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设计(2课时)+精彩片段+知识点+图文解读
教学设计:
1、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双线条中“塘、脑、袋”等15个生字,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读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3.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体会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教学难点: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体会本课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素材。
预习要求: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生字和课文,能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老师出一个谜语给大家猜一猜。
身子像个小逗点,
摇着一根小尾巴,
长大吃虫叫“呱呱”。
你们说这是什么呀?(蝌蚪)
大家见过蝌蚪吗?出示小蝌蚪的图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小蝌蚪。
池塘里呀,有一群小蝌蚪,他们快活的游来游去。可是他们看到池塘里的鲤鱼啊,乌龟啊,都有妈妈,于是他们也想找到妈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这群小蝌蚪一起去找他们的妈妈,大家说好不好?
教师板书课题:1、小蝌蚪找妈妈
领着学生一起把课题读两遍,问学生: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呢?她长什么样呢?小蝌蚪又是怎么找到妈妈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读完课文后,请你把识字表里的每个生字读三遍,写字表里的每个字也读三遍,并为他煮两个词语。
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
池塘 脑袋 灰色 捕食 欢迎
阿姨 宽大 乌龟 头顶 打鼓 披着
学生同桌之间互读,相互纠正读音。
指生朗读,相机正音。
“那”读第四声,加上口字旁,就变成“哪”,读第三声。
去掉拼音,再练习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下面请大家再仔细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指生朗读课文,出示概括课文内容的填空题: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想找到自己的(妈妈),在(鲤鱼阿姨)和(乌龟伯伯)的帮助之下,他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青蛙)。从那以后,他们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群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一说小蝌蚪的样子。
出示第一节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读。
根据课文内容同桌合作画一幅画。
对照课文,评一评画得对不对,为什么?(检测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朗读课文,表现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仿照《小蜻蜓》的曲调,学唱歌曲《小蝌蚪》
小蝌蚪呀真可爱,黑灰身子大脑袋。
甩着长尾水中游,游来游去多快活!
(五)课后延伸
1.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大青蛙)
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我们下节课再学。课后请去搜集关于青蛙方面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请小朋友大声把课题齐读一次。
生:1、小蝌蚪找妈妈
师:读的真好,那小朋友还记得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生:(齐)青蛙(师贴青蛙图)
师:你们觉得它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跟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视频展示,形象感知
(一)学习第1自然段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见了谁?
生:想!(一探究竟的愿望再一次并激起)
生: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则视频!边欣赏边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遇见了谁?
三、走进文本,有所侧重
1、师:小朋友看得真投入,小蝌蚪找妈妈时遇见了谁?
生:鲤鱼,乌龟。
师:真棒!那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她们都说了什么?
生:想!
师:那小朋友赶紧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吧!在读的过程中请小朋友标出自然段!
师:瞧,我们的小蝌蚪都被你们的读书声吸引过来了(出示小蝌蚪的图片)。谁能说说你见过的小蝌蚪的长什么样?
生1:蝌蚪有大大的脑袋和长长的尾巴。
生2:我觉得蝌蚪很像一个逗号。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师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蝌蚪图)睁开眼睛,说说你见到了一群怎样的小蝌蚪?
师:他们在干嘛?
生:游泳
师:怎样的游泳啊?
生:快活的,甩着尾巴。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出高兴劲儿
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读)
师:读的真好,小朋友你们看小蝌蚪在水里游的多自在啊,我们课文中有一个词,你们能找到吗?(复习近义词的概念)
生:快活
师:找的真对,那你们能用“快活”说一句话吗?(培养学生由词到句的能力)
生1:今天,我很快活!
生2:小鱼在水里游的真快活!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师:说的真好!小蝌蚪快活的游哇游,踏上了他寻找妈妈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见了谁呢?
生:鲤鱼阿姨(师出示鲤鱼的图片并指导学生进行画面观察)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那它们跟鲤鱼阿姨说了什么呢?
(生回答,师出示它们的对话,生分组分角色来朗读)
师:读的很好,请小朋友认真的观察一下课文的插图,小蝌蚪是怎样游向鲤鱼阿姨的?
迎上去(结合图画理解“迎”(面对面)(生读)
师:那小朋友你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小蝌蚪是“迎上去”不是“冲上去”?
