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代谢与平衡(3-5节 复习巩固)(学案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代谢与平衡(3-5节 复习巩固)(学案 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13 22:3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血液循环
【知识梳理】
一、人体的血液和循环
(一)心脏和血管
1、心脏分为左右心室和左右心房四个腔室,内有动脉瓣和房室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2、血管:①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血管。②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血管。③毛细血管: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管壁特点 厚、弹性大 薄、弹性小 极薄
管腔 小 大 极小
血流速度 快 慢 最慢
功能 心脏→全身血管 全身血管→心脏 血液 组织
血流方向 离心方向流动 回心方向流动 从动脉→静脉端
3、动静脉血的区分:动脉血: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跟氧结合时颜色鲜红。
静脉血: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跟随氧分离时,颜色暗红。
“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这句话是错误的。(因肺动脉流静脉血,肺静脉流动脉血)
(二)血液循环
1、动力:心脏的收缩
2、规律:血液在心脏和血管按一定方向流动
3、途径:分体循环和肺循环


心率:指单位时间内心脏的跳动次数(成年人75次/分,正常60-100次/分)
心输出量:心室收缩时向动脉血管输出血液的数量。
心输出量的多少,可以作为衡量心脏血管输出血液的数量。
脉博:心脏的一张一缩的博动,象波浪一样沿着动脉管壁向远处传播。脉博每分钟次数与心跳次数相同。
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管壁所产生的压力。(一般所说血压指体循环动脉血压)
收缩压: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
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数值。测量位置:上臂肱动脉;单位:千帕。
(通常用:收缩压/舒张压,表示成年人12.0-18.7千帕/8.0-12.0千帕或90-140mmgh/60-90毫米汞柱)

(三)血液
1、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血液1、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他体内的血量约为3.5~4.0升。构成血液的成分有液态的血浆,以及各种血细胞。这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环,为人体细胞输送各种营养物质。
血浆――55%
红细胞
血液 血细胞45%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形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称血红蛋白,使血液呈现红色。
血红蛋白特点: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和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易与氧分离。
血红蛋白的动能:帮助红细胞运输氧,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数量少。人体内有多种白细胞。
白细胞的功能:能保护身体免受病患,如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淋巴细胞还参与机体的抗传染功能有关。
血小板――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
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有加速血液凝固,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的作用。
红骨髓 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血液的功能――血液具有输送氧、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功能,还能起预防保护作用,血液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会读血样分析报告:如果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白细胞高于正常值说明有炎症。

血红蛋白: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贫血: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炎症:白细胞数目突然增加很多。不易止血:血小板过少
2、骨髓的造血功能
1)人体内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2)少量骨髓捐献对人体没有什么影响。人体的造血组织有很强代偿功能,当抽取部分骨髓后,造血干细胞会加快增值,在一两周内恢复原来的水平。因此,捐献者不仅不会影响自身的造血功能,反而使自身造血系统得到锻炼,更具备了生命活力。
(四)人体内ABO血型系统与输血
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人的血量保持相对稳定,才能保证其生理活动的正常运行
1、ABO血型是由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决定的。

2、输血原则:输同型血。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异型间输血可以在一定血型之间进行(如图)。但必须输得少而慢,否则会发生凝聚成团,从而危及生命。血液为AB型万能受血者,而O型万能输血者
例题讲练:
1、鱼肉的营养成分特点是含丰富的 ( )
A.蛋白质、脂肪和糖类 B.蛋白质、无机盐和脂肪
C.脂肪、维生素、无机盐 D.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
2、下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一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D.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3、食物经过口腔、食道后进入胃,在胃里蛋白质进行了初步消化,接着食糜进入小肠,胰液和胆汁也流入小肠,小肠腺分泌的肠液也进入小肠。请分析回答:
(1)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不再作用的原因是 。
(2)实验证明,当胰液分泌不足时,即使其他消化液分泌正常,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不完全,但淀粉的消化受到影响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
4、下图分别表示某一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消化程度的曲线,其中错误的是( ▲ )





