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2.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7-12 10:3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12.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知识技能
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能正确地运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并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问题解决
通过对公式am·an=am+n(m,n都是正整数)的应用,让学生观察是不是同底数幂相乘,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类比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
在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的同时,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
重点
  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
难点
  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的灵活运用.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活动
教学
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由学生独立完成下列题目,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乘方的相关知识.
多媒体展示活动内容如下:
运用乘方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n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叫做________,乘方的结果叫做________,则
写成乘方的形式为:________,其中a叫________,n叫________,an读作:________.
x3表示________个________相乘,把x3写成乘法的形式为:x3=________.
(3)x3,x5,x,x2,它们的指数相同吗?它们的底数相同吗?
  让学生回顾乘方的相关知识,为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学习作铺垫.
活动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课堂引入】
1.an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其中a、n、an分别叫做什么?
提问:25表示什么?10×10×10×10×10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⒉尝试解题,探索规律
(1)式子103×102的意义是什么?(2)这个积中的两个因式有何特点?
  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出发,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
根据幂的意义填空:
(1)23×24=(2×2×2)×(2×2×2×2)=2(  )
(2)53×54=________=5(  )
(3)a3×a4=________=a(  )
(4)猜一猜:am×an=a(  )
(板书)am·an=__?__(m、n都是正整数)
学生活动:同桌研究讨论,并试着推导得出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am·an=am+n(m、n都是正整数)
教师把结论板书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试着用文字概括这个性质.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提出问题: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是否也具有这一性质呢?
学生活动:观察am·an·ap(m、n、p都是正整数),然后回答得出结论.
am·an·ap=am+n+p(m、n、p都是正整数)
  1.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中总结出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的本质特征,并猜想出其性质.
2.适当拓宽,为发展学生思维助力!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应用举例】
例1 [教材P18例1] 计算:
(1)103·104;(2)a×a3;(3)a·a3·a5.
注意提示学生a=a1
变式一 填空:(1)a·________=a6
(2)x·x3·________=x7(3)xm·________=x3m
(4)a12=a3·________=________·a5=________·a·a7.
变式二 x4·x3=27求x的值.
变式三 若,则m、n的关系是(  )
A.m-n=6     B.2m+n=5
C.m+2n=11 D.m-2n=7
【拓展提升】
若am=3,an=4,则am+n=__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提示.
(2)计算:①y2·y6;②x10·x;③x3·x9;④10×102×104;⑤y4·y3·y2·y;⑥x5·x6·x3.
学生活动:第(1)题由学生口答;第(2)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桌互阅,教师抽查.【当堂检测】
练习一 (1)计算:(口答)
①105×106;②a7·a3;③y3·y2;④b5·b;⑤a6·a6;⑥x5·x5.
  让学生运用性质进行计算,积累解题经验的,体会将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转化为指数的加法运算的思想.
知识的综合与拓展提高应考能力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练习二 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b5·b5=2b5;(2)b5+b5=b10;(3)x5·x5=2x10;
(4)x5·x5=x25;(5)c·c3=c3;(6)m+m3=m4.
(1)(2)小题强调同底数幂乘法与整式加减的区别.(3)(4)小题强调性质中的“不变”、“相加”.(5)小题强调“c”表示“c”的一次幂.
练习三 计算:
(1)xn-1·xn+1
(2)(-)4·()3
练习四 计算:
(1)(a+b)4·(a+b)7;
(2)(n-m)5·(n-m)4;
(3)(m-n)3·(m-n)5·(m-n)7.
  练习一主要是对性质运用的强化,形成定势,培训学生表述能力.练习二主要是通过学生对题目的观察、比较、判断,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
练习三是拓展到指数为字母时法则的运用方法,并且底数不同时要转为同底数幂的思想方法.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总结、扩展
学生活动: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________,指数________.
2.由学生说出本节体会最深的是哪些?
教学说明:在1中强调“不变”、“相加”.学生谈体会,不仅是对本节知识的再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作业:P19练习,P24习题12.1第1题
【知识网络】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
A.新课导入□ B.□情景导入
在指导教学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不停地做出各种判断,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学习探究;提问不仅有序、有提示、有鼓励、有启发、问在有疑之处.
②[讲授效果反思]
A.重点□  B.难点□  C.易错点□
引导学生注意了这几点:(1)指数相加而不是相乘(2)负数、分数乘方加括号(3)法则逆用要灵活(4)指数不写是1.
③[师生互动反思]
从课堂发言和练习来看,学生在探究其性质时,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符号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发展.
④[习题反思]
好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