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物质的转化 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13 22:0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的转化
【知识梳理】
推断题
 1、解决框图型推断题关键是找到题眼(突破口),所谓题眼就是有较独特的性质(如铁离子黄色、亚铁离子浅绿色、铜离子蓝色)、沉淀的颜色、状态,或者典型的反应特点等,然后从这出发,根据题目所给信息逐一猜测判断其他物质,然后把判断出的物质逐一放入框图中综合检验,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例1、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55-1所示。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  





  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X是常见固态化合物,可发生图4所示的变化。
(1)X的化学式 。
(2)写出图中①,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_。

例3、下图是常见物质转化关系图(个别产物可能略去)。
其中A、B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Y为氧化物,Z是紫红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映①中,物质X起 作用。
(2)A是 (填化学式)。
(3)反映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映①--⑥涉及的基本反映类型共有 种。
例4、现有H2SO4,BaCl2,NaOH,Na2CO3,Ca(OH)2五种溶液和CO2一种气体,有图1所示的相互反应关系,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试将它们的化学式填入图1中相应的六个方框中。





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
  对于这类题主要是认真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转化关系,根据复分解反应交换阴阳离子,根据质量守恒(包括元素种类守恒、原子个数守恒)确定反应各物质。

例1、有属于酸、碱、盐的5种常见物质A、B、C、D、E,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1)A+B→C+H2O    (2)C+H2SO4→D↓+A  (3)E+AgNO3→AgCl↓+C
  根据上述反应,推断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例2.已知A、B、C、D、E、F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1)A+B→C+H2O (2)C+KOH→D↓(蓝色)+E 
  (3)B+D→C+H2O (4)E+BaCl2→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KCl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_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跟踪练习:
1、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和甲、乙两种单质,其中C是盐类化合物;甲、乙中一种气体一种固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1)甲+A乙+B (2)D+AC+B (3) C+EF↓(红褐色)+NaCl
试确定A、D两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D 。


针对练习:
1、在下图所示的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我们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C为一种黑色粉末,D为一种气体。

请根据框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及相关信息,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白:
(1)若F为可溶性碱,G为蓝色沉淀。则A为 ;D可能为 。
(2)若G为蓝色沉淀,H为难溶性盐,则I为 。
(3)若G、H都属于盐,且G为蓝色溶液,则I可能为 ;F可能为 。

2、我国南方出现了大面积的冰雪灾害,在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小佳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请你根据以上设计过程,完成下列空白:
(1)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 (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
(2)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为紫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他们之间有下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





(1)用化学式表示D的组成
(2)F→G的反应类型
(3)写出F→E的化学方程式
(4)指出B的一种用途
4、 下图中的A、B、C、D、E、F分别表示石灰水、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和金属铁,它们之间的连线表明相邻的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试根据图中关系确定A、B、C、D、E、F各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E F

5、有甲、乙、丙、丁、戊、己六种物质,它们能发生如下反应:
(1)甲+乙→丙+H2O
(2)丙+NaOH→丁↓(蓝色)+戊
(3)
(4)戊+BaCl2→己↓(白色)+NaCl
由此可确定它们的分子式:甲为______,乙为______,丙为______,丁为______,戊为______,己为______.
6、有一白色固体是由可溶性钙盐和钾盐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1)钾盐的分子式是______;
(2)钙盐的分子式是______;
(3)无色滤液A中溶质的分子式是______;
(4)白色沉淀B的分子式是______.

7、A、B、C、D分别是氯化钠、硝酸钡、氢氧化钠、和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现用一种无色溶液X把A、B、C、D一一鉴别来开,已知X是含有镁元素的化合物。鉴别方法见于下图所示(所加溶液均过量,使反应完全)。回答下列问题:

(1)确定A、B、C、D和X代表什么物质(用化学式表示)A ;B ;C ;D ;X ;
(2)写出X和B、X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和B ;X和D ;

8、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Mg(OH)2、CuCl2、NH4NO3、 (NH4)2SO4、 CuO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产生的气体B的气味为 。
(2)溶液G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
(3)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
(4)写出实验过程④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中的1个化学方程式(只能写1个,多写该空不得分): 。

9、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C、D、G为单质,且G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其余为化合物。A是地球上最多的液态氧化物,F与H的组成元素相同。J不溶于水,是常见的重要的建筑材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 、D 。
(2)C→F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3)写出E+F→G+H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1.金属冶炼主要是指将金属氧化物转化为金属的过程。在金属氧化物中加入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从而使其还原成全属单质。
2.可以作还原剂的物质主要有 碳 、 一氧化碳 和 氢气 。

(1)、木炭和氧化铜粉末在高温下的反应:

高温
C + 2CuO === 2Cu + CO2 ↑
实验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从孔雀石中冶炼铜:
①孔雀石(或铜锈)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为绿色粉末。
?
②孔雀石加热: 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
?
③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 Cu + H2O
现象:黑色粉末状固体逐渐变为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开始时需先通一会氢气,再加热氧化铜,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试管爆裂;实验停止后,要继续通人氢气,直到试管冷却为止,防止灼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铜。.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 === 2Fe + 3CO2
操作注意事项:实验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实验时应该先通—会一氧化碳,以排除试管中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引起爆炸。多余的一氧化碳不能直接排到空气中,应对着火焰烧掉。
3.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能从氧化物中夺取氧的能力叫做还原性,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作还原剂,如碳、一氧化碳和氢气等。

补充:
(1)水煤气是通过炽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主要成份是一氧化碳、氢气.
化学方程式 C+H2O=加热=CO+H2 C+2H2O=加热=CO2+2H2
(2)碳和二氧化碳反应:C+CO2 2CO


例题讲练:
1、如图是高温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
(1)根据B中发生的现象,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开始发生,则B中的试剂(填名称) ;
(2)a处排出的气体中,除没有排尽的空气和末被完全吸收的带有水蒸气的二氧化碳外,还一定含有少量的(填化学式) 气体;酒精灯上加罩的目的是 ;

(3)写出A中的化学方程式 ;
(4)根据下表实验数据,求出有 克氧化铜参加了反应.

 




2、X气体是由H2、CO、CO2中一种或几种组成。为验证其组成,将X气体依次通过下图-5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体,B中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固体,C中无明显现象,则气体X一定是 ,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A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体,B中无明显现象,C中石灰水变浑浊,则X气体中一定含有 ,那么该套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体,B中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固体,C中石灰水变浑浊,则X气体有哪几种可能的组成? ;
若要确定X气体的组成,X气体在通过A装置前必须先通过 (只要填写所用试剂的名称,假设所用试剂能完全反应并吸收)的实验,就能验证X气体的确切组成。


3、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图18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实验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写出改正方法 .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E中的现象是 ,装置F的作用是
(4)若装置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5.9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装置D增重7.2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g;假设塑料的组成为CxHy,则装置C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计量数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且可以是分数)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装置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 ( 填“偏小”、“ 偏大”或“无影响” )
(6)若此塑料为聚氯乙烯则生成物中会有_____检验此物质应在____和____之间加_________

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甲、乙两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某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
①只有CO ②只有CO2 ③只有O2 ④CO和O2的混合气体
(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___ 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_____,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 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_____。
(3)小芳同学对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种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__________,于是她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1]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