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课件18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课件18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13 09:32:56

文档简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流程设计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课程内容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教学目标
了解三国政权的更迭、西晋的统一等基本史实,培养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认识统一对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
了解西晋的统治情况和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初步理解西晋短命的原因。
识读地图,了解西晋游牧民族内迁及胡汉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唯物史观角度辩证地看待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会用时间轴和图示为线索,梳理十六国至北朝更替的基本情况,培养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观念,理解统一是大势所趋,安定是民心所向。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上承三国鼎立,下启南北朝的对峙。以西晋的建立、统一、消亡,至十六国、北朝为时间线,辅以北方各族的内迁加强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内容的编排上,时间感和空间感都很强。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中国历史有强烈的认知兴趣。经过大半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具备初步的材料概括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经过前课学习,对于三国鼎立的格局有明晰的了解,有助于本课时间线的初始勾勒;
经过前单元学习,对游牧民族有一定的概念,有助于本课北方各族内迁的背景构建;
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对于西周的分封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分封制于春秋战国的纷争的学习印记应当较深,有助于理解西晋的分封诸王对其短命的影响;
结合现实情境,对于“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很强的认同感。但同时,对于西晋和十六国这一历史时期的认知度可能较低,知识储备的可能性更低。
重难点
重点:西晋的统一、八王之乱。
难点:游牧民族内迁带来的民族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6月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七年级上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2016年6月版
(3)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魏晋南北朝史》 中华书局?2009年1月版
(4)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版
(5)佟春燕著:《唯美时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古人生活剪影》学林出版社?2016年10月版
(6)朱大谓等著:《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知识回顾
展示《三国鼎立》形势图。
梳理三国鼎立基本知识。
唤起旧知,为新知铺垫
新授:一、西晋的统一
设计问题:三国之中,首先被灭的政权是哪个?
快速浏览教材起始段落,找出结果。
精神集中,聚焦课本。
统一的过程
设置历史故事于三个方框中,请学生将方框依次放入时间轴。
阅读第78页,结合已有历史知识,完成教师设定任务。
设置故事与时间点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自主勾勒西晋统一的时间线。
史料与图片各一。
解读史料与图片内涵。
感受统一带来的安定局面。
西晋的短暂统一
设计问题:西晋的短暂和哪些因素有关?并进行一些列追问。
阅读第78-79页,合作探究,归纳成因。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教材,通过讨论思维碰撞。教师进行追问,一步步搭梯子推导成因。
八王之乱
展示地图一幅、史料二则。
识读地图,解读史料。
通过地图直观了解“八王之乱”,通过史料对西晋的短暂统一有更深的理解,充分认识百姓对于安定的渴求。
二、北方各族的内迁
展示图片及地图。
识读图片与地图,阅读第80页,并动手描绘示意图。
通过识图及箭头描绘,对北方各族的内迁的了解更加直观具体。
展示史料,设计问题:北方各族的内迁给北方带来了怎样的社会变化?
阅读教材“相关史事”,合作探究思考。
培养学生归纳史料的能力,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胡汉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十六国时期
展示史料,设计活动:梳理十六国政权名称。
阅读史料,动手梳理。
自主学习,自我建构。
前秦的统治
设计问题:前秦的强大与王猛的关系。
阅读第81页,结合史料,思考问题。
通过审读教材,了解苻坚的做法对民族交融产生的作用。
北朝的统治
设计时间轴,并请学生完善时间轴。
阅读知识拓展,完成时间轴。
以图片代替文字,增加趣味性,也让学生更多感知北朝的疆域概念。
课堂小结
展示全课内容的时间轴。
重温时间线,再建时间轴。
整体建构全课的时空观念。
板书设计
/
课件18张PPT。知识回顾220年,____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称帝,国号___,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____。曹丕汉建业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乐不思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263 年266 年280年 阅读课本78页,找出:三国之中,首先被灭的是哪个政权?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将右侧三个方框放到下面时间轴的相应位置,了解西晋统一的过程。一、西晋的统一乐不思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263 年266 年280年此间乐,不思蜀也。——刘禅魏灭蜀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统一 阅读课本78页,将右侧三个方框放到下面时间轴的相应位置,了解西晋统一的过程。乐不思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263 年266 年280年魏灭蜀司马炎建立西晋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统一 阅读课本78页,将右侧三个方框放到下面时间轴的相应位置,了解西晋统一的过程。乐不思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263 年266 年280年魏灭蜀西晋建立西晋灭吴,
完成统一。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统一 阅读课本78页,将右侧三个方框放到下面时间轴的相应位置,了解西晋统一的过程。乐不思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263 年266 年280年魏灭蜀西晋建立西晋灭吴,
完成统一。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统一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房玄龄等《晋书》《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拓片》(局部)263 年266 年280年魏灭蜀西晋建立西晋统一316年西晋灭亡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统一 查找大事年表,西晋灭亡于哪一年? 阅读78-79页,合作探究:西晋的短暂和哪些因素有关?大封同姓诸王统治阶级腐朽民族矛盾加深八王之乱263 年266 年280年291年魏灭蜀西晋建立西晋统一八王之乱306年316年西晋灭亡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统一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房玄龄等《晋书》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司马光《资治通鉴》《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二、北方各族的内迁 阅读81页相关史事,北方各族的内迁给北方带来了怎样的社会变化?民族交往、交流日益增多十六国时期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二、北方各族的内迁 所谓十六国,可以从政权名称上概括为:一成(汉)一夏二赵三秦四燕五凉。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二、北方各族的内迁成汉 夏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 阅读81页课文,前秦的强大与右图这位人物有什么关联吗?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二、北方各族的内迁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王猛,字景略 四夷宾服,凑集关中,四方种人,皆奇貌异色。
——车频《秦书》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二、北方各族的内迁266 年316 年西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二、北方各族的内迁266 年316 年西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二、北方各族的内迁266 年316 年西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二、北方各族的内迁266 年316 年西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各族的内迁北朝魏灭蜀西晋建立西晋统一八王之乱西晋灭亡西晋的短暂统一课堂小结十六国时期北
魏北周西魏北齐东魏北朝南朝