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从哪来》第二课时之“齿轮的秘密”
教 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
(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第51页)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
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如齿轮等。
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大多数孩子都拥有一定数量的玩具车,所以对于齿轮的样子,他们并不陌生,但是小车内部的传动装置则是他们容易忽视的地方。因此教材先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齿轮来初步认识齿轮,然后再来研究齿轮及齿轮组的作用。
设计思路
本课先让学生从生活经历开始,通过谈生活中的齿轮引入来让学生认识齿轮,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车内齿轮的工作情况,初步了解齿轮组的作用,带着“是不是所有的齿轮组都有这样的作用”的问题进入科学研究,通过实验来验证齿轮组的作用,最后让学生用获得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变速自行车里的齿轮组是怎样组合的?怎样组合才更省力更快速?”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想课下继续探究。
整个探究活动从“秘密”开始,又从“秘密”结束,使探究活动具趣味性和科学性为一体,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同时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善于归纳。通过一系列的探究体验活动,使学生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步步体会到齿轮的特点及发现齿轮的作用。
学习目标
1.探究齿轮这种简单机械的作用,了解使用齿轮组能传递动力、改变力的方向及改变转动速度。
2.在研究齿轮组作用的过程中,学会设计和制定实验方案,并养成实验预设的习惯。
学习重点
学会设计和制定实验方案来探究齿轮组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察运动的小车,发现奇怪的现象。
2、猜想小车的秘密。
3、打开小车,验证猜想。
二、认识齿轮。
1、交流自己见到过的齿轮。
2、观察老师带来的齿轮。(图片)
3、感受并描述齿轮的特点。
教师板书本课的研究主题“齿轮的秘密”
三、探究齿轮的作用。
1、观察小车内齿轮组的工作情况
2、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初步发现齿轮组的作用。
3、利用齿轮模型探究齿轮的作用
(1)小组内交流、设计研究方案。
(2)班级内汇报并完善实验方案。
(3)按照计划进行实验活动、观察。
(4)班级内交流观察发现或实验结论。
(5)概括总结齿轮组的作用。
教师板书“齿轮组具有传递动力、改变力的方向、改变转动的速度等作用。”
设计与应用
1、观察齿轮的应用图片。
2、学以致用,科学猜想发明者的设计意图,体会齿轮组作用在物品中的具体应用。
五、拓展活动:
引出新问题——变速自行车的秘密,拓展延伸到课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