生:小蝌蚪有礼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师: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读鲤鱼妈妈话)
出示词卡(四条腿,宽嘴巴)
师:小蝌蚪终于从鲤鱼阿姨那里知道了妈妈的样子,高兴极了,他们连忙小告别了鲤鱼阿姨继续向前游,当他看见乌龟大叔在水中悠闲地漫步时,连忙追了上去。小朋友们,他门为什么要追上去呢?(比较“追上去”和“迎上去”。出示图片)
生:因为乌龟有四条腿
生:因为乌龟是宽嘴巴
师:小朋友回答得都很正确,他们误以为前方游动的就是自己妈妈,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于是高声叫着——
生:妈妈(引导学生读出激动,高兴的心情)
师:可乌龟大叔仍旧慢吞吞地说(“说”声音变粗)——(生读)
出示词卡(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4自然段
师:鲤鱼阿姨和乌龟大叔指导让小蝌蚪知道了妈妈的模样,给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接下来他们又遇见了谁呢?请小朋友们跟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并把青蛙妈妈的样子用横线标注出来。
①谁能说一说青蛙的样子?出示词卡(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大眼睛)
师:这是小蝌蚪们的妈妈吗?(出示青蛙图)
生:是
师:小蝌蚪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心情肯定是无比的激动,谁来读读小青蛙跟妈妈说的话?
生:妈妈,妈妈。(师引导孩子读出激动的语气)
师:此时此刻,妈妈就在眼前,小蝌蚪还可能对妈妈说什么呢?
师:(引读)妈妈低头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说——
生:(读青蛙妈妈语)。
师:你们知道吗?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着变化,赶快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找)
师:用笔将这些句子划下来,在小组里读一读,注意一定要按照顺序找哦!(生活动,小组交流)
师: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生3:“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师指图与学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变化并在五幅挂图间板书)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
(四)学习第5自然段
①巧妙过渡,走进文末
过渡:执着的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他们的身体也跟妈妈变得一样了,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跟妈妈会到哪里去吗?(贴图五)请同学认真的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指图)看,小青蛙跟在妈妈的后面又启程了,他将和妈妈一起并肩作战,捉害虫,保庄稼,去谱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介绍青蛙知识,出示人类捕杀青蛙的图片,让孩子树立保护青蛙的意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整理一下。
师、生:小蝌蚪先……再……接着……最后……(师边说边用箭头将贴图相连,并在箭头上板书“先”“再”“接着”“最后”)
(同桌相互练说)
师:来,让我们再一次用自己最美的声音,反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听吧!(自由读全文)
三、课外练习
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这个故事。
精彩片段:
“小蝌蚪傻吗?”问题一提出,教室里就热闹起来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笔者认为,这种时候最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于是,笔者因势利导,把学生分成了两组,组织了一场辩论。
生:小蝌蚪真傻,他看见乌龟四条腿,就把他当作了妈妈。
生:我也认为小蝌蚪傻,因为乌龟虽然有四条腿,但它的嘴巴又不宽。
生:我也觉得小蝌蚪很傻,在没弄清楚事实之前就乱叫妈妈。
(接着发言的是认为小蝌蚪不傻的小朋友)
生:我觉得小蝌蚪一点也不傻。他能按照鲤鱼妈妈的话去找,乌龟不就是四条腿,宽嘴巴的吗?
生:我觉得小蝌蚪不傻,因为小蝌蚪和他们的妈妈长得太不像了。
生:我也认为小蝌蚪不傻,小蝌蚪生下来后,他妈妈就离开了他,所以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什么模样。
生:是呀,我觉得小蝌蚪找错妈妈不是他的错,而是鲤鱼妈妈说的不够详细,没有把青蛙的样子说完整。
师:你说的有道理,鲤鱼妈妈介绍得不完整,才使小蝌蚪找错了妈妈。那是谁帮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呢?
生:是乌龟帮小蝌蚪找到了妈妈。
师:乌龟怎么说的?你能读一读吗?(生读)
师:大家认为乌龟说得对吗?
生:我觉得不对,乌龟还是没有介绍完整。他还应该加上“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是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他们的帮助下才找到妈妈的。
生:我觉得小蝌蚪不但不傻,还很聪明。他能把鲤鱼妈妈说的和乌龟说的特点合起来去分析。
师:如果老师现在重新问你们小蝌蚪傻不傻,你们会怎么回答?
生:(响亮而又齐声地回答)不傻。
师: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小蝌蚪并不傻。他找错妈妈的原因是鲤鱼和乌龟没有完整地介绍他妈妈的样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不应该单方面去分析一样事物。而应该综合地分析才不至于出差错。
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样子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好词积累:
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 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 快活地游来游去
数量词积累:
一群小蝌蚪 四条腿一只乌龟两只大眼睛 一对大眼睛
读一读,记一记:
脑袋 口袋 袋子 袋鼠
欢迎 迎接 迎风 迎面
水塘 池塘 鱼塘 荷塘
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两(两个 两人) 就(就是 成就)
哪(哪里 哪儿) 宽(宽大 宽广)
顶(头顶 顶尖) 肚(肚子 肚皮)
皮(头皮 皮球) 孩(孩子 女孩)
跳(跳远 跳高)
句子练习:用“已经”造句。
例: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1)我的作业已经写完了。
(2)小树苗已经长高了。
图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