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通过“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活动,认识动物和植物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3、通过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2、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3、动物对植物生活产生的积极作用。
三、教学难点
1、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2、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活动、讨论、讲授
五、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引入
提供剪辑视频资料——丰富多彩的动物,看后提问:假如有一天这些动物从地球上消失,将会怎样?
可见动物在生物圈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个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
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结合学生上面发言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和植物在营养方式上存在差异,动物无法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以消耗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
动物都是直接以植物为食吗?观看视频资料,找出资料中一些动物在取食方面的共同点。
植食性动物(如:兔、牛……)
肉食性动物(如:狼、狮……
杂食性动物(如:棕熊、鸡……)
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生活着许多植物和动物,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来模拟一下。
游戏: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由学生口头说出生物名称或随机发给学生写有生物名称的卡片,用绳牵引,表示建立食物联系;由简单的食物链到复杂的食物网)
伴随游戏进展,总结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食物链、食物网某一环节出问题,将会怎样?指出动物在构成食物链中的重要作用,明确食物链、食物网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动物消失,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从而使学生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学生参与游戏
学生思考回答
拓展,生物的富集作用
动、植物之间,除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外,还有无其他关系?在生物圈中动物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有时候人们并没有直接去伤害动物,但却也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举例:日本水俣病事件(请学生介绍)。造成人和动物出现此病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与生物的富集作用有关,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来解释这个问题。
游戏:模拟生物的富集作用。
上面的活动让我们知道,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在食物链末端的生物体受到严重影响。
哪些动物处于这个位置?人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介绍实例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参与游戏
学生讨论
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请学生讨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举例说出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补充极端视频资料,1、蚯蚓改良土壤
2、花开时节
3、蝗灾
完善学生的回答,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强调:1、动物对植物繁殖和分布的积极影响。2、一般情况下,动物、植物借助食物联系,以及微生物的作用,彼此制约,保持数量的相对稳定。只有某些动物的数量发生显著变化时,才会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动物的作用。
学生交流资料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归纳
小结
每一种动物不仅借助食物链、食物网直接或间接与植物和其它动物建立了联系,而且与无机环境之间也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动物会对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呢? 大家回去想一想,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推荐一本书——《寂静的春天》
作业
教
学
反
思
板书设计: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1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1、植食性动物(如:兔、牛……)
2、肉食性动物(如:狼、狮……
3、杂食性动物(如:棕熊、鸡……)
二、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1、食物链
如:草→兔→狐
2、食物网
3、生物的富集作用
三、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1、积极方面:维持生态平衡;租金物质循环;促进植物繁殖、分布
2、消极方面:蝗灾鼠灾等灾害破坏植被
第2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我国的动物资源概况,知道我国常见的珍稀动物。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物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认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树立动物资源现状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国的珍稀动物。
三、教学难点
“角色扮演----研讨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组织,我国的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欣赏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课件(展示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的视频资料)
通过视频,大家看到了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那么,动物与人类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引出:从进化的历史看,各类动物都比人类出现得早人类是动物进化的最高级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动物就不可能有人类。同时,由古代类人猿进化成人类以后,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动物有关,离开了动物,人类就无法很好地生存。
观看课件演示,讨论动物与人类关系。
以生活经验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轻松了解动物与人类关系。
新课教学
一、自学课文,讨论并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的动物资源状况如何?
2.我国有哪些特产的珍稀动物?
展示我国几种典型的珍稀动物(图片出示)。同学简介大熊猫、牛角羚、褐马鸡、扬子鳄。
三、展示(金丝猴 白鳍豚 朱鹮 中华鲟 丹顶鹤 黑颈鹤 白唇鹿 大鲵)图片,讨论:
1. 为什么称它们为珍稀动物?
2. 是什么原因造成它们数量越来越稀少呢?
小组自由讨论,得出小组结论,各小组自由发言。
建立教与学沟通、合作、互动的是师生关系,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养成教育。
课外延伸
珍惜野生动物数量越来越稀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小组合作探究,得出小组结论,向全班同学作汇报。
通过学习,学生能较清楚地了解到我国的动物资源以及现状。
本课小结
在屏幕上展示本节知识点,再次帮助学生强化对本节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记忆。
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到疑惑的地方,提出来一起讨论。
学生谈体会,提出自己困惑的问题,讨论交流。
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巩固练习
课件展示堂上练习题,激励学生以竞答的形式完成,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积极思维,抢答题。
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利于巩固新知。
5分钟检测题
及时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
反馈练习
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
容。采取这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2、下列关于动物在人们生活中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为人类提供食物 B.可作为中药材
C.可用于欣赏 D.野生动物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体现了野生动物资源的
( )
A.研究价值 B.美学价值
C.仿生学价值 D.繁殖发育价值
4、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其中一个吉祥物“迎迎”的造型融入了我国青藏高原
特有的一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形象。这种动物是( )
A.大熊猫 B.沙燕 C.藏羚羊 D.中华鲟
5、下列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 )
A.企鹅 B.金丝猴 C.海豚 D.鸭嘴兽
6、下列动物中,在我国境内已经绝迹的动物是( )
A.新疆虎和野骆驼 B.野骆驼和野马
C.野马和金丝猴 D.新疆虎和野马
7、被称为中生代“活化石”的爬行动物是( )
A.扬子鳄 B.蛇 C.中华鲟 D.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