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分数乘法问题表格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2.1分数乘法问题表格式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7-12 22:4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50-51)
课时
1




经历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分数问题的过程。
会解决有关分数乘法的两步计算问题,能正确进行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在用已有知识自主解决问题、进行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
难点
重点: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一、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交流蛋糕店会用到哪些东西。引出彩带问题。
二、探究体验。
1.课件出示50页例题。
(1)、学生读题。
(2)、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师生共同画线段图分析、表示数量关系。强调把“这捆彩带”看作单位“1”。
教师边说边画线段图,标出单位“1”。
这个单位“1”或者说这条线段表示什么? 师:已经用去这捆彩带的,在线段图上怎样表示?
师:还剩多少米在图上怎样表示?
教师画出“剩下的部分”。
如图:
(4)、让学生观察线段图,了解求还剩
多少米就是求单位“1”的是多少。
然后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计算。
(5)、全班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
想的,怎样算的。
教师板书:
60-60×;
60×(1-)
(6)、鼓励学生根据分步计算的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并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和每一步计算的实际意义,然后计算。
三、实践应用。
1.出示试一试,让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2、练一练”第1题。
(1)读题,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增产”是什么意思。
(2)鼓励学生自主计算。
3、“练一练”第2题。
(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师生共同画线段图进行分析。
(3)学生自己解答,然后全班交流。
4、完成练一练的3、4、5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可能说出:60米,用去,还剩?米。
生:表示60米彩带。
生1:把表示单位“1”的线段平均分成5份,用去其中的2份
学生可能会说:
1、右边的三份表示剩下的彩带。
2、把剩下的三份合起来表示剩下的彩带。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1)先算用了多少米,再用彩带的总长减去用去的长度,求出剩下多少米。算式:
60×=24(米)60-24=36(米)
(2)先算还剩这捆彩带的几分之几,再算60的是多少,就是还剩多少米。算式:
1-=
60×=36(米)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可能说出:
今年比去年多收了。
多收了去年的。
学生自己试算后交流做法。
学生独立试做,交流做法。
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可以选用不同的情境.
如果学生说的不够准确,但有意思教师也应该给予肯定.
如果学生只写出一种算式,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




60×=24(米) 1-=
60-24=36(米) 60×=36(米)
60-60×; 60×(1-)
=60-24 =60×
=36(米) =3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