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140篇大阅兵第三辑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140篇大阅兵第三辑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1-04 09: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140篇大阅兵第三辑
11.燧人钻木取火
《拾遗记》
遂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②。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鸮④,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
【注释】
①遂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③於:同“于”。④鸹:鸱鸮 (chīxiāo),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⑤燧:读作suì 。
【简析】燧人钻木取火,从此以后,人类和火结成不解之缘。读完本故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圣人高于凡人可贵之处就在于善于发现生活中被常人忽视细节,从而有所创造,为人类作出杰出的贡献。
【训练】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①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    音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默而识之    音_________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
译文:
②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
译文:
3.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教给我们许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自然现象所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
【拓展】
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请试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训练】1.①shí   知道,懂得  ②zhì  记住2.①遂明国的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春夏秋冬,什么叫白天黑夜②圣人于是感悟到了钻木取火的道理,回去就试用小树枝来钻火(果然钻出火来)。 3.“有鸟若鸮,啄树则灿然火出” 
【托展】牛顿思索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壶中的蒸气顶开盖子而发明了蒸气机等。
【译文】译文
遂明国全是一片黑暗混沌,那里的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春夏秋冬,什么叫白天黑夜。国里有棵名叫遂木的火树,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地那么大。后世有一个圣人,漫游到了日月所照以外的远方,来到此国,休息在这棵大树下。(忽然看见)许多象鸮样的鸟,(在大树的枝叶间)用嘴啄木,每啄一下,就有灿然的火光发出。圣人于是感悟到了钻木生火的道理,就试用小树枝来钻火,果然钻出火来。于是后人就称为他为燧人。
12. 鲤鱼跳龙门
《尚书传》
龙门山,在河东①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②,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注释】
①河东:黄河以东。②季春:暮春,阴历三月。季,指一季的末一个月。此外,农历一季的第一个月称为“孟”,第二个月称为“仲”
【简析】鲤鱼是一种很普通的动物,最终能幻化成至高无上的神武物,这是刻苦的结果,人要成才难道不需要汗水和泪水吗?
【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词“乃”的用法。
①乃化为龙矣_________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 ③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填空。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故事具体的时间是_________,文中同时描绘了跳龙门的盛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每年都有无数的鲤鱼来跳龙门,而登上者“不过七十二”,而那些登上龙门的,也要经受火烧才变成龙。从鲤鱼变成龙的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训练】1.①于是,就 ②竟然 ③你,你的 2.①每年阴历三月,就有无数黄颜色的鲤鱼,从江海和河川争先恐后游到龙门来。 ②刚刚跳上龙门,就有云和雨伴随,天火又从后面去烧它的尾巴。尾巴一烧掉,它就真个变成龙了。 3.每岁暮春 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 
【拓展】自物及人,从古到今,经历磨难和艰辛,才能取得成功。
【译文】
龙门山,在黄河以东的地界。禹治洪水来到这里,把山从中凿断,成为一扇门的形状,大约有一里光景。河水从中间汹涌地流下,两岸连车马都不能通行。每年暮春三月,就有无数黄颜色的鲤鱼,从江海和河川争先恐后游到龙门来。一年当中,能够跳上龙门的,不过七十二尾。刚刚跳上龙门,就有云和雨伴随,天火又从后面去烧它的尾巴。尾巴一烧掉,它就真个变成龙了。

13. 鹦鹉灭火
《杂宝藏经》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 ”
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
天神嘉①其义,即为之灭火。
【注释】①嘉,赞许。
【简析】
尽心尽力去做看似无用的事情,而以诚心感动了他人并得到帮助。这则寓言高度赞扬了珍视友谊,为友谊宁肯献出生命的无私精神
【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有鹦鹉飞集他山( )
B.山中禽兽皆相爱( )
C.然何足道也( )
D.然吾尝侨居是山( )
2.翻译:
(1)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鹦鹉具有怎样的精神?文中鹦鹉的哪些举动体现了这种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鳝救婢
《讱庵偶笔》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①。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②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③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注释】
①以千数:用千来计算,即数千。②比:等到。③周:周围。
【简析】
店里发生火灾,是毒杀鳝鱼的心,自己焚烧自己。婢女能活命,也是救鳝鱼的仁爱心,自己救活自己。
【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 ) ②一婢悯之( )
③如是累年( ) ④遂为之罢业( ) ⑤悉纵之于河(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高怀中感其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怀中“罢业”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从“鳝救婢”的行为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李冰斗江神
《太平御览》
秦昭王伐蜀,令李冰为守①。江水有神,岁取童女二人为妇。主者白出钱百万以行聘③,冰曰:“不须。吾自有女。”到时职饰其女,当以沉江。冰径上神坐,举酒酹④曰:“今得傅⑤九族,江君大神,当见尊颜,相为进酒。”冰先投杯,但澹淡不耗⑥,厉声曰:“江君相轻,当相伐耳!”拔剑,忽然不见。良久,有苍牛斗於岸。有顷,冰还,谓官属令相助曰:“南向要中正白,是我绶也。”还复斗,主簿刺杀蒲氨面者。江神死,後无复患。
【注释】①守:郡守,长官。②主者:主持这件事的人。③行聘:行聘礼。④酹(lèi):洒酒祭神叫酹。⑤傅:攀附。⑥澹淡不耗:澹淡是水波动荡貌,不耗指杯中的酒没有消耗。
【简析】荀子曰:“人定胜天。”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人可以凭借智慧和勇气取得胜利,李冰斗败江神正是如此。
【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行聘( ) 有顷( ) 主簿( )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秦昭王伐蜀(攻打) B.主者白(报告)
C. 当见尊颜 (显形,现身) D. 南向要中正白,是我绶也。(要求)
3.翻译下列句子。
(1)江君相轻,当相伐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向要中正白,是我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冰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李冰治水,修都江堰,造福蜀地。你还知道那些发生在四川盆地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1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