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课堂导入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唐三藏的人物原型来源于哪个朝代的哪位人物?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新罗日本天竺朝鲜半岛印度半岛长安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一.与日本的交往遣唐使 遣唐使印1、什么是遣唐使?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由留学生和留学僧等组成。 2、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遣唐使船 遣唐使印
——次数多——规模大——素质高3.遣唐使特点: 唐装 和服服饰生活中的历史生活中的历史茶道 斗茶 茶道长安城平城京大内里太极殿 建筑文字生活中的历史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床前明月光 疑われる上で霜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海上に明るい月が昇ります、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しています 日本的和同开珎
(始铸于708年)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货币日本收藏的唐紫檀木琵琶生活用具4、遣唐使来华的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688—763),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扶桑,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鉴真东渡1、人物简介唐玄宗时期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2、时间:3、目的: 鉴真坐像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21人从扬州出发,因受到干扰而失败。
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药品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长江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第四次出海,都未成功。
第五次东渡,遇狂风巨浪,境况险恶。且船漂流到了海南岛南部。先后有36名中日人员在此次东渡中牺牲。而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第六次,753年,鉴真(66岁)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4、经过鉴真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公元754年,鉴真东渡到达日本鉴真给日本带去了什么?说一说 鉴真大师为日本佛教做出了怎么评价都不会过分的巨大贡献……还将唐朝的建筑、雕塑艺术传到日本,特别是后者,形成了日本雕塑史上重要的‘唐招提寺派’……在传播汉语言文学乃至书法方面,鉴真大师用唐音说法,这对日语中始终保存唐音是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对日本医药学也有重大贡献……
——复旦大学历史系钱文忠教授在扬州论坛的演讲1、传授佛教(律宗初祖);
2、介绍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5、鉴真东渡的影响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二.与新罗的交往1、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朝往来频繁表现(1)文化: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________传入中国,广泛流行于民间。
(2)经济: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_________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政治: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_________选拔官吏。音乐新罗科举制新罗雅乐三.与天竺的交往
玄奘西行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人生简介……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玄奘西行经过“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 645年,玄奘携600多部梵[fàn]文佛经回到长安,受到盛大欢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前去迎接。《玄奘取经回长安图》生动描绘了玄奘归来时受到盛情迎接的场景。玄奘取经回长安阅读书第21课的教材思考玄奘的历史功绩。1、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史的珍贵文献。2、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学习了本课的鉴真和玄奘的事迹,我们应学习他们怎样的精神?精神: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不图名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们得以成功的原因:1、唐朝经济繁荣,文化先进 2、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3、交通发达,水陆便利 4、对外开放,交往友好小结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
往西方往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