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2 统计图的选择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2 统计图的选择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7-13 08:0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计图的选择》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描述数据;通过分析和解释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统计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统计活动过程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掌握识统计图、画统计图和选择统计图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分析、作出决策的统计活动过程,发展其统计观念。
情感与态度: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分析,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了数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教学难点:?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铺垫复习,启导引入
复习提问:(1)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除了扇形统计图外,我们还学习过哪些统计图?
通过(2)引入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统计图的选择
第二环节 探究体验,归纳特点
提供情境问题:下面是某家报纸公布的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50年后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如图)
这个统计图的名称是什么?
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小明同学根据上面的数据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你们能告诉我小明的这几个统计图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屏幕显示动画:世界人口情况数据图消失,显示三种不同的统计图)
根据小明制作的统计图,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3)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多少亿?你是从哪幅统计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4)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明晰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第三环节 应用拓展,合作实践
(1)请学习小组利用电脑制作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下列的数据,并思考能获得哪些信息。

(2)请各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结合学校的数据库资料、上网或根据当场收集的资料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设计出问题,然后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边演示,边请其他组的同学回答问题,选用适当的统计图,看哪个组的同学演示得精彩,哪个小组回答得精彩。
对于问题(1)学生有如下的想法:
生1:垃圾图应该选用扇形统计图好,因为从数据中我们想知道的是用各种方法
能处理的垃圾量占垃圾总数的百分比。
生2:从垃圾的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知道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很少,所以我们应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同时应尽量的少制造垃圾。
生3:几种小动物的孵化期统计图最好用条形统计图,因为我们想知道的是各种小动物的孵化期,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回收利用
4%
焚烧
73%
直接填埋
23%
以下为部分学生作品图表
对于问题(2),以某一组为例,第一组所关心的问题是在第27届、28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前七名的国家的获奖情况。他们与其它各组之间的对话如下:
学生 请大家看书218页表格,我如果想知道在第27届奥运会上各国获奖的百分比该选用什么统计图?
学生 选用扇形统计图。
学生 如果我想知道27届中国获得三种奖牌的数量呢?三种奖牌的比例呢?
学生 选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学生 那如果我想知道哪些国家第28届的金牌数上升了选用什么统计图呢?
学生 我认为最好选用折线统计图。
学生 如果我想表示出美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德国五个国家在在两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数目呢?
学生 选用条形统计图。
学生 你从我们制好的这个统计图中获得那些信息?
学生 中国28届的金牌数比27届多,说明中国的体育在进步。
……
(以下为部分学生作品)
第四环节 小结归纳 强化目标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内容,谈谈自己对统计图有什么新的认识?
留一个问题待课后解决。问题是:我们学校要建一个新的自行车停车棚,至少需要多大的面积?解决这个问题时大家要思考需要哪些数据,这些数据你准备怎样收集?请大家下去后以小组为单位解决这个问题,并将你们这组的方案形成文字后全班进行交流。
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 巩固目标
1、问题是:我们学校要建一个新的自行车停车棚,至少需要多大的面积?解决这个问题时大家要思考需要哪些数据,这些数据你准备怎样收集?请大家下去后以小组为单位解决这个问题,并将你们这组的方案形成文字后全班进行交流。
2、课本P214-215问题解决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