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 10课
老王
——杨绛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小说有《倒影集》、长篇小说《洗澡》。文革后主要的散文创作成果是《干校六记》,记述作者1969年底到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干校”中的生活经历。另有译文《堂·吉诃德》等。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作者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下干校劳动改造,被批斗。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生字新词
(1)给红色字注音。
伛 惶恐 荒僻 塌败 取缔 骷髅 滞笨 愧怍 翳
(2)解释词语。
塌败:
塌陷破败。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滞笨:
呆滞笨拙。
愧怍:
惭愧。
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人物档案”:
姓名:
职业:
婚姻状况:
居住条件
命运结局: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句是?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2.写作者幸运的有哪些事?你能找到吗?
幸运者(作者)
坐车有人闲聊(有伴) 送冰车费减半(获益)
免费送夫看病(受敬) 免费送油送蛋(被爱)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3.老王的不幸又表现在哪些方面?找出相关的事件或语句,认真读一读。
不幸者(老王)
失群落伍单干(冷落) 周围亲人离散(孤独)
双眼视力不好(艰难) 居住小屋塌败(穷困)
三轮改成平板(无奈) 生病吃药难好(折磨)
身体犹如僵尸(病重) 病死无声无息(悲惨)
熟读课文,品读细节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用一个字来概括老王的生活。
(1)文章以“我”和老王之间的交往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2)职业——蹬三轮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身体——残疾(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有病)
居住条件——差(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
(3)一个字概括:苦。
熟读课文,走进文本
2.本文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你认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请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的精神品质。
(1)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 →老实厚道。
(2)老王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 →心地善良。
(3)老王去世前给作者送香油和鸡蛋→知恩图报。
熟读课文,走进文本
3.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明确:“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具体表现在:①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②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③关心老王的生活;④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
4.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这样关爱够了没有?
明确: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几年了,作者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
第 10课
老王
——杨绛
第二课时
跳读课文,体会善良
1.跳读课文,找出表现老王善良的事件或语句。
老王的善良
单干落伍,没有怨言(认老)、替人带冰,收费减半(公平)
送冰大倍,冰价相等(无私)、以诚相待,不欺主顾(老实)
送人看病,不肯拿钱(奉献)、病体缠身,托人传话(爱心)
送油送蛋,死前付出(关切)
→以善良来对待善良
跳读课文,体会善良
2.跳读课文,找出作者善良特点的事件或语句。
作者的善良
送鱼肝油,治夜盲症(关心) 坚持付钱,不要减半(诚实)
坐车看病,一定给钱(真挚) 吃惊问话,心灵震撼(同情)
送油送蛋,感谢不尽(知恩) 老王下楼,担心摔倒(体贴)
没留喝茶,心存抱歉(自责) 追忆老王,心甚不安(愧怍)
→以善良去体察善良
跳读课文,体会善良
3.作者如此竭尽全力帮助老王,为什么还会如此愧疚呢?
老王是这样一个临近死亡的苦人儿,直着脚,给作者动香油鸡蛋,对于一个生活艰苦的贫困者来说,这是弥足珍贵的。然而当时的“我”却豪无感觉,没有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没有及时向他表达谢意,没有领受他情意,为老王做得太少,心中的悲伤难以抹去,几年下来,才深悟到自己的麻木,对社会底层的劳动者采取了居高临下的态度,没有与他平等相待,为自己做的还不够感到愧怍。
熟读课文,品读细节
1.作者夫妇关心老王是出于什么观念和精神?
明确:平等观念,人道主义精神。
2.作者夫妇已很关心老王了,为什么还在结尾说:那是一个……的愧怍。
明确:结合背景知识,原来的话“这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作者回想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她感到愧怍。
熟读课文,品读细节
3.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呼吁我们: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以善心,这样一来社会就更加发展和文明了。
4.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是怎样组织的。
前四段以逻辑顺序(因果关系)来写:老王的职业、不幸遭遇、居住条件。 接下来的三个片段,按照时间顺序,写老王的工作与为。
拓展延伸,关心弱者
1.课文题目是“老王”,那么老王是谁?他是课文的主要人物吗?“我”为什么要写“老王”?老王,姓王,名谁?
老王只是一个代号,(老李、老张都可以)他代表的是弱小者。关爱弱小者,老王的不幸不是个别现象,还有许多,希望人们能尊重那些需要尊重的人,给他们关心,让他们得到些许温暖。
2.对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出示弱势群体图),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呢? 说说你的看法。
归纳升华,拓展应用
1.思考:
(1)你的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2)你怎样看待在与人交往时首先要付出爱的问题?
2.说话训练:爱是人间的春风,是生命的源泉,缺乏爱心的社会将会是一片沙漠,一片荒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你一定很有触动,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