5、给病人输液时,常用橡皮带扎紧病人的前臂,发现手上的“青筋”隆起。这些“青筋”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动脉与静脉
6、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A系统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
(2)B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3)在炎热的夏天,人的饮水量增加,但排尿量却往往比其他季节少,其原因是通过
____________ 排出的水分大大增加。
7、右图为人体某一部位的血液循环示意图,C代表某器官处的毛细血管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C表示人体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请问B代表的血管是 ;流经C后,血液发生的变化是 。
(2)如果流经C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明显增加,这时C代表的器官是 。
(3)如果C代表肾脏,当血液流经每一个肾单位时,经过 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
(4)一位同学外出旅游时不慎被蛇咬伤,咬伤部位在手臂的C处,为防止蛇毒随血液经心脏扩散到全身,紧急处理时,应该用止血带扎住伤口的 (填“m”或“n”)端。
8、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物质在体内的运输与循环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右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血管A的名称是 ,它与心脏的左心室相连。
(2)血液流经 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餐后两小时,A,B,C,D四处血液中血糖含量最高的
部位是 (填字母标号)。
9、.右图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中表示心脏的不同部位。据图回答:
(1)与图中5部位相比较,图中3处的血液中 含量显著增多。
(2)图中4处的血液从图中1所指的血管流向全身各处,并最终回流到图中5处,这一循环过程称为
(3)当血液流经身体 等器官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含量明显降低。
(4)人的心脏与猪的心脏结构是相似的。某同学在观察新鲜的猪心脏(与心脏相连的大血管均保留l0cm)时,往图中2血管内持续灌水。你预测的实验现象是 ,理由是
(5)人体剧烈运动时,心率明显加快。原因是 。
10、玉树地震受伤的卓玛血型O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她的红细胞有A、B凝集原,输血可以输A型血或B型血
B.她的红细胞有A凝集原,输血可以输入A型血
C.她的红细胞有B凝集原,输血可以输B型血
D.她的红细胞没有凝集原,输血只能输O型血
11、近期衢州市电视台播报市中心血库A型血告急,许多市民纷纷到各献血站无偿献血。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型血液中含A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 B.血型是由遗传决定的,一般终生不变
C.一次献血200毫升一般不会影响健康 D.给病人输血时应遵循输同型血为原则
二、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一)营养物质的利用
血糖: 血液 中的葡萄糖,正常成年人含量维持在 0.1% 。
1、葡萄糖------吸收的葡萄糖,一部分直接被组织细胞利用供能;多余的部分在肝脏或肌肉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糖元或在人体内转变为脂肪,作为能源物质的储备。
 食物的消化吸收              氧化分解供能
 肝糖元的分解     ――→血糖――→  合成糖元贮存
 脂肪、蛋白质的转化            转变为脂肪贮存
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
2、脂肪:一部分被组织细胞利用,另一部分由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贮存起来。需要时可进行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细胞利用。
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
3、蛋白质:消化为氨基酸后被小肠所吸收进入循环系统。一部分在各种组织细胞中又会重新合成人体所特有的蛋白质,另一些氧化分解供能,也可以合成糖类和脂肪。
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含氮废物(尿素、尿酸)
小结:三类物质在人体组织细胞中进行着不断地合成和分解,新旧不断更替。
         获得的能量=消耗的能量+贮存的能量
4.体内食物的主要排泄途径.
以 汗液 形式排出 —— 皮肤 ; 以 气体 形式排出 —— 呼吸系统 ;
以 尿 的形式排出 —— 泌尿系统 。
(二)泌尿系统

比较血液、血浆、原尿、尿液各有什么?
成 份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水 无机盐 尿 酸 尿 素
血液 √ √ √ √ √ √ √
血浆 × √ √ √ √ √ √
原尿 × × √ √ √ √ √
尿液 × × × √ √ √ √

例题讲解:
1、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人体血液中的尿酸
(C5H4N4O3)含量过高。医生建议,多饮水有利于尿酸的及时
排泄。据上述信息回答:
(1)尿酸(C5H4N4O3)由 种元素组成,C、H、N、O的原子个数比是 。
(2)右图是尿的形成示意图,血液中的尿酸是经 (选填“②③⑥”或“②④⑤”)途径排出体外。
2、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形成尿液.如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表中的液体A、B、C分别取自于图示结构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液体A(克/100毫升) 液体B(克/100毫升) 液体C(克/100毫升)
蛋白质 7.20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40
尿素 0.03 0.03 1.80
(1)图中结构[3]中流动的是 血,与结构[2]中流动的血液成分比较,浓度增多的是 .
(2)分析表中各成分的含量变化,你认为液体B应是 ,取自于图中的[ ] 部位,是经过 作用形成的.
(3)液体A的主要作用是 ,葡萄糖是通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 作用进入液体A中,运送到组织细胞后主要在细胞的 结构中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液体C是 ,与液体B的区别是液体C中不含 ,原因与 作用有关.
(5)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排尿是间断的.排尿反射的中枢位于 ,成年人产生尿意时能够有意识地排尿,说明 .


A B C D



肾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