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 光和影 教案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科学 光和影 教案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13 08:3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光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影子形成三要素:光源、挡光物体和屏。认识光源: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探究在光照下影子变化(大小、长短、形状等)的特点。能够通过观察老师演示以及自己实验探究,从中体会影子跟成影三要素间的关系。准确的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光照下影子变化的特点。
多媒体教室
手电筒,A4纸、橡皮或木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视频节目,请大家欣赏。播放手影《逗趣》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提问:这是一段什么表演?进行手影表演需要什么条件?板书课题。
二、设疑探究
1.?学生以小组用身边的材料做能看到影子的实验。(小组演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印象更深刻。
2.师生共同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1) 为什么用手电筒?学生说出理由。引出光源的概念,进而通过多媒体和实物,让学生辨认光源。
(2)为什么用手、橡皮、木块……?引出影子产生的第二个条件遮挡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选择A4纸、墙壁?引出影子产生的第三个条件屏,它们有什么特点?
3.能否告诉老师,影子形成需要哪三个条件?(指名回答)
4.(出示课件)从老师拍摄的图片中,你能快速找出光源、遮挡物、屏分别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5.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影子会发生变化吗?那么影子有什么特点?要知道影子是否具备这个特点,我们还需验证。
(1)打开P25,自己阅读实验一的实验方法。找出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在实验中,只改变光源照射的角度而不改变光源的远近,操作容易吗?怎样解决这个难题?
(2)影子变化还与什么有关?阅读实验二的实验方法,有几种方法可以验证?
(3)橡皮各个面的形状一样吗?那么影子的形状会和什么因素有关?阅读实验三。引出投影的概念,同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都运用到了投影。
三、达标检测
1.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 )。
2.光源直射时,影子( );光源斜射时,影子(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源的方向 ( )。
3.当屏和光源位置一定时,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影子就越( )。
4.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 )有关。
四、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不能利用你所学的知识编排一个手影节目呢?

板书设计
??????光和影
光源???遮挡物???屏
角度????????长短
距离????????大小
侧面????????形状
本课的开始,我用学生平时喜欢的手影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对影子研究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只是个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起了搭桥引线的作用。从学生的手影游戏中,引导学生发现影子产生的条件。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设计实验、分组实验、交流实验中的发现,老师只是起了引导学生交流、发现的作用,把大部分时间交给了孩子,确实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理念。
学生对影子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多的,但没有形成一个规律。第一个内容中关于光源的内容在教参中指导得比较明确,“自己发光、正在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但这个概念在教材上却没有体现,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自己加上了。这学期,从第一单元开始大部分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这一单元也很多实验用到对比,教材中虽然没有要求这些实验是对比实验,但在实验设计交流中,我还是引导学生明白每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纳入对比实验中进行设计,使实验更加科学和有条理性。
在上课前已经将教学设计改动了很多遍;然而上课以后发现问题还是很多,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屏上画出影子,这样的活动都不敢让学生做,因为感觉时间不够。第三个实验只大略地说了一下,以至于学生在达标测试时,最后一个问题回答得有点困难。我更觉得要上好一堂课更不易,需要综合教师多方面的能力,对知识重点的把握、对课时流程的安排、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突发事件等等。我在以后的教学路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