做记录,涂成条形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