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
3、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生词,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学习或生活中你们碰到过困难吗?(有)你们是怎么解决困难的呢?
预设:A 问老师 B 问同学 C 问父母
2、你们都有自己解决的办法,(出示小马过河图)有一匹小马它也遇到了困难,它是怎么解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马过河》这一课。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怎样过的河?结果怎样?
5、下面跟着老师一起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
(一)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3、读完课文,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怎样过的河?结果怎样?
(二)检查生字词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生: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
2、去掉拼音读(生自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齐读)
3、写字(先观察汉字的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的结构,师范写“愿”字,生先书空再描红,练习写2个)
4、出示问题图片: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怎样过的河?结果是什么?
三、精读课文
(一)、1、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段落能找到答案?
(1)生读课文。(2)让生说一说,问题分别在哪些自然段中。
(二)、小马过河的原因
生读课文(1-2)自然段
(1)说说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2)说说从文中还体会到了什么?(连蹦带跳)
(三)、过河经过
师:课文哪些段落写了小马过河的经过?他在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先后都问了谁?
1、让学生找出和问题相关的自然段。
2、让生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3、画出小马和老牛,小马和松鼠对话。
4、体会老牛和松鼠过河的感觉。(老牛轻而易举、松鼠担心害怕)
5、分角色朗读(4-5)自然段。
6、读第七自然段,画出妈妈的话,从妈妈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出示妈妈对小马说的话,读一读。
师:小马仔细想过它们的话吗?(生:没有)从哪里能看出来?
1、“立刻、连忙”都含有快的意思。
2、用这两个词分别说一句话。
出示妈妈第二次的话。
师: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妈妈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四)、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齐读第8自然段。
原来河水……既……也……
师:小马经过亲身体验,知道了河水的深浅。
板书:小马过了河
四、质疑
课文内容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五、练习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复述课文)
六、总结
让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动脑、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寻找答案。
七、拓展
让生说一说今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该怎么办?
八、作业
1、熟读课文。
2、小马在回家的路上遇到老牛和松鼠会说些什么?遇见了妈妈又会说些什么?
九、板书
小马过河
过河原因——过河经过——小马过了河
老牛 松鼠
浅 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