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滑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的滑轮》是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是一节综合探究实践活动课,教学内容为一课时。通过观察提重物,自然过渡到理解各种滑轮的原理和作用,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促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对滑轮已经有初步的认识,在教学中,只要引导学生摆弄简单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记录、思考等活动来获取知识。
学习目标:
1、会用滑轮、钩码、测力计等简单器材进行观察实验,研究使用滑轮的原理和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2、会动手做实验,能亲历定滑轮、动滑轮方便与省力的探究过程。
教学重点:利用滑轮等简单机械研究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实验、操作验证定滑轮、动滑轮方便与省力过程。
教法学法:创设情境法、讲解法、观察法、演示法、实验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具学具:滑轮、细绳、铁架台、钩码、测力计、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谈话:同学们,每周星期一的早晨,全校师生就会站立在操场上,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播放学生升旗视频 )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1)通过刚才的观察,你知道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吗?
(国旗在绳子的带动下上升的,在旗杆顶端还有一个转动的轮子。)
(2)小结:看来国旗是在绳子和轮子的共同作用下升上去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一定会发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我的滑轮”。
板书课题:我的滑轮
4、出示学习目标。(课件)
二、教学定滑轮、动滑轮
(一)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1、出示图片:生活中的滑轮(课件)。
2、自学指导(p62)。(课件)
(1)什么叫做滑轮?(这种提升重物的简单机械叫做滑轮。)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什么的轮子?(绳子的边缘有槽的轮子)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滑轮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边缘有槽,圆形。)
(3)结合生活中滑轮的例子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用滑轮提升重物呢?(学生可能回答:方便、省力)
(4)滑轮分为哪两种?
3、 引导:滑轮有两种不同的使用方法:一种是把滑轮固定在一处不动,这样使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还有一种像这样能随重物一起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画课件)
(二)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性质。
1、固定的轮子---定滑轮。
(1)使用定滑轮可不可以省力?怎样验证?(课件)
分组实验定滑轮:(课件)
(2))组织汇报实验结果。
结论:定滑轮方便,不省力。
作用:定滑轮工作方便,它不省力也不费力;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板书:?? 定滑轮? 方便 不省力
2、会移动的轮子---动滑轮。
?(1)使用动滑轮省不省力? 怎样验证??? ???
组实验动滑轮:(课件)
(2)组织汇报实验结果。
结论:动滑轮不方便,省力。
作用: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板书:?? 动滑轮? ?不方便 省力
三、总结: (课件)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我的滑轮
定滑轮? ?? ? 方便? ??? 不省力? ?
动滑轮? ?? ? 不方便? ? 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