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和李白的故事
李白和孟浩然,是相当要好的朋友。
据说,当时,李白是看了孟浩然的《春晓》,觉得这首诗写得很妙,而后二人成了朋友。
后来,一次,李白游黄鹤楼。诗情大发,正想提诗,却见崔颢的诗已然在墙上: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一看这诗,写得如此之妙,顿时间觉得自己刚才想好的那首诗,不如见崔颢的这一首。于是,诗兴也荡然无存。
回来后,看见孟浩然,就把这首诗说给了孟浩然听。浩然也觉得这首诗写得妙。
后来一次,李白独自游金陵凤凰台,效仿崔颢的格律,写了首诗《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后来,他把这首诗拿给孟浩然看,问他这首和崔颢那首比起,哪首写得好。 浩然却并没有明说。李白也不再追问。
据他认为,如果是好诗,浩然一定会称赞几句的,一定是浩然觉得这首不如崔颢的,又顾及到朋友之情,才没有说。
后来有一年的烟花三月,李白和孟浩然又来到了在黄鹤楼,这一次,是为了送孟浩然下扬州。
面对离别,李白百感交集,吟出四句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听后,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说:崔浩写的是八句诗,你的只有四句。可是你的这四句却胜过了他的八句。
而后又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说:你知道吗,你这是赢在了我们二人之间的感情上啊!
可见二人的感情有多深了吧。
【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兴象”创作的先行者 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田园诗派,后人为了突出两人对田园诗派的突出作用也称为:“王孟诗派”。该派有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冲淡自然。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他的旅游诗描写逼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得气势磅礴,格调浑成。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是更多的是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 王孟诗派 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在孟浩然这里,山水诗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简单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了表现手法,将山水形象的刻划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的展现合而为一,因而使其山水诗中形象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其山水诗中的形象提升为艺术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亦即‘意象’。可以说在孟浩然之前,还没有哪位诗人在山水诗中如此深深地打上作者本人性情气质的个性印记。
课件16张PPT。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孟浩然孟浩然(689-740),襄阳人。早岁隐居家乡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后往吴越等地漫游。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 主要作品:《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在浙江省境内,也就是钱塘江的上游。
把船停靠岸边。
露出水面的小岛。
原野广大空旷。
旅客,这里是指诗人自己。建德江:
泊:
渚:
野旷:
客:移舟泊烟渚,船停泊在烟雾迷蒙的沙洲边。日暮客愁新日暮客愁新。天色渐渐的昏暗了,在外作客的愁思又缕缕地涌起。野旷天低树,一望无际的平野上,远处的天空,好像比树木更低些。江清月近人。月亮倒映在清澈江水上,好像月亮就在人身边似的。 天色渐渐的昏暗了,在外作客的愁思又缕缕地涌起。
一望无际的平野上,远处的天空,好像比树木更低些。
月亮倒映在清澈江水上,好像月亮就在人身边似的。这是作者经钱塘江,夜泊停舟在建德附近,旅途中有感而所作的诗。诗中描写大地景色,读来让人也感受到原野的苍茫。 孤寂、愁闷的心情。
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慰藉。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又是一些新愁。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
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