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课《雨的四季》课件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课《雨的四季》课件 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2 10:5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雨的四季 刘湛秋 刘湛秋他的散文以抒发情感、生为主,笔触细人腻,行云流水,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1935年 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文体知识 散文(prose;essa)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议论等方式表达。
但有一个宗旨,既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最后结尾处,一定要有点睛之笔,突出主题,反应出这篇文章的思想。 重点字词 guǎng lì bāo
粗犷 斗笠 花苞
miǎo mì lì
高邈 静谧 莅临
duō qí
咄咄逼人 池畦 mì
静 谧:安静
miǎo
高 邈 :高而远。邈,远。

莅 临 :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duō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guǎng
粗 犷:积累小贴士鉴赏技巧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3.要体会散文的意境。
4.品味散文的语言。 整体感知1、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第1段:点明雨的总特征并奠定感情基调;
第2-5段:详写各个季节雨的特点,表达作者对雨的 喜爱之情
第6、7段:总结全文,再次抒发情感。 结构:总——分——总 线索:对四季雨景的描绘/对雨的喜爱、赞美之情2 文章脉络1.这段文字是如何描写春雨的?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
2.这一段最后作者说:“只有这一场春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那么在春雨到来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凭生活经验谈)
3.作者都描写了哪些具体景物?
4.春雨有什么特点,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欣赏第一幅图:春雨图 概括课文中描写的雨在四季各有怎样的美?春雨: 柔情而生机 夏雨: 热烈而粗犷秋雨: 端庄而沉思 冬雨: 自然而平静在描写雨在四季的不同特征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大家赏析四季的雨,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在书中勾画出来。你可以从修辞、描写角度等方面来分析你喜欢的语句。
例如:我喜欢第二段中的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这句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并且还巧妙的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复苏的情态。
品味散文的语言特征“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绿茵茵的波浪”。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把整棵树,以及她的每一个部分拟人化,形象化,使之整体富有人的形态,“明亮的眼睛”“手臂顿时柔软”“萌发的叶子像绿荫的波浪”更加生动形象地突出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拟人的修辞手法, “化妆了”,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 从视觉角度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运用比喻的手法,从视觉,听觉角度,生动形象的向我们展示出雨后春景;鉴赏文章的写作技巧 (1)多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形象而生动 (2)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 a.春雨后的景观(树的变化,小草的复苏,空气的清新让人感到整个世界的美丽。从侧面烘托了春雨美好特点——娇媚,美丽) b.夏雨给人的感受(一切都毫不掩饰的敞开,花朵怒放,树叶鼓浆,杂草成长,荷叶迫不及待,从侧面烘托出夏雨的特点——热烈,粗犷) c.秋阳景象的衬托(金黄的太阳,成熟的庄稼,金灿灿的种子,红透的山果,有力的烘托出秋雨的特点——端庄、沉思) (3)从多角度描写景物请同学们默读思考: 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明确:
“四季的雨”:单纯强调 “雨” ,显得呆板、生硬。
“雨的四季”:充满灵动,更有韵律美,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 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 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他的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
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教师小结第二人称更亲切,更能表达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人称的变化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5—7段,做题1.选文使用了那些修辞?举例说明
2.“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中的“也许”能否去掉,为什么?
3.第6段改用第一人称称呼雨有什么好处?
4.结尾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