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 12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案 鄂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 12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案 鄂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12 16:3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操作,知道杠杆尺平衡的条件;2、理解杠杆的作用,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杠杆的现象;
重 点:1、通过实验探究操作,知道杠杆尺平衡的条件;
2、理解杠杆的作用,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杠杆的现象;
难 点:理解杠杆的作用,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杠杆的现象。
教学流程:
谈话直接切入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玩过跷跷板是不是,你跷起过比你小的吗?跷起过跟你一样大的吗?跷起过你重的吗?你跷得起他吗?师出示图片?
师:你们连他都跷不起呀,那你更跷不起一座山,一座城喔,一听好啦,我,曾老师,可以跷起整个地球。
生:无法相信
师:要想知道曾老师到底有没这么大本事,就请认真认认真真的学习这节课,有兴趣吗?
二、初步认识杠杆尺,认识平衡。
师:为了帮助大家学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个——杠杆尺。是不是跟我们跷跷板很像?大家看到,这上面有一块尺,正中间被固定的点叫支点,尺上面有孔,这是为了方便大家待会儿挂钩码实验的。相应的孔上面还标有数字,这是为了方便观察记录。尺两边的这叫平衡螺母,是用来调整尺子平衡的。今天我们就说尺子处于这样水平不动的状态叫平衡。大家待会儿在实验时首先就要像老师这样调节平衡,知道吗?
探究杠杆尺平衡的条件。
1、提出问题、猜想,交流
师:大家看到,老师已经把它调整平衡了,现在老师把这边2的位置挂上两个钩码,还平衡吗,怎样才能平衡呢?
要求: (1)、杠杆尺的左边始终保持在2的位置挂3个钩码;
(2)、根据经验合理猜想;
(3)、操作、汇报记录要分工明确并填表,组员间相互合作;
(4)、实验操作要有的放矢,要根据猜想挂钩码,每找到一种平衡方法及时、准确记录。
2、实验探究。
此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记录单上的内容。
教师巡视,注意关注下每个小组,然后介入到几个小组,安静观察学生实验。
3、全班交流汇报。
师:咱们请做的最快的组来汇报下数据。生边汇报,师边板书。 生1:实验一我们想出了四种办法:第一种方法是在格子数为4的地方挂1个,第二种方法是在格子数为1的地方挂4个,第三种方法是在格子数为1的地方挂2个,在格子数为2的地方挂1个,第四种方法是在格子数为1的地方挂1个,在格子数为3的地方挂1个。
师:还有补充的吗?或者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2:我们想出了六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钩码数为1的地方挂6个,第二种方法是在钩码数为3地方挂2,第三种方法是在钩码数为2地方挂3,第四方法是在钩码数为6地方挂1,:第五种方法是在钩码数为1的地方挂2个,格子数为4的地方挂1个;第六种方法是在钩码数为1的地方挂3个、格子数为3的地方挂1个。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有,在格子数为1、2、3的地方分别挂一个。
师:同学们真棒,这么短的时间里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
4、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师:咱们如果把这些数据分类,你觉得怎么分合适?
生:按照挂钩码的位置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分成两类,一类是挂一个地方的,一类是挂几个地方的。
师:我们就按照刚才这位同学的办法,把挂一个地方的数据找出来分析下,(师用异色粉笔把这些数据圈起来)你发现了什么?分小组讨论下,完善下记录单。
2分钟后,师问:谁和大家分享下自己得出的结论?
生1:在近的地方挂重钩码,在等距的地方挂等重的钩码,在远的地方挂少的钩码。
师: 这是的近与远、多与少都是与左边相比。
生2:左边的格子数×钩码数=右边的格子数×钩码数,
师:大家都同意吗?有没有补充的?
四、拓展运用。
1、既然大家没有异议,那么我们同这个结论去判断下下面几组数据,看能不能让杠杆尺平衡?师投影出示几组数据(两个可以平衡,一个不行)
生:第一个和第三个可以,第二个不行。
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没有。
师:同学们动手做实验验证下?
2分钟后,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笑容,争着说:我们判断的是对的。
2、你能不能用咱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释小个子跷起大个子的秘密呢?
3、你们说曾老师能跷起整个地球吗?
五、活动体会,持续激发科学学习兴趣。
下面请大家用你手边的学具分别作为支点,杠杆,撬起小组的整盒钩码,改变支点的位置,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感觉不同吧,有的时候感觉轻松些,有的时候感觉费力些,那么到底杠杆中还蕴藏着什么秘密,就让我们期待下一节的科学课吧!
板书设计: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
杠杆 支点
杠杆怎样才能平衡:
近 多
远 少
等距 等多
左边钩码数×左边格数=可边钩码数×右边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