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2张PPT。过水坪镇中学 雷爱民欢迎来到语文天地李清照—如梦令
辛弃疾—菩萨蛮李清照,号易安居士(1084—约1151).南宋婉约词派大家。济南(今属山东)人。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家国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录入《漱玉词》等。如梦令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昨夜残留的醉意绿:叶
红;花 析意:1、词中“残酒”、“绿”、“红”各是什么意思?
2、请你根据词意描摹出当时的生活场景。
探究词意从修辞角度赏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反复:写出了词人迫切的心情。比喻:用“红瘦”隐喻了词人形体消瘦,红颜易逝。词人借“风疏雨骤”中的海棠花,抒发了当时心中怎样的情感?词人通过一夜风雨对海棠的摧残来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对人生青春易逝,红颜难驻的伤
感之情。?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安幼安,号稼轩(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21岁参加抗金斗争,机智勇敢,曾率50余人星夜驰奔,闯进金营擒叛徒张安国到临安正法,后受排挤闲居江西20年,后忧愤而死。他是宋代词作最多的作家,今存600多首。主要抒写统一国家的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境界雄奇,感情热烈。与苏轼并称“苏辛”[注释]? 郁孤台下江水滔滔,这中间有多少遭受战乱的难民的泪水!遥望西北,只可惜长安被无数山峰遮挡。青山重重,隔断了人们遥望长安的视线,却不能阻止江水滚滚向前,江上暮色降临,青山深处,又传来几声鹧鸪鸟的叫声。引起词人多少苦闷和愁思。 探究质疑作者站在郁孤台上近看看到了什么?由此联想到了什么?远看又看到了什么?“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一句中“可怜”是什么意思?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近看:滔滔江水,由此触发了作者悲伤之情。金人入侵,家园沦陷,人们流离失所,痛苦不堪。滔滔江水就是人们痛苦之泪。远看:重重关山可怜:可惜。无限江山被金人占领,体现了作者对北方故土的怀念及无悲愤的心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句,青山、东流水有何寓意?“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作者愁绪满怀时,为何写到鹧鸪的叫声?青山:喻敌人、投降派;
东流水:隐喻军民抗收复失地的决心借鹧鸪的叫声来抒发作者的愁绪;
借习性来隐喻词人只留南方不向北方金人屈膝的决心。上阕:清江水—行人泪--悲伤。
北望—可怜—怀念、悲愤。下阕:东流水—抗战到底的雄心抱负、信心。
闻鹧鸪– 哀愁、伤感。 主题:本词以江水为喻,托物言志表达了对亡国的北方抗敌军民的深切怀念,表明了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内容归纳抗议金兵入侵,怀念北方故土的悲伤
托物言志,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决心和信心,表现出了作者对时局的忧心和愁闷。
拓展延伸对比阅读《如梦令》、《菩萨蛮》赏析两首词在词风上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