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逆命题与逆定理
1.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教学目标
1、知道原命题、逆命题、互逆命题、逆定理、互逆定理等的含义.
2、会写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并会证明它的真假.
3、知道每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但一个定理不一定有逆定理.
4、增强逆向思维的意识,体会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难点:判断逆命题的真假性.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回顾
前面我们学习了命题的概念,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命题?
“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我们还知道,命题都有两部分,即题设和结论,
它的一般形式是“如果……,那么……”.
【说明】通过复习引起学生回忆,巩固命题的概念,同时为本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2、引入
例题1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命题“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请问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已知命题“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请问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3)上面两个命题有什么不同,请你说说看.
命题
题设
结论
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
两个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
两个角相等
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
第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与第二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相反的.
你们讲的很好,把你们讲的归纳一下,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重要概念: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
就例1来说,如果说“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①”为原命题,那么“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②”为逆命题.我们说①、②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说明】对于例题1的处理没有直接采用课本的原题,而是增加了几问,使问题的难度由浅入深,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然后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总结出概念,这样比老师讲概念要深刻一些.
同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的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我们已经知道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它的逆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都是定理,因此它们就是互逆定理.
二、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说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再说出它们的逆命题: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说明】及时的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刚刚学到的知识,对于一些层次比较好的同学,教师也可以在这个练习时就提出本题中两个命题的逆命题是真是假?这样可以让这些同学积极地思维.
三、例题讲解
例题2? 写出命题“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逆命题,再判断逆命题的真假.
解:命题“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写成“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
它的逆命题是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这个逆命题是假命题.
例如,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高是4,另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高是6,它们的面积相等,但它们不一定全等.
【说明】通过例题的讲解要让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组织适当的语句叙述出逆命题,不能只是把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交换位置.
(2)通过举反例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3)原命题正确,而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正确.
四、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再判断逆命题的真假:
(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等于60°.
(2)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下列定理有没有逆定理?为什么?
(1)对顶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五、课堂小结.
我们共同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① 命题都有两部分,__________,________.
② 什么叫互逆命题,原命题、逆命题、互逆定理,逆定理?
③ 如何证明一个命题是正命题或是假命题?
六、布置作业.
1、习题13.5的第1题.
2、练习册:习题13.4的第1、2题.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