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幻灯片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幻灯片2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2 14:0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9课
——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写作背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作者回忆儿时的快乐生活和求学生涯的回忆性叙事散文。这是学生升入初中后第一次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内容比较丰富,有的部分还比较含蓄难懂,所以,要从初一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教学目的应适中、集中,认识到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损害。
生字新词
确凿(záo) 菜畦(qí) 皂荚(jiá)
桑椹(shèn) 长吟(yín) 倜傥(tì )(tǎng )
油蛉( líng ) 斑蝥( máo ) 脑髓 (suǐ )
书塾 ( shú ) 蝉蜕 ( tuì )  盔甲( kuī )
生字新词
机关:办理事务的单位或机构。
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人迹罕至的荒野。
宿儒:年高而博学的读书人。
人声鼎沸:人声喧嚷嘈杂,犹如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鼎,古代烹煮用具。
1.捕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捕鸟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味语言
2. 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参考答案】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在捕鸟时的乐趣。
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3.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
4.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下雪后捕鸟。
品味语言
段落结构
第一段(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二段(9):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过渡段)
第三段(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 迅?
对 比
景色优美多样 设施陈旧古板
能听神话故事 不答“怪哉”这虫
闰土爸教捕鸟 先生让死读书

难忘的乐园 乏味的书塾
热爱自然 反对封建教育




百草原
知识链接
1.关于百草园
  百草园的名称虽雅,实在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平常叫做后园,再分别起来这是大园,在它的西北角有一小块突出的园地,那便称为小园。大园的横阔与房屋相等,那是八间半,毛估当是十丈,直长不知道多少,总比横阔为多,大概可能有两亩以上的地面吧。小园一方块,恐怕只有大园的四分之一。 (选自周作人著《鲁迅的故家》)
2.“三味书屋”名字的意义
?寿洙邻先生(寿镜吾老先生之子)曾言:据说古人有言,“书有三味”,经如米饭,史如肴馔,子如调味之料。他只记得大意如此,原名以及人名已忘记了。又说:那四字原是梁山舟手笔,文曰“三余书屋”,经他的曾祖父改名“三味”,将“余”字换去,但如不细看,也并看不出什么挖补的痕迹。(选自周作人著《鲁迅小说中的人物》)
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一:分析记叙文结尾段的作用
分析一句或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上两方面入手,记叙文结尾段在内容上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1.点明中心(揭示中心,揭示主旨,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2.含蓄地揭示主旨,引发读者对文中问题的注意和思考;
3.深化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文章的思想感情); 4.点题,揭示题旨;
5.总结全文,评议文中人物; 6.巧妙地揭示事实真相;
7.有时,文章结尾处,有一段补叙,作用是:补充与文章有关的内容,使故事 情节更加完整,突出文中事件的意义重大(或人物影响深远)。
知识点解析
记叙文结尾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有以下两种:
1.照应开头(照应题目,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2.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例】文章的结尾部分有什么作用?
【讲评】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文章的结尾不仅从时间上照应开头,而且表现了三味书屋教育的失败,与开头写的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暗中呼应,含蓄地称赞了儿童的天性,讽刺了封建教育,突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小练习】(浙江省湖州市·《父亲的船》)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12)夜里,我在梦境中真的成了男子汉——独自摇着父亲的船,去了村东的大湖里,尽情又浪漫地摇呀摇……
知识点解析
【讲评】此题是对文章结尾段作用的考查,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
【参考答案】不能删。(1)结构上首尾呼应,结尾写到“我”梦到驾驶父亲的船出航,与第一段心目中 父亲的船神圣而庄严,第二段祖辈父辈对“我”成长的期望相照应。(2)突出主旨:父亲的 船在“我”心目中神圣庄严,“我”渴望成长为像父亲一样的男子汉。(3)以梦境结尾,言有 尽而意无穷,引起读者的回味。(如果回答能够删去,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二:语言赏析
【例】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1.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讲评】这属于描写事物的动词的赏析,被描绘对象是黄蜂,动词是“伏”,特点是“肥胖”表现出黄蜂的可爱,这其中有作者的情感是对黄蜂的喜爱。
【参考答案】“伏”字,既写出了黄蜂体形的肥胖,又写出了黄蜂娇憨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中动物的喜爱之情。
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解析
【讲评】这属于描写事物的动词的赏析,被描绘对象是“叫天子”,动词是“窜’,特点是“轻捷肥胖”,“窜”字表现出“叫天子”的动作迅速、敏捷的特点,这其中也有作者的情感。
【参考答案】“窜”一词简洁形象的表现了云雀的轻捷迅疾的特点,突出了孩子的对外面世界的美好向往。表达了作者对云雀的喜爱之情。
【小练习】
1.请分析句子中动词的表达效果。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知识点解析
2.试结合加点词语品析“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一句的表达效果。
【讲评】这句中有一系列的动词,要会找出,其次句中的动词隐含着主人公的心理描写,要指出来。
【参考答案】“扫、露、支、撒、系、牵、看、啄、走、拉、罩”这几个动词,准确生动而又极有层次地写出了雪地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孩子们捕鸟时紧张等待、充满希望及小心谨慎的情景。
知识点解析
【讲评】 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为表达中心服务。
【参考答案】碧绿、光滑、高大、紫红从视觉角度描绘百草园景物的形态和颜色,表现出百草园中景物的色彩缤纷,形态各异,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中考在线
【例】(河南·《特殊的圣诞礼物》) 阅读下文,说一说: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简要回答。
那一瞬间,他心里猛然一暖,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原来爱是需要表达的!
考点一:分析记叙文结尾段的作用
【讲评】记叙文结尾段在结构上的作用应从照应开头(照应题目,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和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两方面作答;内容上的作用应紧扣文章主旨作答。
【参考答案】结构上前后呼应,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爱是需要表达的”这一主旨,深化了主题。
中考在线
【实战演练】(湖北天门市·《棉花里的父亲》)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⑩段的作用。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讲评】文章⑩段的内容是“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写出了父亲的精神给我的影响,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和热爱之情。
【参考答案】结构上:点题,收束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写出了父亲的精神给我的影响,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和由衷热爱之情。
中考在线
【例】(河南·《特殊的圣诞礼物》)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考点二:语言赏析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讲评】赏析句子时先找准赏析的角度,然后再依据选取的角度答清楚句子的表达效果。
中考在线
【参考答案】示例一:此句运用动作描写,刻画出鲍勃完成礼物后既兴奋又激动,既紧张又期待的心理。(刻画出鲍勃既担心父亲提前发现他准备的礼物,又期待看到父亲发现礼物时惊喜状态的心理。)示例二: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鲍勃动作的敏捷。写出他既担心父亲提前发现他准备的礼物,又期待看到父亲发现礼物时惊喜状态的心理。
【实战演练】(济宁·《石崖上的枣树》)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赏析)
【实战演练】(山东潍坊·《冰湖》)第(18)段画线句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中考在线
“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讲评】此题考查的是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说清楚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第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枣树进行了描写;写出了枣树的果实丰硕、枝繁叶茂,表现了枣树的健壮而蓬勃。第二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枣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活泼,也表达了作者对枣树的喜爱之情。
课后习题
1.鲁迅,原名周树人,_________(籍贯)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小说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________集《朝花夕拾》,集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主要通过________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不满。
浙江绍兴人
早上落下的花晚上捡起来,喻指《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狂人日记》
《阿Q正传》
对比
散文
课后习题
3.给下面的名词选择合适的修饰语。
光滑  高大  碧绿  紫红
________菜畦  ________石井栏  ________桑葚  ________皂荚树
4.选择能准确表现动物(昆虫)动作或声音的词填入下列词语的空格处。
长吟  弹琴  低唱  窜  伏
黄蜂________在菜花上  叫天子(云雀)从草间________向云霄里
鸣蝉________  蟋蟀________  油蛉________
碧绿
光滑
高大
弹琴
紫红
低唱
长吟


课后习题
5.试举出本文中三处对比并简述其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判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
百草园无限的趣味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对比
衬托出前者生气勃勃,后者死气沉沉
三味书屋里面师生不同的活动对比
反衬三味书屋生活的枯燥无味
三味书屋读书与屋后小园寻趣对比
课后习题
6.解释下面加粗词的含义。
(1)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确凿”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起使用是否矛盾?为什么?)
?
?



(2)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
【参考答案】似乎:不确定,好像;确凿:确实,实在,表示肯定。因发生事件与现在相距很远,记忆模糊,不敢确定,所以这里用“似乎”;虽时间相距很远,整体印象模糊,但百草园留在记忆深处,给自己带来欢乐的局部的、个别的景物扎根脑海中,因而用“确凿”来突出中心,并引出下文。这两个词并列放在一起表达,并不矛盾,反而更准确。
课后习题
7.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参考答案】“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仿写一段话:不必说运动会上同学们齐心协力勇夺第一,也不必说艺术节上同学们出谋划策各显神通,单是军训会操中不畏烈日步伐整齐,你就可以看出我们班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
【参考答案】相宜:放松,不计较。这里指先生读书入神自我陶醉,容忍孩子们做与学习无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